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时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立即用水浇灭
B.用灭火毯扑灭
C.立即盖上玻璃锅盖
D.关闭煤气阀门
2.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识是(
)
A.禁止触摸
B.当心触电
C.禁止烟火
D.当心落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学校电脑房应该配备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
B.一旦发现有人触电,立刻用手将人拖离电源
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刻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厨房里液化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排风扇换气
5.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査出泄漏处
6.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
7.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
A.石灰厂
B.加油站
C.面粉加工厂
D.煤矿矿井
8.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进行燃烧运用和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方法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燃烧一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所以分子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危险化学品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B.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11.下列物质跟空气充分混合后点燃,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CH4
B.CO
C.面粉
D.CO2
12.下列事件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漏气,点燃打火机检查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D.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二、综合题(共4题)
13.如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雾弹。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B是改进后的装置,小试管和铜片的组合代替了燃烧匙。开始实验时,向小试管中加入90℃以上的热水后,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4)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4.不同的燃料有着不同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①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会冒黑烟,黑烟指的是______;当氧气足量时,乙炔充分燃烧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通过以上信息可以说明反应物相同,但是______不同,产物也不同。
②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原因是______。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____;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____。
③有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即可):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使用氢能要注意安全。如图是教材中的实验,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察到开始时氢气安静地燃烧,片刻后发生爆炸。氢气爆炸的原因有:遇到明火、______、____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______。
15.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天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ODP)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离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三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7秒钟即爆炸:另一种三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陶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遇热时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硫酸铜都是由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请你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5)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16.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水的沸点: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本题考查灭火原理。
【详解】
A、油锅着火时,若用水来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用灭火毯覆盖,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但较麻烦,一般不采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盖上玻璃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
D、关闭燃气阀门可以使燃气罩灭火,但不能使油锅里的火熄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2.C
【分析】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触摸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触电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落物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错误,因为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电器设备失火时,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并且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无残留,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很多原子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而不是稀有气体原子,例如氯离子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A
【详解】
A、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从而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做法正确;
B、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将人拖离电源,做法错误;
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不留痕迹,做法错误;
D、液化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打开排风扇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液化气发生爆炸,做法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因为煤窑内含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进入小煤窑必须严禁吸烟,选项A正确;
B、面粉厂车间内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面粉小颗粒,加油站内的空气中含有各种油品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这些场所必须严禁烟火,选项B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C正确;
D、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如果点火检査出泄漏处,可能发生爆炸,选项D错误。故选D。
6.C
【详解】
A、蜡烛燃烧发光,食物腐烂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和食物腐烂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A、石灰厂以石灰石为生成原料,产物也不可燃,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B、加油站有挥发的汽油,遇火可能燃烧,需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C、面粉加工厂有面粉粉尘,遇火可能燃烧,需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煤矿矿井有瓦斯气,遇火可能燃烧,需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故选A。
8.A
【分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促进燃物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燃烧,温度还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先进行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燃烧的特征、条件、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D
【详解】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是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A错误。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还有可能是原子构成的,B错误。
C、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就是物理变化,C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所以分子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燃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点火检查可能会发生爆炸,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此选项符合题意;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以提供充足氧气供给呼吸同时降低可燃气体浓度预防爆炸,此选项符合题意;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火灾,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A、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面粉属于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
故选:D。
12.C
【详解】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点燃打火机检查可以使气体产生爆炸,方法错误;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用水浇灭会造成触电,方法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方法正确;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方法错误;
故选:C。
13.4P
+
5O22P2O5
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提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
【解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燃烧的条件。
(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
2P2O5;
(2)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就是灭火原理:温度低于着火点、隔绝氧气、撤去可燃物,根据题目信息可得,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3)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4)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不需要迅速把红磷放入集气瓶中,操作更方便,减少实验误差
14.碳
2:5
反应物的量
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气中氧分子的数目多于空气,与乙炔分子碰撞的几率大
CH4
CO有毒
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答案)
有限空间
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
验纯
【分析】
(1)根据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物、乙炔燃烧的原理、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题干信息、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详解】
(1)①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会冒黑烟,黑烟指的是碳;
当氧气足量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是2:5。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说明反应物相同,但是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也不同;
故填:碳;2:5;反应物的量。
②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气中氧气分子的数目多于空气,与乙炔分子碰撞的几率大;故填: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气中氧气分子的数目多于空气,与乙炔分子碰撞的几率大。
(2)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甲烷;故填:CH4;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CO有毒;故填:CO有毒;
③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少,不产生二氧化碳;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填: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对环境污染少或不产生二氧化碳);SiO2+2NaOH=Na2SiO3+H2O。
(3)氢气爆炸的原因有:遇到明火、有限空间、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验纯;故填:有限空间;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验纯。
15.干粉灭火弹
ABC
离子
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或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拉发式
【分析】
认真仔细阅读科技短文,从短文中寻找解题所需要的信息和内容。
【详解】
(1)“天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故填:干粉灭火弹;
(2)A、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选项A正确;
B、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ODP)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选项B正确;
C、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离蚀。选项C正确;
D、超细干粉灭火剂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选项D错误。
故选:ABC。
(3)碳酸钠和硫酸铜都属于盐类化合物,都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也可以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填: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或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5)在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及火灾场所,会出现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故填:拉发式。
16.酒精灯没被点燃不是由于灯体内酒精量过少造成的
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是否可以燃烧
顶部灯芯处的酒精挥发,造成该处酒精中水的含量增高
没有盖上灯帽,使得灯芯上的酒精挥发,所以不易被点燃
【详解】
1)酒精灯不会被点燃,首先应该检查酒精是否用完了,若没有用完,则就是其他原因了,
(2)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看能否很好的燃烧,若能燃烧,则说明不是酒精灯内的酒精出了问题,
(3)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说明点燃的液体不是酒精,而是其它物质,因为酒精灯中的酒精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100℃,可见酒精比水更易挥发,所以酒精灯芯挤出的液体含酒精量非常低,
(4)综合分析可知,酒精灯点不着的原因是:没有盖上灯帽,使得灯芯上的酒精挥发,
【点评】实验室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体积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