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记叙文常用技巧
中考作文训练之
记叙文中的常用的技巧
1.记叙文中巧妙的穿插
2.记叙文中的横向组合
3.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中巧妙的穿插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穿插描写示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中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杨绛
《老王》
作用:穿插对老王的描写,突出老王病的严重,从而体现他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艰难,表现他的善良。
穿插议论或抒情
我回家看着还没有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的谢意。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
《老王》
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不在是对老王的怀念,而是对老王一类贫苦人的关怀和无奈。体现作者悲悯的情怀。
穿插主旨句
如《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材料条理清晰。
穿插的注意点:
1.注意侧重点。
2.注意自然贴切。
3.注意灵活适度。
示例: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进冰箱。他送的冰笔他前任送的大一半,冰价相同。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就没有这样想过
杨绛
《老王》
记叙文中的横向组合
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横式结构法”总的特点就是,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横式结构法”用于中考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文的文面清晰,文章的主体内容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可以一次性选择和处理多个材料。
例文解析:《
复习生活剪影》节选
睡梦之中的钟声
清晨,在迷蒙的梦幻之中隐约听到闹钟声,便猛地惊醒,一骨碌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便背了起来。背完了课后的单词表,又背不规则动词表。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我轻轻的背书声。
考试课上的鼾声
上午第三节是数学课。张老师来了,手上托着一大叠纸。我们敏感地知道,又是一节考试课,于是教室里发出一片叹声。
晚自习中的掌声
星期一的晚自习属于语文老师,肖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他很神秘地说道:“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
解析:作者采用
“横式结构法”用“板块”并列的结构,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充分地多角度展现初三复习阶段的生活。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地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描写、刻画。
侧面描写,是一种通过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言谈、别人的衬托或景物的烘托——即通过“他”或“它”来表现被描写的对象的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示例: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解析:正面描写白求恩的负责任、热忱等,侧面写受过他治疗和亲见过他工作的人对其敬重,两者结合更加丰满的表现人物形象。
简笔勾勒与细笔描画
简笔勾勒,就是用少许的笔墨、简洁的语言对人物、景物进行描写。
示例:“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解析:三个短语组成一个句子,整体地勾勒出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女青年的美好形象。
细笔描画(细节描写),这种描写方法也叫做工笔描画。
示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解析:通过对闰土的外貌的细笔描画,写出了他的苍老、穷困,表现出生活的艰辛对他的摧残。
学习总结: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写作的重中之中,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巧妙的使用一些写作技巧,可以在文章结构、内容记叙和主旨表达等方面给文章增色,提高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