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资源(2)
学习目标:
1.比较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初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
2.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并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3.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那么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在我国分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2节:土地资源。(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比较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初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
2.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并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3.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60到61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2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制定的什么基本国策?
②我国人工林的面积居世界第几?
2.思考并能解释第1、2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3题,准备回答。
③结合P60学习行动,说出我国的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7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3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请看60页学习行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答案: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等。
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
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土地资源减少的原因:
、
、
、
、
等。
2.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国家制定并颁布了《
法》、《
法》、《
法》等,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灵活运用
1.下列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
A.平原、低缓的丘陵发展耕地
B.高原发展畜牧业
C.山地发展林业
D.在耕地上大量建设高楼大厦
2.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属于非农业用地的是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筑用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4.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
)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D.内蒙古草原
为了确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漫画,回答5-6题。
5.我国划永久基本田,是基于本国土地资源的特( )
A.利用类型多样
B.地区分布不均
C.耕地比重小?
D.后备耕地充足?
6.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坚持农田农用
B.扩大城市规模
C.加快生态建设
D.发展现代农业
7.(2016四川中考)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
)
A.共享发展理念
B.开放发展理念
C.创新发展理念
D.绿色发展理念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标准答案:
一、基础填空
1.乱占耕地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二、灵活应用
1.D
2.D
3.C
4.A
5.C
6.A
7.D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①如全班只有几名学生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自学检测练习纸,分类后,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
a.让做错的学生说出哪一步错(包括书写规范),为什么错,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
b.如说得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指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帮助纠错;
c.如大家都说不对,教师不能仅仅白板出示答案,一略而过,或者就题讲题,甚至该讲不讲,结果,错了的再错;因此,教师必须使出真本领,舍得下功夫讲好,让每名后进生都既能理解知识,懂得“为什么”,又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②如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尤其单元复习综合练习时),则不收未全对的学生练习纸,改为:
a.同桌讨论:哪道题的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b.教师逐项提问:哪一项(或哪一题)错了还不懂的请举手(如学生都不举手,这一项(这一题)就不讨论);
c.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对有人还不懂的那道题,大声地有序地讲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d.如果对学生通过讨论已经解决了的错误,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
e.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舍得下功夫引导学生动脑筋,找规律。这样,针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从根本上纠错、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第3题: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比例不合理,分布不均,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所以正确的是C。
(二)拓展。
1.我国山地多平地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利用中优质耕地面积减少最为严重,要保有18亿亩耕地形式严峻.以下耕地减少的原因中最能说明严峻形式的是( )
①修建高尔夫等运动场地
②城镇化、工业化
③自然灾害
④生态退耕.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同步练习册》,15分钟后比谁能得满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