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8 11: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前小热身:图1为耶稣基督的形象;图2为拜占庭帝国绘画的耶稣形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两个耶稣的形象反差很大?拜占庭帝国后来又是如何发展的?
课前小热身
左边的形象胡子较多,偏重于欧洲人;而拜占廷帝国的形象既有阿拉伯人风格,又有欧洲人的风格,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目录
CONTENTS
01
得天独厚的位置——东西方文化交会处
02
巩固权力的手段——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03
走向没落的终点——帝国灭亡
01
得天独厚的位置——东西方文化交会处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州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存在一千多年左右。在此时期,罗马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收复部分失地,后期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外来入侵等因素,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材料一: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它南临马尔马拉海北濒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拜占庭帝国版图变迁
君士坦丁堡
01
得天独厚的位置——东西方文化交会处
材料:“拜占廷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它不仅有国内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作基础,而且拜占廷和其他国家商人奔走于欧亚各地,运销东方和西方各种商品。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纸草、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其他拜占廷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所以马克思把中世纪的君士坦丁堡称为“东西方之间的意道金桥。”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帝国发达的原因以及在东西方世界的地位。
国内贸易发达
国内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位: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东西方之间的意道金桥”。
02
巩固权力的手段——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在其统治时期(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政治上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组织法学家编纂《法学会纂》、《法理概要》,还将执政时期的法令编为《新法典》。实行对外扩张,想要恢复古罗马的版图。
535年冬
536年末
553年
554年
查士丁尼派遣大将贝利撒留攻占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
攻下首都罗马。
拜占庭军队在拉客特山与东哥特人血战,结果东哥特人遭到惨败。
查士丁尼颁布“国务诏书”,废除托提拉打击奴隶主的法令和措施,重新恢复奴隶主的土地,财产和特权。
拜占庭又消灭了东哥特王国,又占领了西班牙南部。
02
巩固权力的手段——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529年,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529年,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533年颁布《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533年颁布《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565年汇编成《新法典》,上述所有文献成为《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评价:
仍然承认奴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会像以前把奴隶看做“会说话”的工具。
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02
巩固权力的手段——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编纂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书影
目的:稳固帝国的统治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编纂法典:529年颁布《查士丁尼法典》;533年颁布《法学汇纂》、《法理概要》;565年汇编成《新法典》,上述所有文献成为《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身份产生于万民法制度,某人因此而处于受他人所有权支配的、违反自然法的低位”。
——《法学汇纂》
材料二:“事实上,根据自然法,一切人自始都是生来自由的人”。
——《法学阶梯》
材料三:“如果以暴力强奸为目的绑架处女、寡妇、修女或任何其他妇女,那么无论罪犯还是对这种无耻罪行提供协助者,依据朕的敕令的规定,处他们以死刑”。
——《法学阶梯》
承认奴隶制度的存在
自然法权利
保护妇女的权益
材料三:“禁止丈夫在没有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出售意大利半岛的嫁资田宅”。
——《查士丁尼法典》
财产权利
02
巩固权力的手段——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拿破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英美的陪审团
历史的罗马法影响到了我们的今天
材料一:《罗马民法大全》为西方民法的母法,对至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产生过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拓展:
大陆法系侧重程序法,英美法系侧重于判例法;英美法系具有陪审团制度
大陆法系有成文法,较为系统化和条理化;在以往的判例上形成在全国普遍的法律。
03
走向没落的终点——帝国灭亡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当时帝国的行政区划分完全以省为基础;各省均由一位将军统治。将军既主管行政,又主管军务。希拉克略皇帝已将行政管理军事化,作为外来危险迫近时的一项应急措施。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在强有力的皇帝们的统治下,由于农民承受了大部分捐税负担,这种分省统治确保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军需储备,填满了国库。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背景:七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
抵御措施:
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
军事将领成为帝国的最高长官
03
走向没落的终点——帝国灭亡
十字军东征
巴勒斯坦为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朝拜圣地。11世纪初,塞尔柱突厥人禁止基督徒朝拜。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基督教徒进攻巴勒斯坦,召开克勒芒城宗教会议。会上拜占庭皇帝阿克修斯一世的使者请求帮助突厥人的进攻。先后十字军在1096年春、1099年夏、1202年先后发动十字军东征。其中1171年,出身阿拉伯叙利亚库尔德族军事将领萨拉丁在禁卫军的支持下建立阿尤布王朝,击败十字军。1204年4月,十字军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纵火屠城,大火七日不绝。
“十字军东征”
03
走向没落的终点——帝国灭亡
“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士兵”
“十字军”
材料:他们夺走宝贵的圣盒,将圣盒中的装饰品塞进胸前衣襟,将那些残存的破损的器物用作盘子和酒杯。.....他们亵渎大教堂[圣索菲亚教堂]的言论不堪入耳。用各种贵重材料制成并为整个世界所崇敬的圣坛,被打成了碎片,分发给了士兵们,就像光彩夺目的其他所有宗教财富的遭遇一样。
03
走向没落的终点——帝国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
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评价: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的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小试牛刀——练一练
1.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新法典》
D.《拿破仑法典》
2.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
A.保存了希腊文化
B.保存了罗马文化
C.吸纳了东方文化
D.兼收并蓄
3.《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B
D
D
谢谢大家,请多指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