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2)
学习目标:
1.结合黄河流域图,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等基本概况、并说出主要水文特征。
2.掌握黄河的主要贡献、分析黄河忧患的成因及治理办法。
3.通过对黄河“地上河”成因知识的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什么地方?奔流到什么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第3节:河流和湖泊。(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结合黄河流域图,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等基本概况、并说出主要水文特征。
2.掌握黄河的主要贡献、分析黄河忧患的成因及治理办法。
3.通过对黄河“地上河”成因知识的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41到43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5、6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黄河发源于哪里?干流全长多少?注入了哪个海洋?
⑤黄河上游什么资源丰富?哪些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⑥黄河中游和下游分别存在哪些忧患?治黄的根本是什么?治黄的重要手段有哪些?
2.思考并能解释第1、5、6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2、3、4题,准备回答。
②读图2-3-4,找出黄河上中游和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结合我国地形图,指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③读图2-3-4,找出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的名称,说出其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④根据图2-3-5和图2-3-6中的相关信息,说出黄河流经哪个河段时输沙量增大?哪个季节输沙量较大?并与同学讨论这些现象的原因。
7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2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读图2-3-4,找出黄河上中游和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
桃花峪。并结合我国地形图,指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答案:找同学指图说出黄河上中游和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找同学指图说出黄河上游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2)第3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黄河流域主要有哪些水电站?有什么
分布特点?为什
么这样分布?
答案: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由上游至下游依次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水电站等。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峡口处,上游的特点是河谷比较窄、地势比较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是建立水电站的有利位置。
(3)第4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黄河流经哪个河段时输沙量增大?哪个季节输沙量较
大?
答案:黄河经过兰州至三门峡河段输沙量增大;夏季含沙量较大。
黄河的沙量主要来自黄河晋陕段和泾、洛、渭流域,这一区域提供的泥沙量相当于黄河输沙量的90%。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着大面积深厚的黄土,又是主要的暴雨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
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黄河发源于
高原上的
山北麓,干流呈巨大的“
”字形,注入
,全长约
千米。
2.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
,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省的
。黄河上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黄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
3.黄河
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实施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
。
4.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由于黄土高原
,
,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5.黄河流至平坦的华北平原后,流速骤然降低,泥沙沉积,河床逐年抬高,形成“
”。在下游
,修建
、
工程,实现治沙和防洪并举,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二、灵活运用
1.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2.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
(
)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3.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4.对图中各段的描,正的是( )
A.河段①水资源丰富
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
5.(2019安徽)医治黄河“腹泻”的最佳良药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一、基础填空
1.青藏
巴颜喀拉
几
5464
2.河口
桃花峪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母亲河
3.上游
宁夏平原
4.中游
土质疏松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加固黄河大堤
分洪
蓄洪
二、灵活运用
1.C
2.B
3.D
4.C
5.A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①如全班只有几名学生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自学检测练习纸,分类后,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
a.让做错的学生说出哪一步错(包括书写规范),为什么错,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
b.如说得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指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帮助纠错;
c.如大家都说不对,教师不能仅仅白板出示答案,一略而过,或者就题讲题,甚至该讲不讲,结果,错了的再错;因此,教师必须使出真本领,舍得下功夫讲好,让每名后进生都既能理解知识,懂得“为什么”,又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②如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尤其单元复习综合练习时),则不收未全对的学生练习纸,改为:
a.同桌讨论:哪道题的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b.教师逐项提问:哪一项(或哪一题)错了还不懂的请举手(如学生都不举手,这一项(这一题)就不讨论);
c.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对有人还不懂的那道题,大声地有序地讲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d.如果对学生通过讨论已经解决了的错误,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
e.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舍得下功夫引导学生动脑筋,找规律。这样,针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从根本上纠错、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第2题:
凌汛是河道冰凌阻塞、解冻或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长江、珠江是不结冰的河流,所以排除了发生凌汛的可能;淮河结冰的年份很少,往往冰期很短,且淮河在流向上主要是自西向东,即使结冰融化的时间上游、下游也是一致的,所以不会出现凌汛;只有黄河在初春和初冬季节,由于上游、下游所处的纬度位置不一,河流封冻、解冻的时间不一样,容易出现冰凌阻塞河道,引发凌汛。黄河在初春和初冬季节,由于上游、下游所处的纬度位置不一,河流封冻、解冻的时间不一样,容易出现冰凌阻塞河道,引发凌汛。
(二)拓展。
1.图中即是地上河又有凌汛现象的河段( )
A.甲河段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同步练习册》,15分钟后比谁能得满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