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05 10: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的概念
2.了解我国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并能说出其代表物
3.掌握阅读民居、服饰和饮食图片的基本技能。
4.通过分析、比较和概括,初步学会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对地方文化形成的影响。
5.增强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保护文物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文化”一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五章第1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的概念
2.了解我国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并能说出其代表物
3.掌握阅读民居、服饰和饮食图片的基本技能。
4.通过分析、比较和概括,初步学会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对地方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96页到第101页,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2、3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①什么是文化?完成P96学习行动。
②什么是民居?什么是服饰?哪些民居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③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思考并能解释第4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4题,准备回答。
④什么是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7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4题答案要点:
过渡语:简单了解了文化,那么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
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的总和。
2.我国各地的传统居住建筑称为
,如

等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3.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是人类

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4.
作为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方文化之间应

,促进各种地方文化的发展。
二、灵活运用
1.黄土高原特有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竹楼
D.碉房
2.下列关于各地传统饮食习惯的连线,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海鲜
B.川渝地区--麻辣
C.青藏地区--酥油茶
D.湖南湖北--米饭
3.2018年央视春晚,贵州省黔东南的黎平县肇兴侗寨作为分会场,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概念。在侗寨建筑中,富有特色的是(  )
A.窑洞
B.吊脚楼
C.四合院
D.土楼
4.鄂尔多斯是全国宜居城市之一,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21度夏天,夏季避暑圣地
B.天蓝、草绿、空气好
C.有鄂尔多斯草原、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旅游景点
D.有鄂尔多斯婚礼、集体舞、孔雀舞、雪顿节等民族艺术活动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标准答案:
一、基础填空
1.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2.民居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3.思想意识
精神风貌
4.自然环境
相互交流
尊重差异
二、灵活应用
1.B
2.A
3.B
4.D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①如全班只有几名学生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自学检测练习纸,分类后,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
a.让做错的学生说出哪一步错(包括书写规范),为什么错,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
b.如说得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指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帮助纠错;;
c.如大家都说不对,教师不能仅仅白板出示答案,一略而过,或者就题讲题,甚至该讲不讲,结果,错了的再错;因此,教师必须使出真本领,舍得下功夫讲好,让每名后进生都既能理解知识,懂得“为什么”,又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②如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尤其单元复习综合练习时),则不收未全对的学生练习纸,改为:
a.同桌讨论:哪道题的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b.教师逐项提问:哪一项(或哪一题)错了还不懂的请举手(如学生都不举手,这一项(这一题)就不讨论);
c.让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对有人还不懂的那道题,大声地有序地讲出哪一步错、为什么错;
d.如果对学生通过讨论已经解决了的错误,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
e.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舍得下功夫引导学生动脑筋,找规律。这样,针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从根本上纠错、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第2题:
黄土高原位于内陆地区,居民不以吃海鲜为主,故A叙述错误;川渝地区气候潮湿,居民喜欢吃麻辣食物,故B叙述正确;青藏地区居民喜欢吃酥油茶,故C叙述正确;湖南省和湖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居民喜欢吃米饭,故D叙述正确。
(二)拓展。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人文地理特色.符合“旱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是(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同步练习册》,15分钟后比谁能得满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