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期末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 期末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07: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一 期末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1~6题主要复习认数和认识物体,第7~11题主要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2~17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8~20题以及最后的思考题主要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 认数和认识物体
教材第102~103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并会书写,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识别这些物体。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复习数学概念。
难点: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
课件。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知道我们都学了什么?今天老师就跟大家开始一起整理一下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
1.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题。
师:谁能帮助老师数一数?
生:第一幅图有9颗草莓,第二幅图是16,第三幅图有两捆小棒,所以是20。
师:谁还有什么问题?数数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数,数的时候要注意别漏数或重复数,这样你就能数出正确的数。
2.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查,再进行展示。
3.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3题。
师:谁能帮助老师完成第3题?
生:第一个空填16,第二个空填1,第三个空填8,第四个空填2。
师:你们完成得很好,你们很棒。
4.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4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然后进行汇报。
5.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5题。
开火车完成练习,学生集体进行订正。
6.教材第103页“期末复习”第6题。
大家一起数,注意在数的时候对数过的图形做上标记,这样就不会漏数或多数了。
1.按顺序写数。
(1)(   ) (   ) 12 (   ) 14 (   ) (   )
(2)(   ) 19 (   ) 17 (   ) (   )
2.分一分,填一填。
学习用品有(       );体育用品有(       )。
3.看一看,填一填。
图中有(  )个球。从左数排在第(  ),从右数排在第(  )。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
本课重点是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知识,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一”和“十”等概念;梳理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数学概念。课堂上设计了看图写数、学生分组顺着数、倒着数,看计数器认数等练习,放手让学生同桌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
第2课时  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教材第103~104页的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以及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十进制的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能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课件。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1.教材第103页“期末复习”第7题。
学生在操作前,教师先要做必要的示范,使学生明白活动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选卡片、说算式。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还可以让他们说说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一些体会。
2.教材第103页“期末复习”第8题。
教师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尽可能把每道题算正确,在比正确的基础上再比速度。
3.教材第103页“期末复习”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填一填。最后交流填空时的思考过程,教师重点说明用原有的个(根)数,去掉借出的,就能得到剩下的。
4.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0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既可以根据数的分与合来想,也可以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来想,还可以直接根据对相关加法算式的记忆做出判断。
5.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1题。
自学指导:教师要求学生看图收集信息。并完成填空,再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1.填一填。
3+(  )=10    (  )+4=10    5+(  )=10
(  )+6=10    7+(  )=10    (  )+8=10
2.从4、6、2、10中选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3.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本节课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师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3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其应用
教材第104~105页的相关内容。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进位过程中对十位上数意义的理解。
课件。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1.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2题。
每个空格里的数都应该是最底行与最左边一列中两个数相加的和。填完后,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发现得数的排列规律。横着看,从左往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多1;竖着看,从下往上得数一个比一个多1;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每一斜行得数都相等……也可根据发现的规律,利用某道算式的得数,推算相关的另一道算式的得数。
2.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和思考的方法。
3.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4题。
本题的思考方法是“想加算减”,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准备。主要应联系对相关加法算式的记忆完成填空。
4.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5题。
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要弄清运算顺序;二是算出第一步运算的结果后,要把它记在脑子里,再算第二步。学生计算后,要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两道同数连加的算式,说说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本题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凑十法”,在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把带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放在一起,进而观察带有相同加数算式的和的特点,然后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口算铺平道路。
6.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7题。
学生各自认真读题,找出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同桌进行合作,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问题的问法,然后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后,还要让他们再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1.分一分,按要求把算式填在合适的圈里。
5+7   10+5   4+9   6+6
9+6
4+10
3+10
6+8
15-5
5+8
7+8
8+4
     
       
2.在方框里填数,使花瓣上和花蕊上的算式得数相等。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本课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相关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并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形成计算技能。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第4课时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105~106页的相关内容。
1.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不同的形体,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有关形体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方位、几和第几的知识以及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解决常见的简单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难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件。
前几节课我们复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1.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8题。
让学生各自准备几张长方形卡纸,先让学生照样子卷一卷、折一折,并说说做出的是什么形体;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不同方法再卷一卷、折一折;最后组织展示和交流。
2.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9题。
教师重点提示题中出现的“我后面有8人”这句话的含义,这是最前面拿小旗的同学说的话,说明这队学生中,除他以外还有8人。第二个小题,先要让学生想明白“一共有8人”的含义,明白这队学生是包括拿旗的孩子在内一共有8人。
3.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20题。
让学生数-数每盒面包的个数,并把结果标在图的下方。再组织讨论:如果买其中的两盒,可以怎样买?最后出示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选择,再展示自己的答案。(买第一盒和第三盒比较合适,因为这两盒面包一共15个,正好与小朋友的人数相等。)
1.现在有多少个鸡蛋?
=(个)
2.看图解决问题。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以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养成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此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