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认识11~20各数(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 认识11~20各数(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07: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 认识11~20各数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因为掌握读、写方法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而掌握了读、写方法又能反过来促进对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等知识的理解。教学的难点是写11~20各数,这是由于11~20各数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而读数中的“十”又只用数字“1”在十位上表示,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使学生正确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相关各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第1课时 认识11~20
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认识11~20各数。
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课件、小木棒、11~20数字卡片、直尺。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我们学习了0~10。
师: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小棒一一进行展示呢?(逐个数进行展示,每人展示一个数。)
师:老师这儿也有些小棒。你们知道这些小棒有多少根吗?(教师左手先出示一捆10根小棒。)
生:10根小棒。
师:看,老师的右手还有小棒,把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
生:是12根。
(有的同学没有发言,表现出疑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0以上的各数。(板书课题。)
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师:我们学过10的组成,你们知道10里面有多少个一吗?
生:10里面含有10个一。
师:你怎么知道10里含有10个一?你能利用小棒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
生: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一捆小棒我一根一根地取,每根小棒表示1个一,我一共取了10次,所以10里面含有10个一。
师:你真棒!同学们请拿出一捆小棒,我们一根一根地数好不好?(师生共同演示。)
师:老师这里有个填空题,谁能帮助老师把缺少的内容填上?(课件出示:10个一能组成(  )个十,(  )个一能组成1个十。)
生:10个一能组成1个十,10个一能组成1个十。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两遍。
2.认识12。
师:老师左手有一捆10根小棒,右手有2根小棒,现在老师把它们放在一起,谁知道这是多少呀?
生:是12根小棒。
师:为什么是12根小棒?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一根一根数的。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一捆是10根,也就是1个十,再加上2根,也就是2个一,1个十和2个一是12。
师:你回答得非常准确,说得也很全面。(板书:1个十和2个一是12。)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几遍,好不好?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
(1)拿出已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摆一摆,数一数。
(1)教师从11~19的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让同学们用小木棒摆出来,看谁摆得又对又快,然后学生交流经验。
(2)教师摆出19根小棒,提问:你能再添几根,使19根小棒变成20根吗?
学生活动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的20根小棒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认为哪种摆法更容易看出这里有20根小棒?
生:把后面的10根小棒捆成1捆,再加上前面的1捆,就是20。
师:谁能帮老师一个忙,把缺少的内容填上去。(课件出示:(  )个十是20。)
生:2个十是20。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多读几遍,好不好?
教材第83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师对第4题进行点拨,其余题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本课首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并让学生填写几个一是1个十,使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又初步认识了一与十的十进制关系,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后安排学生数12根小棒,并强调怎样可以看得很清楚,启发学生利用计数单位“十”,即先摆出1捆,再摆出2根,从而直观地了解12所表示的数值,也体会到使用计数单位“十”的好处。接着,再让学生自己数小棒、摆小棒,借以认识其他的数。在认识20时,学生在摆出18、19之后,很容易摆成1捆加10根,要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摆法好不好,使学生认识这样摆不好读,也不容易看出是多少,进而把10根再捆成1捆,从而认识2个十是20,再次感知用计数单位“十”表示数的必要性。
第2课时 数的组成、写数
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器、数位,通过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初步认识数位,写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写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小棒认识了11~20这10个数,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师:数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它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11~20这10个数吗?谁能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家养了12只鸡,还养了15只鸭。
生:人的手指和脚趾加起来是20。
生:我用步量我家的房子,正好是18步。
……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你们知道11~20各数的读写和组成吗?
(板书课题。)
1.教学11的写法和组成。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11,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拿一捆小棒,再拿1根小棒就是11。
(出示计数器。)
师:这是计数器,你们认识吗?“十”所在的位是十位,每拨过来1颗珠表示1个十,“个”所在的位是个位,每拨过来1颗珠表示1个一,所以在十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几个十,在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
师: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把11表示出来好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在十位上拨过来1颗珠,再在个位上拨过来1颗珠,这就是11。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谁知道为什么这样拨珠吗?
生:因为11里面含有1个十和1个一。
(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在数字本上,教师示范写11,学生跟写,要求不要着急慢慢写,对于书写规范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2.教学16的写法和组成。
师:谁能用计数器表示16,你是怎么拨珠的呢?
生:在个位上拨6颗珠,在十位上拨1颗珠。
师:谁能告诉老师16的组成?
生: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就是16。
3.教学19的写法和组成。
出示计数器,教师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在个位上拨9颗珠。
师: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把这个数写出来。
师:谁知道19的组成?
生: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就是19。
4.教学20的写法和组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20根小棒(2捆)。
师:你知道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0吗?
生:在十位上拨2颗珠。
师:为什么在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不拨珠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有2个十,个位上什么也没有。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0,学生在数字本上跟写。
生:老师,20在计数器十位上有2颗珠,个位上什么也没有,那在书写20时为什么要在2的后面加上0呢?
师:这位同学问的问题非常好,20在计数器上最高数位是十位,我们从十位向右数有两个数位。所以20是个两位数,在书写20时,虽然个位上什么也没有,为了体现20是两位数,就要在2的后面添上0,这叫作添0补位。你明白了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
教材第84~85页“想想做做”的第1~8题。
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大多存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先根据小棒的组成知道数的组成,进而会在计数器上拨数,再根据计数器上的数来写数,再说一说数的组成。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反复强化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法,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的组成”的理解,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数感。
第3课时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第86的内容。
1.应用11~20各数的组成知识,探索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多种算法。
难点:理解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多种算法的算理。
课件、苹果卡片。
师:老师家有棵苹果树,今年大丰收,结了好多的大苹果。红红的大苹果非常的诱人,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出示苹果卡片。)
生:想。
师:想要摘下苹果那可不容易,需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来了。
师: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生:13。(教师将一张苹果卡片送给学生。)
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教师将一张苹果卡片送给学生。)
师: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9?
生:9个。(教师将一张苹果卡片送给学生。)
师: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6?
生: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教师将一张苹果卡片送给学生。)
师:谁能数一数老师的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生:11个。(教师将一张苹果卡片送给学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苹果有关的数学问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1.列出算式。
师:苹果树上原来有15个苹果,送给学生5个苹果,苹果树上还剩下10个苹果,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生:10+5=     15-5=
5+10=     15-10=
2.探究算法。
师:你能算出得数吗?把书翻到第86页,试着填一填。
师:谁愿意选择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因为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所以10+5=15。
生3:我选5+10,因为10+5=15,所以5+10=15。
生4:因为10+5=15,所以15-5=10。
……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的方法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来算。
1.教材第8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2.教材第86页“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题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3.教材第86页“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意,再请同学独立进行计算。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整节课围绕利用数的组成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这一难点来进行。在探究新知时,利用有趣的情境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另一方面又攻克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方法。在练习上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学生发现10加几或几加10等于十几,十几减几都等于十,这样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呈现出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