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雨巷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教 学 重 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全诗。 2.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诗歌的意象感悟其中的感情和意境。 3.理解诗中“丁香花般的姑娘”的含义。
教 学 思 路 “初步感知”——“寻找意象”——“深化理解”——“重点分析”——“诗歌拓展”——“品味诗歌”
主要 教学 方法 情感体验法,通过大量的朗诵再加以必要的背景分析使诗歌的意象逐渐明晰化
教 学 资 源 《雨巷》乔榛的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领略了《沁园春·长沙》的激烈雄浑的感情、奔放壮阔的气势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现代诗——“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翻开教材 1.承上启下。 2.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二、 初步感知 我们先听听乔榛朗诵的这首《雨巷》,请你感受一下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同时请大家注意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及意思。 学生边听朗诵,边思考 1. 帮助学生形成对这首诗歌的整体印象。 2. 正音及释词。
三、 寻找意象 1. 请学生说出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2. 在诗歌中传递这种情感的意象有哪些? 1.学生回答出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孤独、惆怅。2.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传递这种情感的意象主要是:油纸伞、雨巷、丁香、篱墙 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用词与意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者情感的传递。
四、 深化理解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惆怅孤独的情感? 2.教师介绍此诗创作的背景:1927年夏天的白色恐怖与作者的迷惘与惆怅。 3.让我们重读一遍诗歌仔细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 1. 学生深化理解。 2. 学生重读诗歌。 帮助学生由表面的感性认识深入到与作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白任何诗歌都是作者现实的一种反映。
五、 重点分析 1. 诗歌中的这些传递作者情感的意象能表明诗歌的什么特点? 2. 介绍丁香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的象征意义。 3. 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 1. 表明诗歌的朦胧美特点。 2. 学生回答:丁香姑娘主要象征了作者忧郁惆怅的心情,也隐含着些许希望。 之所以在引导学生探寻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之前要介绍中国古代丁香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是在帮学生架设突破难点的阶梯。
六、 诗歌拓展 1.戴望舒作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并不只是写这样惆怅风格的诗歌,他也写有另一种风格的诗歌,请大家对比体会一下他的另一首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2.简要介绍《我用残损的手掌》创作背景。 3.结合创作背景谈谈对这两首不同风格诗歌的看法 1.学生边听边比较情绪表达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创作背景及年代的比较(1928年与1941年),体会到诗歌风格的变化与作者的思想变化、时局变化有关。 帮助学生对戴望舒及其作品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更为全面的了解。
七、 品味诗歌 1.学生个人朗诵《雨巷》,其它学生评论。 2分组、分男女再读《雨巷》,品味诗歌之美。 1.学生边思考边点评。 2.学生分组、分男女朗读。 帮助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初步学习鉴赏诗歌。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诗歌的常规教学方法朗诵紧密地结合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朗诵获得对于诗歌的初步感受,又通过诗歌朗读来获得对诗歌的深化理解,最终还是通过诗歌朗诵来对诗歌进行自我品味与公开点评。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活动不够多样化,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