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3.4升华和凝华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2.下列对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将碎冰块装入袋中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放热
B.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C.用酒精清洗创口时感到轻微疼痛。是因为酒精蒸发放热
D.雪花没有熔化却质量变小是雪放热升华
3.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4.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5.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
“白气”是水蒸气
6.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冰的熔化现象
D.“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
8.冬天嘴里呼出“白气”。下列现象的吸放热与该“白气”形成中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B.盛夏,旷野里雾的散去
C.深秋,小草上结满白霜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二、填空题
9.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看到冰棍冒出“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0.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______附在冻肉上面,增加了冻肉的重量。
11.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量;
雪后,由于雪___________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2.在寒冷的冬夜里,在窗户的______面(选填“里”或者“外”)会结一层冰花,这属于______现象。
13.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管放在温度约为的热水中,可以看到碘升华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上直接加热?如图所示。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由此分析可知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把碘升华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直接加热;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14.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海洋、湖泊________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________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________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请根据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口头简要解释水的循环现象(完成填空即可)。
三、实验题
15.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实验装置。
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_________。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1标准大气压(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
16.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同学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热水,再用热水利用“水浴法”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1)为了探究固态碘是否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观察的要点是在给碘锤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碘锤内______。你认为为了使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应该选择两套装置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四、综合题
1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吃冰棒解热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2)分析“简易冰箱”增强制冷效果的两个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____)
20.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
(2)小明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在罐中装入一些冰水,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C,过了一会,小明发现易拉罐的外壁出现了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3)接下来,小明擦干易拉罐外壁的水珠,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盐,并不断的搅拌。不一会,发现易拉罐外壁出现大量的小冰晶,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5°C。这些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4)通过小明的实验,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露,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霜?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B
7.A
8.C
9.凝华
放
液化
10.凝华
霜(或小冰晶)
11.凝华
放出
熔化
12.里
凝华
13.不能
熔化
14.汽化
液化、凝华
汽化
15.秒表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小于
升华
熔化
凝华
16.6
-2
液
凝华
17.是否有液态物质出现
甲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
18.B
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
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
19.水蒸气
凝华
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20.猜想: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或温度)
液化
凝华
条件: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不低于0°C时水蒸气液化成露。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很低,低于0°C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