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1 09: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1)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记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相关的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什么呢?——农业,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四章第1节: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记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相关的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71到74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3、4、5、6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什么是农业?农业包括哪四个生产部门?农业的地位怎么样?
③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以什么为主?西部农业以什么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呢?
④我国最大的渔场是什么?
⑤结合P73学习行动2,说出三大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和作物熟制分别是什么?
⑥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2.思考并能解释第1、3、4、5、6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6题,准备回答。
②结合P73图4-1-2,找出我国农耕区、牧区和林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7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2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结合我们学过的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思考我国的农耕区、牧区、林区主要分布在哪呢?再结合图来看:
答案:农耕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林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和丘陵。
点拨拓展:西部地区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藏羚羊)、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
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2.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
业、
业、
业、
业。
3.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包括

等自然因素,也包括
因素,其中
因素是基础。
4.农耕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5.牧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6.林区主要分布在:


的山地和丘陵。
7.西部地区有广阔的
,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二、灵活应用
1.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
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2.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D.西南地区
3.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4.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内蒙古高原东部
5.珠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是                
(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6.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7.(2017湖南长沙)关于我国种植业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南方粮食以小麦为主
D.北方粮食以水稻为主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标准答案:
一、基础填空
1.农业
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地形
气候
社会经济
自然
4.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5.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6.东北、西南、东南
7.天然草场
畜牧业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内蒙古牧区
二、灵活运用
1.D
2.B
3.C
4.C
5.C
6.C
7.B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①如全班只有几名学生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自学检测练习纸,分类后,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
a.让做错的学生说出哪一步错(包括书写规范),为什么错,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
b.如说得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指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帮助纠错;
c.如大家都说不对,教师不能仅仅白板出示答案,一略而过,或者就题讲题,甚至该讲不讲,结果,错了的再错;因此,教师必须使出真本领,舍得下功夫讲好,让每名后进生都既能理解知识,懂得“为什么”,又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②如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尤其单元复习综合练习时),则不收未全对的学生练习纸,改为:
a.同桌讨论:哪道题的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b.教师逐项提问:哪一项(或哪一题)错了还不懂的请举手(如学生都不举手,这一项(这一题)就不讨论);
c.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对有人还不懂的那道题,大声地有序地讲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d.如果对学生通过讨论已经解决了的错误,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
e.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舍得下功夫引导学生动脑筋,找规律。这样,针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从根本上纠错、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第5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二)拓展。
1.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不在(  )
A.海南
B.广东
C.湖南
D.台湾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
A.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大豆、冬小麦、水稻、玉米
C.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
D.花生、亚麻、甜菜、大豆
3.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同步练习册》,15分钟后比谁能得满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