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文档属性

名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20 09:5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季羡林
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的明灯。
杰·李·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
闲书  主张  通顺 可靠 培养  起码 三侠五义  水浒传  绿林好汉  滚瓜烂熟   中西贯通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 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读课文,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1、看闲书
2、偏科
3、学习外语
4、积累古诗文
季老先生对于读书, 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结合插图,说一说季老和苗苗分别分别有什么特点?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季老: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敬崇拜。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先生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 。
阅读,是 , 。
阅读,是 , 。
一位向导
一架望远镜
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坎普腾的托马斯: 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
英国: 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塔吉克族: 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
司马光: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切斯特菲尔德: 你们把世界这本伟大的书认真读一读吧,读一遍,再读一遍,把它铭记心里,采纳它的风格,然后将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作业:
1、听写第一课课后生字。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峡( ) 访( ) 浒( ) 偏( )
侠( ) 仿( ) 许( ) 编( )
3、给多音字(传,将,绿)分别注音,组词。
4、熟读课文,并正确,流利地读给家长听一遍。
5、采访一个爱读书的人,列一份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每日必做:
1、认真写读书笔记。
2、认真写钢笔字一版。
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