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卷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2.霓虹灯在通电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灯管中充入了(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蒸气 B.金属铁 C.氧气 D.空气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氮气 C.铝 D.澄清石灰水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 B.二氧化碳 C.空气 D.臭氧
6.科学家发现某元素的一种原子,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3个中子,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决定原子种类的是原子的( )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8.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冰 B.二氧化碳 C.汽油 D.氢气
9.从全球来看,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B.氮气、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氢气
10.某物质经过分析得知它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不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11.小明在离槐树比较远的地方闻到了槐花的香味。这其中的原因是( )
A.构成物质的分子非常大 B.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
C.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2.医生告诉贫血患者要多吃含铁较丰富的食物。这里的“铁”是指( )
A.铁粉末 B.铁元素 C.铁锈 D.氧化铁
13.下列微粒属于原子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微粒带负电荷的是( )
A. B. C. D.
15.一种氧原子的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氧原子的一个原子质量为16kg
B.这种氧原子的一个原子质量为16g
C.这种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为16
D.这种氧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比值为16
16.甲、乙两种原子的质量比是3:4,若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那么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 B.4 C.12 D.24
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清新、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C.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18.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9.下列微粒中,有一种微粒与其它三种微粒不是同一种元素。这种微粒的是( )
A. B. C. D. F
2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根据物理性质确定的是
A.医疗上用液态氮作为手术制冷剂 B.氮气用作灯泡保护气
C.酒精灯用酒精做燃料 D.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21.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B.瓶子中的酒精不断挥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
D.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液滴——分子体积遇冷变小
22.“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勘察发现月球上有储量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已解决当今能源危机。下列关于“He-3”原子的说法恰当的是( )
A.由原子核和3个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
C.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3个中子 D.由原子核和2个核外电子构成
23.从右图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B.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0
C.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D.钙原子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24.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可以在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能够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由离子构成 B.粒子带电,原子不带电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5分)在氢气、氧气、氮气三种气体中,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的气体是 ,燃烧时的火焰呈 色;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常用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
27.(5分)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所示的微粒不显电性,则x= ;
(2)若图中所示的微粒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
(3)若图中所示的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用元素符号可表示为 ;
(4)若图中所示的微粒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用元素符号可表示为 ;
(5)若图中所示的微粒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这种微粒属于 元素。
28.(7分)将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分别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2)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4)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
(5)带负电荷的微粒是 ;
(6)不带电的微粒是 ;
(7)不显电性的微粒是 。
29.(3分)现在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在空气中含量最多;B元素在地壳中含了最多;C元素构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则A、B、C三种元素分别是 、 、 。
三、生活中的化学(18分)
30.(6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在空气中的含量 密度(kg/m3) 沸点(℃)
氮气 78% 1.250 -195.8
氧气 21% 1.429 -183.0
二氧化碳 0.03% 1.977 -78.4
(1)空气的密度应该在 和 之间。
(2)高海拔地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 (填“大于”或“小于”、“等于”)21%。
(3)对空气进行液化时,最先变成液体的是 ,最后变成液体的是 。
(4)长时间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原因是 。
31.(12分)请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闻到远处的油菜花的花香: 。
(2)压缩空气,体积变小: 。
(3)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
(4)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氧分子的形态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 。
(5)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
(6)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
四、实验题(共12分)
32.(6分)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均为无色溶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蒸馏水不具有挥发性;酚酞试液遇浓氨水会变红。)
(32题图) (33题图)
(1)图中A烧杯中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图中B烧杯中的液体呈 色,C烧杯中的液体呈 色,D烧杯中的液体呈 色。
(3)乙组实验的作用是 。
3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晓丽采用了如上图图所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足量红磷的目的是 。
(2)实验装置中电热棒的作用是 。
(3)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进入瓶内。进入瓶内的水约占瓶容积的 %。
(4)实验装置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属于 变化。
(5)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分)
答 题 纸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
26.
27.(1) (2) (3) (4) (5)
28.(1) (2) (3)
(4) (5) (6) (7)
29.
三、生活中的化学
30.(1) (2)
(3) (4)
31.(1)
(2)
(3)
(4)
(5)
(6)
四、实验题
32.(1) (2)
(3)
33.(1)
(2)
(3) (4) (5)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A C A C D A B B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A C B A D D D C C
26.氢气 淡蓝 氮气 氧气 氮气
27.(1)10 (2)9 (3)O2- (4)Na+ (5)镁
28.(1)分子、原子、离子 (2)电子 (3)原子 (4)原子核、质子
(5)电子 (6)中子 (7)分子、原子 29.氮 氧 磷
30.(1)1.250kg/m3 1.977kg/m3 (2)小于 (3)二氧化碳 氮气
(4)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较大
31.(1)油菜花的花香分子由于运动进入人的鼻孔内,就闻到了油菜花的香味。
(2)空气的各分子间有间隔,压缩空气,使空气各分子间间隔变小,空气体积就变小了。
(3)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含有汽油分子,这些汽油分子保持汽油易然烧这一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4)分子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5)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和汞原子重新组合,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组合成金属汞。
(6)白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
32.(1)液体变成红色
浓氨水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酚酞试剂中,酚酞试剂遇到浓氨水分子呈现红色
(2)无 无 无 (3)与甲组实验进行对比
33.(1)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 (2)点燃红磷 (3)21 (4)化学
(5)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