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6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0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起始。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在内容安排上,教科书又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理解加与减的意义,然后是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的学习有机相融作为一条主线。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加与减的意义、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材第24~26页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或圆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吧。(左手拿出3支红色粉笔)请看,老师左手拿了几支粉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3”。然后右手拿出2支粉笔)再看看,老师右手拿了几支粉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接着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在一起)你能说说现在老师的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吗?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根据回答板书“5”)小朋友们真棒!那么“5”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知识。(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1.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有几支铅笔?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4页上面图,演示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合并在一起表达的意思。让学生说图意,同桌之间交流直观感受和体验。师引导学生归纳: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点数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从1开始数,数到几,一共就有多少。
(2)有几只熊猫?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4页中间图,让学生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点名让学生说,集体订正。师小结: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要知道一共有几只熊猫,可以用“接数法”数出来,记住较大的数“3”,接着3的后面数2个数,4,5,所以一共就有5只熊猫。也可以用画图法,先画3个圈,再接着画2个,看一共画了几个圈。还可以摆小棒或圆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深理解。)
2.认识加法算式和加号。
师说明:刚才求“有几支铅笔,有几只熊猫”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就是把数字3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是加号。上面的关系用加法算式记为:3+2=5,读作:3加2等于5。(板书)
课件演示加法算式的规范写法,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看清书写顺序。
师强调:把3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加号前面的“3”表示一部分,加号后面的“2”表示另一部分,等号后面的“5”表示一共有多少。
教师示范读加法算式,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3.摆一摆,算一算。
结合教材第24页下面图,让学生逐一说明图意,再动手操作,用圆片或小棒等摆一摆,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4.加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25页上面图,这是两幅动态图,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情境也可以用加法计算。
课件出示“说一说”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各图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解决多种不同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第4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图意,再汇报。第5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再列算式。第6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第7题是开放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发现加法问题,并尝试解决。)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回家后记得和父母分享哦!
本节课首先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接着通过“说、数、认、摆、算、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在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2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材第27~29页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或圆片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1.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树上还剩几个苹果?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7页上面图,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提出问题: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减法的数量关系: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3个。叙述的过程就是在感受减法的意义,加深对减法的理解。让学生把图中表示的过程用学具小棒摆一摆,要求手口一致,突出“总数是5个苹果,掉了2个,剩下3个”这个过程。剩下3个是从图中数出来的。
(2)还剩几块奶酪?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7页中间图,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讲数学故事,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尽量简练。可以采取2人小组合作形式,同桌之间边说边摆,如一个学生说:有5块奶酪,小老鼠运走了2块,还剩3块;另一个学生则可以用圆片等学具来代替奶酪,边操作边说:先摆5个圆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除了用数数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
2.认识减法算式和减号。
引导学生回顾上面两个情境表达的数学故事,然后直接出示算式“5-2=3”并提问:我们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你会读吗?知道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让学生结合两个情境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小结: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算式表示,“-”是减号,“5-2=3”读作5减2等于3。(板书)教师先书写这个算式示范,然后让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写。
3.画一画,算一算。
课件出示第27页下面图。第一幅图,课本给出了示范,直接看图填出结果。第二幅图,给出了一个不完整的算式,需要画一画。第三幅图,独立画一画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三幅图体现了逐步开放的过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减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28页上面图,这是两幅动态图,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情境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课件出示“说一说”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各图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解决多种不同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第1、2、3题是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第4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图意,了解生活中可以用“5-1=4”来表示的问题。第5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再列算式。第6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第7题是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与同伴做这样的游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和前面的加法对比,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吗?
本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播放苹果落地、小老鼠运奶酪这样学生熟知的画面,从形象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领会“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的意义。再通过“数、画、说”一系列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然地理解减法的意义,并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 可爱的小猫
教材第30~31页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课件、计数器
师:前面学习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吧。
活动一:教师左手拿1支粉笔,右手拿3支粉笔,再把粉笔合在一起。提问:现在老师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4支)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加法)
活动二:原来手中有4支粉笔,放2支在讲桌上。提问:现在老师手中还剩几支粉笔?(2支)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减法)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请大家再看着老师的手上,我把剩下的2支粉笔也放在讲桌上,现在老师的手上还剩几支粉笔呢?(有的学生会回答“没有了”,有的学生会回答“0”,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由此引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关0的计算。
1.说一说,填一填。(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课件出示第30页小猫吃鱼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连环画,然后提问:图中可爱的小猫在做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引导学生讲出故事:小猫面前的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吃了1条,还剩几条?又吃了1条,还剩几条?再吃了1条,还剩几条?让学生小组讨论,再逐一解决问题。教师要重点讲第四幅图,列式1-1。从图中可以看出,盘子里没有鱼了,我们已经知道,“没有”用0表示,所以1-1=0。
把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原来有3条鱼,吃了3条,还剩几条?怎么列算式?(3-3=0)把第二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有2条鱼,吃了2条,还剩几条?怎么列算式?(2-2=0)把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有1条鱼,吃了1条,还剩几条?怎么列算式?(1-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发现每个算式中减号前后的两个数都相同,得数都是0。归纳: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是0。
2.拨一拨,填一填。(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课件出示第30页计数器上拨珠子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拿出准备好的计数器,与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个珠子,然后拨去1个,并提出问题:还剩几个?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和得数“5-1=4”。再引导学生观察当前的计数器,一边4个珠子,另一边1个珠子,写出加法算式“4+1=5”或“1+4=5”。
让学生自己拨珠,说出拨去2个、3个、4个后相应的减法和加法算式。
原来有5个珠子,当拨去5个后就没有了,由此得出5-5=0。同时可写出加法算式:5+0=5,0+5=5。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减法和对应的加法算式,并讨论交流,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体会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
3.想一想,填一填。
课件出示第30页下面情境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列出算式并交流算法。如: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一共有几个圈?列出加法算式“1+3=4”或“3+1=4”;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有套中?列出减法算式“4-1=3”;有4个圈,3个没有套中,套中几个圈?列出减法算式“4-3=1”。
最后继续鼓励学生猜测: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可能套中几个?又能列出哪些算式呢?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是连续递减的情境,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可以讲成数学故事,再列算式。第2题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打中2个、3个、4个,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第3题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汇报。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讲数学故事,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本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自己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从生活中向数学中的数的过渡,以此让学生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第4课时 练习一
教材第32~33页
1.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及其应用,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关于加法、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等,你们都掌握了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板书课题:练习一)
第1题引导学生将两幅图对比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境图要列加法算式,什么样的情境图要列减法算式。
第2题看图根据算式说出图意,明确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讲出数学故事,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第4题是单纯的计算练习,要求计算正确。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5题找规律填数,巩固数的顺序。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组织小组交流。
第6题学生先独立观察并填空,再说一说图中的规律,感受数的递增与递减。
第7题以小动物找家连线的形式练习加减法。
第8题以课件动画演示桃被小猴吃掉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并写出减法算式。
第9题是开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汇总统计,在练习本上写出得数分别是1、2、3、4、5的算式。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对写得较全的组给予奖励。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加减法的意义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你能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吗?
第5课时 猜数游戏
教材第34~35页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6个棋子或弹珠等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让我们赶快出发吧!(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1.6的加法。(想一想,手里有多少个棋子)
师示范游戏: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老师一只手里放4个棋子,另一只手里放2个棋子,摊开手)老师的两只手里各有几个棋子?(把两只手合在一起)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棋子?(6个)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可以直接从图中数出得数,也可以用记大数数小数的方法数出得数,也可以逐次加1来算出得数。)
让学生2人一组来展开游戏,一人拿棋子,另一人写算式。可以一只手里放0个,另一只手里放6个;可以一只手里放1个,另一只手里放5个;也可以一只手里放3个,另一只手里也放3个。
2.6的减法。(猜一猜,手里有多少个棋子)
接着刚才的游戏,教师再示范:先让学生看到手中原来有6个棋子,然后一只手拿3个摊开,另一只手关闭着。师: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个棋子?(3个)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理解从6个中拿出3个,求还剩几个,列减法算式为“6-3=3”。计算时可以从图中数出来,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
让学生2人一组来展开游戏,一人拿棋子,另一人写算式。可以一只手拿1个,求另一只手里拿了几个;也可以一只手拿2个、4个、5个、6个,求另一只手里拿了几个。
3.分一分,填一填。
让学生汇报刚才两次做游戏放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两只手中放的棋子数填出书本第34页的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4.6的加减法的应用。(“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34页下面的两幅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后给每幅图讲一个小故事,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6的加减法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是巩固6的加减法,在学生独立看图、写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初步理解“一图两式”,不要求写出四式。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第3题是解释性问题,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算式的意义,鼓励从生活中找到更多能用同一个算式表示的实例。第4题巩固计算,不必过于要求速度。第5题画珠子,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第6题用游戏的方式练习6的加减法,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今天你学习了几的加减法?回家后把你学会的算式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看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以数学游戏贯穿始终,把数学知识有机融入到“猜数游戏”“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掌握6的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丝毫不感觉学习数学会枯燥,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功能。
第6课时 背土豆
教材第36~37页
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喜欢)你们知道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呢!你瞧!(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谁能看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讲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这个故事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背土豆)
1.探讨得数是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1)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汇报。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2)师:那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你想到什么解决方法了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小组交流算法。
生: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计算,列式是5+2。
(3)师:根据计算6的加法的经验,你知道怎么计算5+2吗?
引导学生归纳:可以从图中数出来;可以从5接着数2个数,6,7,得数是7;还可以一次加1,逐次算出来。
2.探讨有关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还剩下几个土豆?)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生1:摆出7根小棒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拿走其中的1根小棒,所以7-1=6,还剩6根小棒即表示还剩6个土豆。
生2: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1=6,还剩6个圆即表示还剩6个土豆。
3.想一想,填一填。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小棒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小棒边用算式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土豆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再把课本中的表格填完整。
4.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下面两幅图)师: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让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鱼缸里原来有5条小金鱼,又放进2条,现在鱼缸里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看懂图意,再列算式。第2题引导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体会7的组成。第3题结合情境图说算式的意义,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第4题画珠子,巩固7的加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第5题是互动游戏,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互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6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难度不大。课堂上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等互动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就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同时使知识得到纵深发展,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7课时 跳 绳
教材第38~40页
1.结合观察“跳绳”的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4.初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而且跳绳的活动中也有很多数学学问哦!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跳绳)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啊!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引导:①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②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学生活动: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②小组内互相提出数学问题,互相回答。
③集体交流,汇报。
(3)选取本课主要的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列出算式6+2,并探究6+2的计算方法。结合6、7的加法的计算经验,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如“6+1=7”,7再添1个就是8;或是在6个的基础上,继续往后数2个数,得出6+2=8。
师: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还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合理的解释。
2.说一说,填一填。
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如: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一共是几个人?让学生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减法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并分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作出重点提示: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3.分一分,填一填。
师: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可以怎么分?
活动:用圆片等学具代替桃子,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可以由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交流汇报。在分学具和汇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有序地思考。
4.说一说。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给出的算式“3+5=K”展开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9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试一试”第1题。师: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和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①已经涂了1格,还要涂8格,一共要涂多少格?
②有9格,已经涂了1格,还要涂几格?
学生互相讨论,将自己列的算式写在纸上。全班集体交流,汇报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汇报答案。(教师作出肯定评价,并板书:1+8=9,9-1=8。)
(2)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2个笔筒分装铅笔图,把学生分成3或4组,用学具照样子摆一摆,填出书中表格,从而掌握9的组成。摆的时候可引导学生从0到1,再到2,这样按一定的顺序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画一画,填一填”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如“4+K=8,既可以想4再添上几就是8,也可以想8去掉几就是4。在填未知数的过程中,巩固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点名板演,集体订正。第2题是开放题,引导学生把各种情况都思考一下,如吃了1条,还剩几条;吃了2条,还剩几条……,再列式计算。第3题通过连线凑成9来练习得数是9的加法。可让学生模拟场景,增加问题的趣味性。第4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再提出问题并解决。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画图,再填对应算式。第6题是开放题,巩固9以内数的加减法。)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8、9的加减法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游戏场景入手,选择灵活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独立思考、自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给每一名学生创造了一个提高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8课时 可爱的企鹅
教材第41~42页
1.结合情境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经验。
4.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初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圆片(或小棒)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板书课题:可爱的企鹅)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企鹅图一。
师:你能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前面有3只企鹅,后面又跟着5只企鹅。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各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企鹅图二、图三。
引导学生观察图二。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有8只企鹅。
动画演示图三。师: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后汇报:8只企鹅排队过冰山,有一部分企鹅走得快,先到了冰山的后面,外面还有2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全班集体交流订正。让学生仔细观察笑笑和淘气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一是用圆片摆一摆,二是用符号画一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出了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即“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解决这类问题要用减法计算。
3.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说一说”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图,和同桌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再分小组汇报。对学生说出的“一共有9只小鸡”教师要追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再次体验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9-3=6”或“9-5=4”来表示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2、3题要求学生先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第4题巩固计算,可让学生以口算接力的形式汇报答案。第5题采用游戏方式,可师生对练,也可同伴互练。可以说出总数,露出几个圈,问盖住了几个;也可以问:想露出3个,应该盖住几个?)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本节课充分采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化静为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参与“用数学”的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进而学会在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9课时 小鸡吃食
教材第43~44页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3.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课件、圆片、计数器
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再交流汇报: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9+1=)
师:9+1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1.10的加法。(一共有几只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计算9+1的。
生1:9只,再来1只,从图中数出是10只。
生2:用加法计算,9个加上1个就是10个。
2.说一说,填一填。
师:翻开教材第43页,看“说一说,填一填”。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再列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2)讨论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②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把小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8只,另一部分是2只,我们写的加法算式是8+2=10,也可以是2+8=10,减法算式是10-2=8或10-8=2。
③探讨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结合课本,讲述3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摆学具。让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方法二:手指凑十法。课件出示“凑十歌”。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方法三:画图法。
④引导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他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如:7+3=10,3+7=10,10-3=7,10-7=3……
3.拨一拨,填一填。(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课件展示结果)
师:你能根据刚才每次拨珠的情况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有序拨珠,体会有序思考的优越性。)
①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一个人拨珠,一个人说,一个人写加法算式,一个人写减法算式。)
②看一看,议一议。你们组所写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吗?(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1、2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独立完成,点名汇报。第3、4题练习计算,可让学生以口算接力的形式汇报答案,第4题完成后,再交流发现的规律。第5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10的加减法。第6题是拓展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不作整体要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10的加减法的意义,学会计算方法,本课将教材中的静态情境精心设计为动态演示,使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图中描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再通过摆圆片、凑手指、画图、拨珠子等活动操作,学“凑十歌”,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掌握了10的组成。
第10课时 乘 车
教材第45~47页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
同学们坐过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乘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乘车中的问题吧!(板书课题:乘车)
1.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上面图)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乘车”游戏,好不好?
活动一:老师来当公共汽车司机,同学们当乘客,把讲台看作汽车。2名同学先站在讲台上(即课本图中的“车上有2人”),到了“三家店”站(在黑板上写下站名),从前门上来了3人,还有2人在赶车,他俩直接从后门上车了。
师: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汇报问题: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2+3+2或2+2+3。
师:这样的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多了一个数)怎样计算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2+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2+3+2=7。
                                                                             
                                                                             
师: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5和2相加)
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同桌讨论,并交流汇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2.理解连减算式的意义及运算的顺序。(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中间图)
活动二:为与课本一致,台上站8人。教师模拟报站:“七里庄”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排队下车。这时,从后门下来4人,一个女同学坐在最前面,她直接从前门下车了。
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出问题: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8-4-1。结合活动实际,分组讨论运算顺序,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过程,用课件动画演示,在算式“8-4-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8-4-1=3。
          
          
师:3是怎么得来的?(4减1)
3.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下面图)
活动三:台上站9人。教师模拟报站:“九棵树”到了。这时从前门上来1人,从后门下去5人。(结合课件动画演示)问:你知道现在车上有几人吗?
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9+1-5。结合活动过程,分组讨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板书:9+1-5=5
          
          
4.连加、连减的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几人?这三排一共有几人?这三排的人数排列有什么规律吗?男生比女生少几人?等等。只要学生解释得合理,都要给予肯定。最后独立列式解答。
完成教材第46~47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第2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第3、4题引导学生读懂情境图,找出信息,再提出问题并解答。第5、6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运算顺序。第7题是拓展题,通过本题让学生体会连加和连减可以是多个数之间的运算。)
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小朋友们,你们学得开心吗?
本节课的学习,乘坐公共汽车形成了一个情境串,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课本中的乘车情境,以此为载体展开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起来乐此不疲,学生爱学、爱做,在玩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第11课时 练习二
教材第48~49页
1.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棋子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讨论反馈)
师:同学们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弥补不足的地方。只要认真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1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再实际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画的图与填出的算式是否相对应。
第2题巩固8的加减法。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模拟游戏,增加趣味性。
第3题用打靶比赛的情境练习10的减法。
第4题让学生独立练习,精准计算。
第5题是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四幅图,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第6题以两人踏石头过河比赛的情境练习加减法,要帮助学生看懂题意。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摆棋子或摆小棒的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8题是开放题,巩固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所列算式的实际意义。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12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材第50页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巩固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重点:会对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课件、一套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卡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看,老师这里有一套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卡片(出示杂乱无章的卡片),看到这些凌乱的卡片,你想到了什么?(整理)同学们想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些卡片吧!(板书课题:做个加法表)
1.整理加法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师: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对淘气和笑笑的对话进行讨论,明白“找出得数是3的算式”的意思,并找出来。
师:大家把得数是3的算式排一排吧。
学生交流排算式,教师引导有次序地排列。
师:怎样给这些加法算式排队,才能让别人清楚地看出排列的顺序?
组织学生继续找出得数是其他数的算式并按顺序排列,重点放在排列顺序上。教师可参与小组活动中,给予指导。
师:按照刚才整理的过程,把你整理的算式填在课本第50页的表格中吧。
2.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加法表,动画演示填表的过程。师:大家整理得真好!请大家仔细观察加法表,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三个方面找出排列的特点,谈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每一排前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比后一个算式的得数多1。
(2)竖着看:第一列算式的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前一列算式的得数都比后一列算式的得数多1。
(3)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本课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非常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整理的全过程。教师首先呈现一组散乱的算式卡片,激发学生整理的欲望,以此为线索,再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为学生点明思考的方向,控制了活动的难度。最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整理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13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材第51页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整理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减法。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会对10以内的减法算式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课件、10以内的减法算式卡片、投影仪、小黑板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整理的10以内的加法表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整理补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板书课题:做个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主题图,同时出示杂乱无章的10以内的减法算式卡片,提出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2)找出6减几的算式,排一排。
引导学生按被减数相同的规律整理减法算式。
①先引导学生看书,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对淘气、笑笑的话进行讨论。“找出6减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②小组合作学习,把6减几的减法算式进行排队。
③反馈交流。请排列快的学生介绍自己排列的方法,然后引导排列慢的学生模仿再次排列。
(3)你能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吗?排一排。
引导学生按得数相同的算式排列。
教学方法可参照上面,先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再给它们排排队。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被减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有序排列。
(4)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能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
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投影仪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全班讲评。)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引导学生和加法一样,从横、竖、斜三个方面找出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横着看: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0~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0~9各数;第三排都是8减0~8各数……算式的结果从左往右依次是0,1,2,…,10。
(2)竖着看:第一列算式相减的两个数都相同,得数是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都是1;第一列有11道算式,第二列有10道算式,依次类推。
(3)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引导学生小结: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我们来个口算接力赛吧,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对。(出示小黑板,按各组人数写好算式。训练学生的口算准确度和速度。)
8+1   5+2   4+3   5+4   9+0
10-6
9-3
6-4
7-4
8-5
……
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学完了,还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回家后让你的爸爸妈妈考考你吧!
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是一个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素材,教学中既要充分放手,又要具体指导,接受学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操作,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不必苛求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掌握,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两节课中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建立基本的课堂秩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                      整理与复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部分在编排上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我学到了什么”是对前三个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课本呈现的3个情境图,都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并针对一个单元比较重要的内容提出可供思考的问题。第二个板块“我的成长足迹”是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第三个板块“我提出的问题”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提出问题,包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引发的新的想要思考的问题。第四个板块“巩固应用”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的内容和第54~55页第1、2、7题
1.经过整理前三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顺序及大小比较,理解“几”和“第几”的意义。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学完了三个单元。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学会了数1~10各数。
生2: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生3: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生4: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1.单元基础知识整理(我学到了什么)
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先后学习了数数、1~5的认识及写法、0的认识及写法、6~10的认识及写法、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下面我们就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课件出示知识结构表,并一一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数 数
初步感知和认识10以内的数。
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
1~5的认
识及写法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2.1~5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1,2,3,4,5。
(2)从后往前数:5,4,3,2,1。
3.第几的意义: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0的认识
及写法
1.0的意义:(1)表示一个也没有;(2)表示起点;(3)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电话机上的一个数字键;(5)表示用电器的工作状态。
2.0的书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
书写0时,要写得圆滑些,不能有棱角。
6~10的认
识及写法
1.物体的数量是6~10的,就可以用6~10表示。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6~9都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都是一笔写成的;10分两部分,分别在田字格的左、右两个半格书写,两笔写成。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10以内数
的大小比较
1.同样多: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如果两个数量相等,那么这两种物体就同样多。
2.“=”“?”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同样大,用“=”表示两者的关系;如果这两个数不相同,可以用“?”或“?”表示两者的关系;“=”是等号,“?”是小于号,“?”是大于号。开口对着较大数,尖尖对着较小数。
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数数法比较,也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应用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图)瞧,小兔请客了!大家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够吗?
全班交流画图,再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怎样从图画中获取信息。如学生可能会回答:图中有3只小兔,又来了3只,一共有6只小兔。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3”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如自己有3支铅笔,坐在第3排等。
2.我的成长足迹。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上面情境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自我评价,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对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都给予掌声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我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想到了什么新的问题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与同伴分享、交流解答。
完成教材第54~55页第1、2、7题。(第1题让学生说说如何判断“同样多”,可以先数出各有几个,也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2题强化“几个”和“第几”的认识。第7题结合情境图数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了很多的收获。放学后,记得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哦!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教学环节链接起来,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开始了本节课的探索,因为有了这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次又一次地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材第52页“比一比”的内容和第54~55页第5、6题
1.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地表达比较的结果。
2.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尝试提出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建立比较的思想,能正确比较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
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件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吧,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1.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师:在“比较”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体之间比大小、比高矮、比长短、比轻重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一单元的具体内容吧。(课件出示知识结构表,并一一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比大小
  比较大小的方法:(1)用观察法直接比较,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就大,相反就小;(2)统一标准进行比较,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使被比较的物体都与参照物比较后再进行判断。
当不能直接用眼睛判断出物体的大小时,就需要通过测量等更科学的方法比较。
比高矮、
比长短
1.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1)直接比较;(2)利用测量工具比较。
2.高矮(或长短)的相对性:两个物体相比,一个物体高,另一个物体就矮。
比较几个物体的高矮或长短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比轻重
  比较轻重的方法:(1)有些物体可以用手掂一掂,比较压手的物体就重;(2)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秤、天平等)称量。
形状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
2.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的情境图。
师:你知道怎样判断轻重和高矮吗?
鼓励学生实际做一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身边找一找与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有关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说说如何进行比较。
3.收获和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与同学分享。提出自己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全班交流并解答。
完成教材第54~55页第5、6题。(鼓励学生先说明图的意思是什么,再独立解决。)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掌握各种比较的方法了吗?回家后和你的爸爸妈妈做一做比较的游戏吧!
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教材第52页“回家”的内容和第54~56页“巩固应用”相关练习题
1.进一步提高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锻炼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通过经历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重点: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件
师:第三单元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吧。
1.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师:我们先来看看“加与减”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吧。(课件出示知识结构表,并一一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加法的
认识
1.加法的意义。
2.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
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减法的
认识
1.减法的意义。
2.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得数是0
的减法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是0。
6、7的加
减法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
2.6的组成:0和6,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
3.7的组成:0和7,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7和0。
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8、9的加
减法
1.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8的组成:0和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8和0。
3.9的组成:0和9,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9和0。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用8和9
的加减法
解决实际
问题
  会运用关于8和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求部分,用减法计算;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10的加
减法
1.学会10的加减法。
2.10的组成:0和10,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10和0。
10的组成方式有11种。
连加、连
减与加减
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的情境图。
师:小鸟们想回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帮它们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说一说小鸟怎样回到家里,使学生体会到先要仔细算出得数,得数是几就回到几号蘑菇房里,用连线的方法表示答案。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日常收集到的学生出错的题目,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算式,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3.收获和问题。
师:同学们,请你把在这一单元得到的收获记录下来,放入你的“成长记录袋”中吧!你还有什么疑问,现在就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把它解决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完成教材第54~56页剩余练习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第4题考查得数是10的加法,鼓励学生多写一些算式。第8题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第9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怎样计算,怎样标记。第10题引导学生找出信息,再结合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第11题是拓展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尝试独立完成。)
在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的进一步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让他们大胆提问,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