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06: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独立的能力。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观察。如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学生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很快的掌握课本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了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平角与周角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平角、周角的特征。
四、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引导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二)、学法分析:
1、从生活经验出发,变抽象为直观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感悟
我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助探索,使学生从容的掌握课本的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开课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组合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现。
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有注重小组这一方法,一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变化情况,理解各种角是可以由旋转变化的。在操作中得到平角、周角,并让学生感知平角、周角的特点,并会画平角、周角。二是通过摆一摆,用三角板的直角摆一摆,让学生理解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
(三)、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如钟面、体操队形......
六、教学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学校的环境及学生生活所见的实物创设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同时也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
这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