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分三(1)赵冬晖(11)Money外国货币朝鲜 圆秘鲁 索尔日本 元斯里兰卡 卢比伊朗 里亚尔印尼 卢比(盾)泰国 铢马尔代夫 卢非亚欧元挪威 克郎蒙古 图格里克美国 元英国 镑西班牙 比塞塔加拿大 元印度 卢比巴西 雷亚尔越南 盾埃及 镑墨西哥 比索波兰 兹罗提哥伦比亚 比索缅甸 元俄罗斯 卢布名言,谚语 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
莱曼特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英)菲尔丁
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
(德)哥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六十岁以前的人用身体换金钱,六十岁以后的人用金钱换一切!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英)菲尔丁
人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 卢梭有钱能使鬼推磨
金钱万能,在拜金者的眼中,金钱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很早就有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传说。
晋《钱神论》中有“有钱能使鬼,而况于人乎”。明《义侠记.萌奸》中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分钱钞一分货”。“腰缠十万贯,可通神哉”。《喻世明言》中也记有“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民间关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传说更是多种多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京师一铸钱工匠因铸钱炉房被砸抢失业,铸了一辈子钱,干了一辈子活,停下来,手里没有活干,心里总是有一口吐不出来的气,突得大病而亡。在家人们哭得死去活来,准备装尸入殓时,钱匠又活了过来,对惊喜发呆的家人们说:“梦见来了几个 小鬼把我带到阴间,说是阎王爷叫我推磨,我对小鬼们说我是铸钱的,小鬼们很是高兴,就叫我给他们铸钱,他们替我推磨,我给他们铸了很多很多的”五铢“钱,他们就把我放回来了”。这可能是最早的有钱可使鬼推磨的传说。
宋朝时,有的人死后的亡魂要到阴曹地府,下十八层地狱,经过三十六道鬼门关之说。相传人死后根据生前所作所为的德性,要在鬼磨关上受轻重不同的碾轧,这是最痛苦的一关。死者的家人们为让推磨的磨鬼们手下留情,使亲人的亡魂尽快经过鬼磨关,就给磨鬼们送烧纸钱,磨鬼们接到钱后就放走亡魂,只推空磨。这是关于“有钱可使鬼推磨”的一个较广的传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金钱万能的形容,是对贪财认钱之人的挖苦,更是对时政风气的抱怨和讽刺。
中国货币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仿制过金钣,中原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犹如晒干了柿子饼,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为“钱重难行”,西汉早期,铜钱也曾几度减重,到西汉武帝的时候,最终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王莽篡位以后,打出复古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主要是用于帝王的赏赐。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麒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仅铸币的数量最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宋钱上有很好的反映,真、草、行、隶、篆各种书体在宋钱的钱文上都有应用。而且一种年号钱的钱文往往同时
采用两种以上的书体,称之为“对钱”,形成了风气,使宋钱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对币制有过一次变革,从淳熙七年起,铜钱的钱文统一改为宋体字,并且在钱背开始纪年。
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钱文的书法一般都采用真书体,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铭名。明朝中期以后,大约从嘉靖年间起,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由于纸币和白银货币的使用,也在铜钱上有所反映,元朝惠宗至正年间曾有过权钞钱,而明末清初又出现了权银钱。
中国的古代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到民国三年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受西方货币文化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的机制铜元,一时间,各地
纷纷仿效,大量发行。新式铜元开始是作为机制银元的一种辅币出现的,但在流通过程中,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历史舞台,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以后,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铜元的种类却极其繁杂。
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数用于对外贸易。白银的使用从两宋以后渐渐多起来,就遗存的实物看,宋、元的银铤已经很多。但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作为一种称量货币,到清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流通。而银元作为真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到民国二十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1023年),政策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策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通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开始发行人民币,中国的货币又重新统一发行。 纵观中国货币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它和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
中国钱币南宋金牌
“五铢”陶阳模
“货布”
“大布黄千”铜阳模
“一刀平五千”
“大观通宝”折十钱
南宋银铤
元代“大朝通宝”银钱
“建中通宝”
“开元通宝”“太货六铢”“咸丰元宝”“昭武通宝”背
“马蹄金”
丁未年造“大清金币”
孙中山像民国二十一年
袁世凯头像银圆
辽代“重熙通宝”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