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8 23:16:00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只可继承不能买卖,这无疑
地兼并的现象,对违法
人则削夺他们
地,这
家的强
来维持井田制的正常推行,故D项正确,C项错误
有制,这些规定利于井田制的
根据材料,隋唐市令主管市的开闭、物价确
易秩序、度量衡的准确与否,是对商业发展的限制,而
宋通过
场管理机构并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市场良性运转及商贸的繁
知政府市场观念
项;A项是表象;C项
根据材料,过
代统治者将官府所属的手工业者立为
迫为封建国家生产
政府开始废除“匠籍
籍”制度的废除
的发展,有利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
除C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
C考查明代的对外贸易。郑和下西洋
贡贸易,其特点是厚往薄来,导致国家财政
故选C。其他选项均未能体现
易的特点,故排除
D考查近代
济结构变动。据材料可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
然经济逐渐解体
动力数
生提供了条
选D。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劳排
除A;材料看不出来民族资本主义是否
生,故排除B;材料只是提到中国劳动力相对廉
材料“能治其国家,谁敢侮
虽,创办的是军事工业,故选A
B考查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根据所学
战后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
题意
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期
故排除D
放战争时期,申新各厂棉纱
的锐减和民族资本家控诉国民政府
事限制”“层层苛税”是民族企业的桎梏,反映
民政府的盘剥勒索加
族工业的发展
项正确;早在抗战时期

错误;材料不涉及欧美国家对
的扌
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在材料中没有
据材料
年开始”“1953-1958年”“地质、煤
南相继建
平顶山、焦作、鶴
煤田的部分井田进行了勘探,对
汝州、新密煤田也作
作”可知,这是为
划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涉及
应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
项;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突
经济领先的地位”,排除C
农民的
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农业生产状
况的
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提
秩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
这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开始,
海成为改革开放的“前锋”,故C项
改革开放历程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排除A项;近代
发区并没
海建立,排除B
据材料“动辄以
乐意,千
逐渐盛行,故A项正确;奢侈消费与近
行奢侈
材料中没有新式营销方式在上海出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把
全国其

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不能体现上海成为全国经济
非除D项
材料
匕城市管理力度,其直接意
城市管理水平,故D项
确;“培养民
风尚”“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规范城市的
流动”是材料
见定的影响
直接意图,排除
C据材料信息可知
成立了多家电影院
都有不
影,这说

北平市民一种普遍的娱乐休闲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电影技术的创新能力,排除Δ项;材料没有
行比较,排除B项
消磨”在电影院
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电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排除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人控
致了从事东西方贸易的商
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邢台市2022届高三9月第二次联合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2古代的“市”是城市中专门的交易区域,隋以前市的管理长官称市长,隋、唐称市令,主管市的开闭,物价确定,交易秩序,度量衡的准确与否,“禁察非伪,通判市事”等。北宋时期,政府通过设置市场管理机构并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市场良性运转及商贸的繁荣。这反映了
A.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管理B.政府市场观念的变化
C.政府对商业发展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3.元代统治者将官府所属的手工业者立为匠籍后,手工业者被迫世代承袭职业,在官吏监督下强迫为封建国家生产手工业品。明清之际,广大手工业者纷纷斗争,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废除“匠籍”,不愿服官差的手工业户就“出银帮贴”。“匠籍”制度的废除
A.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加强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
4.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装备、技术等
方面大大领先于之后的欧洲航海,但却未能持续,其中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对外贸易受官府的控制B.陆上丝绸之路更为便捷
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D.国内自给自足经济抵制
5.当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
成为多余的人。据一位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颇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
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据此可知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
C.列强抢夺我国的劳动力D.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出现
6.曾国藩曾引用孟子的话说:“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为此,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A创办了近代军用工业B.大力支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D.设立了总理衙门
7.洋务运动前,近代产业工人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0万人左右。甲午战后产业工人增多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8.
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
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C国民经济被欧美各国控制D.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9.从1953年开始,地质、煤田、建材等部门在河南相继建立了地质勘探队,在1953-1958年上
半年期间,对平顶山、焦作、鹤壁、宜洛煤田的部分井田进行了勘探,对禹州、汝州、新密煤田也
作了一些工作,共提交煤工业储量近20亿吨。这是为了
A.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C.突出河南经济领先的地位D.顺应“一五”计划建设需要
10.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全国粮食的收购价格平均加价5%;
1961年又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
品的收购价格,其中,粮食的提价幅度为20%,油料为13%,生猪为26%,禽蛋为37%。这
说明
A.国家注重稳定农村市场秩序B.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C国家力求改善农业生产状况D.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11.有学者说,20世纪最后10年上海抓住了历史性机遇,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这是因为
A.浦东最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B.上海开始成为国际化经济城市
C.浦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D.上海是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窗口
12.下表所示是晚清时期关于上海某一现象的记载。据此可知,此时上海
A.奢靡消费风气逐渐盛行
B.近代化水平有显著提升
C.开始出现新式营销方式
D.确立了全国经济中心地位
13.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了《首都计划》。其中“交通”一节对行人、停车、车速、公共车辆
之行驶和交通符号之设置及运用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上述规定的直接意图是
A.培养民众的文明风尚
B.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C.规范城市的人口流动
D.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
14.
1928年,《电影月报》上的一篇社论指出:北平“先后已有十一家电影院成立,每天也有六七千人消磨在电影院”。这反映了当时北平地区
A.电影技术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B.电影院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C.看电影成为较普遍的娱乐方式
D.电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15.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人们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
C.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天主教
D.传统商路被人控制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记载: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材料阐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诱因是
A.政府的鼓励支持
B.市场需求的扩大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廉价原料的获得
17.有学者认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日益紧密
B.
国家对科技的投入高
C.普通工匠科研的缺失
D.科学家的严谨和勤奋
18.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世界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单位
: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西方国家的社会危机严重
B.各国放任经济危机的发展
C.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加强
D.世界政治局势的骤然紧张
19.罗斯福说:“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
。”基于此理念,美国
A.调整社会生产B.推行“以工代赈”
C.实行直接救济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有学者指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投资和生产性的消费,解决了部分生产过剩的问题,促进了二战后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说明
A.凯恩斯主义推动了战后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普遍放弃自由市场经济
C.战后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D.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逐渐走向完善
21.
1920年11月29日,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这一措施执行的是
A.自由贸易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斯大林说:“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建设。他们随时都
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由此斯大林决定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C.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D.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23.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措施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说明改革重点在农业
D.使苏联综合国力超过美国
24.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美两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与会各国经过论证、权衡,最终采纳了怀特方案。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美国具有影响世界的实力B.美英之间的合作走向破裂
C.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影响力D.战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25.当前,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大多又分属于各经济组织成员,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或多重身份。这种现象可用来说明经济
A.国际化在深入发展B.全球化有放缓趋势
C.多极格局基本形成D.区域化阻碍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
(24分)世界贸易的发展不断推动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后,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
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能够消费至少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7世纪晚期以后,英国上层社会对亚洲棉纺织品和瓷器等奢侈品的巨大消费需求,极大刺激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本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中国的瓷器、印度的印花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和创新的过程,最终完成“进口替代”。同时,英国政府重视与支持制造业。据统计,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专利申请件数不断增加。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陶瓷业快速崛起,给清代中国的外销瓷器带来极大冲击。
——摘编自曹瑞臣《制造业铺就英国世界工厂之路》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
00—1800年期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6分)
(3)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其有序发展历程言(12分)
27.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日,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耳28.
5美分增加到52.
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
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摘编自王祖奇
《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要想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是一种农业资本主
义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改革。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改革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金融业和工业方面的重要举措。(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