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利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判断人口增长情况。
2.熟记人口密度公式,会运用图分析人口分布的情况。
3.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熟记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利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判断人口增长情况。
2.熟记人口密度公式,会运用图分析人口分布的情况。
3.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72到75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2、3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
人类出现至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结合
P73学习行动2)
②什么是出生率?什么是死亡率?
③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般用什么来表示?公式是什么?
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怎样?等于0呢?小于0呢?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洲?最低的大洲呢?
2.思考并能解释第1、2、3、4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5、6题,准备回答。
⑤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哪些地区人烟稀少或无人居住?这说明了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⑥人们常用什么表示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疏程度?用公式怎样表示?
7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5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5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指导学生通过人口分布图去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当前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盆地地区,高山寒冷地区和沙漠地区人稀少或无人定居。人们长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疏程度。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km2)
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2)第6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指导学生通过世界人口分布密度和计算去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人们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疏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
面积(km2)
2.
背诵知识点:
本节课内容就这些,请大家对照白板背诵知识点,时间3分钟。
3.书面检测:
大家自学效果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卷。
当堂检测
一、基础填空
1.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2011年10月31口,人类大家庭迎来第_______亿个成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一地区人口的_______情况,一般用千分比(
‰)来表示。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亚洲、_____、_____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____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____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
4.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人口的分布状况和________密切相关。当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降水较多的平原、_________。高山、_____地区和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5.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程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6.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
)
A
.22‰,17‰
B.25‰,15‰
C.50‰,17‰
D.8‰,10‰
7.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
(
)
A.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B.热带和温带地区
C.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读右图,回答8~9题。
8.关于a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皆高
B.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D.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死亡率低
9.关于b、c两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b地区人口死亡率高于c地区
B.
c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b地区
C
.b地区人口出生率高于c地区
D.
c地区人口数量大于b地区
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准备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
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
4.讨论纠错。
①如全班只有几名学生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自学检测练习纸,分类后,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
a.让做错的学生说出哪一步错(包括书写规范),为什么错,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
b.如说得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指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帮助纠错;;
c.如大家都说不对,教师不能仅仅白板出示答案,一略而过,或者就题讲题,甚至该讲不讲,结果,错了的再错;因此,教师必须使出真本领,舍得下功夫讲好,让每名后进生都既能理解知识,懂得“为什么”,又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②如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尤其单元复习综合练习时),则不收未全对的学生练习纸,改为:
a.同桌讨论:哪道题的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b.教师逐项提问:哪一项(或哪一题)错了还不懂的请举手(如学生都不举手,这一项(这一题)就不讨论);
c.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对有人还不懂的那道题,大声地有序地讲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d.如果对学生通过讨论已经解决了的错误,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
e.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舍得下功夫引导学生动脑筋,找规律。这样,针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从根本上纠错、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选择题第7题:本题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主要分布在”。
(二)拓展。
哪种自然环境更适合人类的居住?
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做《同步练习册》P45-46。
七、得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