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科学研究常常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做的理由是( )
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B.许多科学:实验需要得到具休的数据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正确实验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以下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少量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试剂
3.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依次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B.甲的体温一定是℃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
4.在实验室的测量工具中,有些工具刻度均匀,有些刻度不均匀,下列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是()
A.刻度尺
B.量筒
C.量杯
D.体温计
5.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1
800毫米
C.0.5cm=0.5cm×10mm=50mm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6.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28℃
B.35℃
C.48℃
D.60℃
7.石蜡不会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科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法,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过程测得石蜡的体积是
B.此实验过程也可以测得铁块的体积是
C.此实验过程也可以测得石蜡和铁块的总体积是
D.此实验过程只需要乙、丁两步就可以测得石蜡的体积
8.如图是一支测量完某人体温的水银体温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体温计的读数为40摄氏度
B.用该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因为超出量程而损坏温度计
C.选取水银作为体温计的测温物质,是因为水银热胀冷缩效果明显
D.体温计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会导致数据偏小
9.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11.国庆节前,市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1mL
C.量程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5mL
12.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毫米、分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分米、毫米、厘米、米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还是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肯定小于15mL
B.肯定大于15mL
C.肯定等于15mL
D.不能确定
14.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15.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16.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2.34cm,2.36cm,2.83
cm,2.35
cm,2.37
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2.355cm
B.2.36cm
C.2.35cm
D.2.45cm
17.某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该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简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简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简纸的总长度L为( )
A.(R-r)
B.
C.
D.
18.要测量
1
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
1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
10
枚
l
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
1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9.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20.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21.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22.请填入适当的单位:
今天,天气晴朗,气温20__________,某中学学生小科,今年14岁,身高1.58__________,离家前他喝了200__________的鲜牛奶一瓶等。小科家距离学校大约1__________,她步行到学校所花的时间是12分钟。七年级小金同学在女子沙坑跳远比赛中以450__________的优异成绩破校运会记录并夺得冠军。
2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24.请指出下列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5.根据用途,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
(5)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_____。
(6)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
26.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
27.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
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探究题
28.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回答:
(1)这种鱼受精卵在水温为________℃时平均孵化率高。
(2)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18℃~38℃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________。
(3)若将14℃的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和42℃,结果26℃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________。
(4)分析上图,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________。
29.晓丽为研究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倾斜相同角度的三支相同的试管内壁上,观察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基本一致。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蜂蜜的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___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利用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____。
30.某同学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器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该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温度t(℃)
17
19
21
23
25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1)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中的________结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________。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应何要改进?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可)
评卷人得分
四、简答题
31.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1)当甲的示数为-6℃时,乙的示数为多少?(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
12
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
10
毫升。(1)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
(2)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33.(1)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
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
S
=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
6.0
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人的感觉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有时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仅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故A不全面;
B、要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进行测量,故B不全面;
C、利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能够增大观察范围,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故C不全面;
D、ABC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测量的必要性,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易造成灯内酒精燃烧引发事故,选项错误;
B、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应朝向手心持瓶,瓶口应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C、向试管中加入粉末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送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到试管中,避免试管中的药品污染胶头滴管,选项错误,故选C。
3.B
【详解】
甲的体温等于39.5°C,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用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故B正确。
故选B。
4.C
【详解】
A.刻度尺的刻度是均匀的,每个刻度都表示相同的长度,故A不合题意;
B.量筒上下粗细一致,因此液体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即刻度是均匀的,故B不合题意;
C.量杯上大下小,因此倒入液体后,体积的变化和高度不成正比,即刻度不均匀,故C符合题意;
D.当液体体积膨胀时,体积的膨胀量与温度成正比,因此温度计的刻度均匀,故D不合题意。
5.D
【详解】
A.
12分米3×1000和左边不相等,故A错误;
B.
1.8×1000缺少单位,故B错误;
C.
0.5cm10mm得到的单位是不存在,故A错误;
D.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换算过程正确,故D正确。
6.B
【详解】
该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说明0℃刻度线与5cm刻度线对齐,100℃刻度线与25cm刻度线对齐。
故1cm刻度代表的温度为
当水银柱长12cm时,显示的温度应该是
5℃/cm×(12cm?5cm)=35℃
故选B。
7.C
【详解】
A.由图乙丁可知,石蜡的体积
V=V2-V1=59cm3-54cm3=5cm3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乙可知,铁块的体积
V铁=54cm3-50cm3=4cm3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甲丁可知,石蜡和铁块的总体积是
V总=59cm3-50cm3=9cm3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
V=V2-V1
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乙和丁两次测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8.2℃,故A错误;
B.体温计的刻度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
C.体温计内用水银做测温物质,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故C正确;
D.体温计离开人体后,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即下降,故选A。。
10.D
【详解】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故操作正确;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故操作正确;
C、实验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操作正确;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回原瓶内,故操作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A.量程太小,无法一次性测量白酒的体积,所以不合题意。
B.量程最接近,且分度值较小,所以符合题意。
C.量程和分度值都较大,测量结果不够精确,所以不合题意。
D.量程虽然接近,但分度值太大,测量结果不精确,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长度单位换算
0.3260m=326.0m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长度单位换算
7.59m=75.9d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
长度的单位换算
759mm=75.9c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长度的单位换算
759dm=75.9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
故选A。
13.D
【解析】
【详解】
初次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还是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实际体积小于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不能确定。故选D。
14.D
【详解】
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
故选D。
15.B
【详解】
A.用被拉长了的皮尺测量跳远距离时,此距离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头发丝的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测量的液体体积会不准确,俯视读数会比实际值要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分析】
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详解】
从五个测量结果看,L3=2.83
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剩余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故选B。
17.C
【详解】
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等于拉开后纸的长度和厚度的乘积;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S=π(R2-r2)
纸的厚度为d,故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故选C。
18.B
【解析】
试题分析: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9.D
【分析】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对于同样的被测物体来说,使用一个量程合适中且完好的温度计来说,不管什么样的温度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样。
温度计的原理是通过热胀冷缩来展现不同温度,相同水银量的情况下,受到相同的热,内径小的上升的高度高,相应的测量的灵敏度也会比较高,内径大的,高度低且灵敏度也低。
【详解】
因为是测量同一杯热水,所以呈现的温度度数一定是一样,另外,内径小的膨胀程度一样的情况下,一定上升的较高,内径粗的上升的高度会相对较低,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内容重在学以致用,利用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液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注意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20.C
【解析】
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弹性的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
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方案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反弹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21.②③
①④
①③
②④
【详解】
[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故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故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间接观察:
[3]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故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定性观察;
[4]定量观察: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因此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定量观察。
22.℃
米
毫升
千米
厘米
【详解】
[1]温度的单位是℃,天气晴朗,气温应该是20℃。
[2]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所以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应该是
158cm=1.58m
[3]一瓶鲜牛奶的体积在200mL左右。
[4]七年级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则小科步行12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s=vt=1.2m/s×720s=864m
864m和1km较为接近,故小科家距离学校大约1km。
[5]七年级同学沙坑跳远成绩为
4.5m=450cm
23.2.50
0.1
【解析】
试题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0.1.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4.直接用鼻子闻药品的气味
胶头滴管下端进入容器内
用嘴去吹酒精灯
【详解】
A
闻气体的气味时,直接用鼻子闻药品的气味是错误的,要在瓶口处用手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B
胶头滴管下端进入容器内是错误的,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不能伸进试管中。
C
用嘴去吹酒精灯是错误的,要用灯帽盖灭。
25.A
D
B
E
C
F
【解析】
【详解】
(1)试管夹的用途是加持试管;
(2)广口瓶是贮存固体用的,口相对较大,取用药品方便;
(3)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4)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
(5)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
(6);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
26.1.55
【详解】
(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
(2)[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27.左
0℃
细弯管再细一些
【详解】
(1)[1]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运动。
(2)[2]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0℃,将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成了一个温度计。
(3)[3]细弯管再细一点;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弯管内的液体尽可能少些等。
28.26
18℃~26之间,随着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增大,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降低
已经死亡
随着水温的升高平均孵化时间减少
【分析】
这是一道资料分析题,表格中数据告诉我们在不同水温下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曲线图告诉我们,在不同水温下鱼类受精卵的孵化时间。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是26℃时,平均孵化率最高,达92%。
(2)表中数据告诉我们:水温低于14℃或高于42℃,受精卵不孵化;在18℃~2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上升;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下降。
(3)水温过高会导致鱼类受精卵死亡,因此若将14℃和42℃的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
(4)通过曲线图可知:水温在18℃~34℃之间,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是随着水温的升高,平均孵化时间逐渐减少。
【点睛】
正确识图和分析表中数据是做好该类题的关键。
29.减小
B
粘性
流淌时间
【详解】
(1)[1]从晓丽得出的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温度越高,蜂蜜粘性越低,或温度越低,蜂蜜粘性越强)。
(2)[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减小;由图象可知,能反应随温度升高粘性减小的图象是B。因此这一结论可以用图象中的B来表示。故选B。
(3)[3][4]“在上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30.玻璃泡
大
玻璃管径更细一些或上面的小塑料瓶更大一些
【详解】
(1)[1]装置中的塑料瓶中的气体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结构;
(2)[2]分析表格可知,水柱的高度越小,温度越高,即温度计的刻度越向下越大;
(3)[3]要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①根据可知,当空气体积不变时,玻璃管内径越细,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即玻璃管更细一些;②当玻璃管的内径不变时,空气体积越大,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即增大塑料瓶体积。
31.(1)4.25℃(2)存在,35℃
【详解】
(1)当甲的温度为
X
时,乙的温度为
Y
由题意可知温度计的刻度均匀,所以
X、Y
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即
Y=aX+b
现将
X=15,Y=20;X=95,Y=80
代入上式可得,a=0.75,b=8.75
甲乙温度计的关系为:
Y=0.75X+8.75,
当甲的示数为-6℃时,代入可得:
Y=4.25℃
(2)设甲上示数为
X
的值表示的真实温度为:
t=(x-15)×(80-20)/(95-15)+20
如果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则有:t=X
(x-15)×(80-20)/(95-15)+20=X
解得:
X=35
℃
因此,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此时甲乙的示数相同。该温度为35℃。
32.(1)
0.25mL(2)
72L
【详解】
(1)因为40滴水的体积是10mL,
所以一滴水的体积为:
V==0.25
mL;
(2)而12s内浪费水的体积为10mL,1s内浪费水的体积为:
V1
==56mL
则一昼夜浪费水的体积为:
V总=V
1×24×3600=56mL×24×3600=72000mL=72L.
33.nS1
336cm2
【详解】
(1)[1]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物体面积S=nS1;
(2)[2]小芳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
n总=2n=2×28=56
每个方格的面积S1=6.0cm2,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
S=N总S1=56×6.0cm2=336cm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