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Word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22: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导入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见了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也因为“碎银几两”见识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
再来跟随若瑟夫的角度走近这篇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学习小说要抓哪几要素?应对中考题,我们也应该从这三点去理解、掌握小说类文章。
二、检查预习,理清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字词、了解文章背景,已从逻辑、心理、技巧等角度梳理了这篇小说的故事,现在我们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的角度来梳理,为小说故事取4个小标题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环境描写之美
【任务一】
1.勾画环境描写:
学习小说,我们还要抓“环境”,这篇文章环境描写很特别,请快速在文中找出,勾画,全班齐读。
2.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回顾环境描写作用有哪些呢?生进行回答。)
你读出了什么?心情变化?怎样的变化?具体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心情的变化?
【作用:(20段)作用:渲染了静谧的氛围,烘托了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与后文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48段)作用: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对比。】
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恰当运用2到3处环境描写,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文中的环境的变化预示着心情的变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于勒形象与菲利普夫妇对其态度之变化
【任务二】
想象中的于勒与最后见到的于勒截然不同。那想象中的于勒是怎样的呢?生活状况是怎样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用形容词来形容。
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我身体也好。买卖也好。
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没钱,行为不端、糟蹋钱
有钱,正直、有良心
面对这样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对他是怎样的态度?哪些语句可以体现期盼之情?(期待已久)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想的是同一件事情。
而现实是很残酷的,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于勒是怎样的?请找到相关语句。(生活非常艰苦。)
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
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没钱,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有何变化?不希望与他相认,躲都来不及。(避之不及)
菲利普夫妇对其称呼之变化
【任务三】
态度一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也有了变化,有何变化?(抓关键字词)
穷困时,他是坏蛋、流氓、无赖;富有时,他是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落魄时,他是贼是流氓。
菲利普夫妇形象之分析
【任务四】
在他们心的天平上,什么最重要?
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称呼变化上可以了解到菲利普夫妇习性,但想要深刻的认识他们,还需要抓住对他们的细节描写。阅读全文,找到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句子。默读24-38节
(仔细默读全文,找出对菲利普夫妇进行精彩刻画的句子,并品析。品析提示:描写方法,关键词,心理、情感、形象特点)
(吃牡蛎)没有钱却要追求上流社会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们虚荣。
(给10个铜子)
(拖累我们)(早已煞白)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菲利普夫妇?(描写角度归纳)
补写:
发挥想象适当补写扩充。用这些描写方法补写出父亲等待母亲回来时的表现。(选择一到两个描写方法)
小结:钱是一切故事、态度的发端,在菲利普夫妇眼中,钱是衡量亲情的唯一标准。文章讽刺了只为金钱的人,揭露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爱钱、虚伪的菲利普夫妇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恨?你只觉得他们是可恨的吗?快速阅读第二段。(可怜)底层人民的无奈、酸苦。
小结:有底层人物的无奈、酸苦
冷漠色彩的阴影的中有淡淡的温情,是谁?哪些地方表现了他对于勒的同情?(全班齐读)
班再次齐读。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为何要反复说?“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亲”字,表明他内心充满叔侄之情。(全班齐读)
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对比有何作用?可以看出若瑟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形象特点: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不管是十个铜字的小费也好,还是他的内心独白,这都是若瑟夫的心声,他是善良、慷慨的、纯真的,而大人是世故、虚伪、势利的。
6.这篇小说从“若瑟夫”“我”的视角出发,中从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的角度,兼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人物,
剖析主题
1.作者塑造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为了表达他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作者以若瑟夫作为见证者、叙述者,着力刻画菲利普夫妇形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请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和金钱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菲利普夫妇为代表的小市民的劣根性的批判,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不愿与于勒相认,这是因为相认不仅会使菲利普夫妇希望破灭,更会打破他们家现在平静的生活,造成女儿的婚姻动荡,从中流露出作者的同情,让我们能感受到小人物的辛酸。
《我的叔叔于勒》在选入教材时,由编者做了修改,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
达朗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结尾: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明确:读出了善良,于勒的遭遇让若瑟夫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人生还是有温暖的,读出了悲悯的情怀。
结语:若瑟夫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给这个灰色的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左拉曾评价莫泊桑:“读他的作品,可以是哭,或者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这节课,我们阅读作品,思考作品;阅读生活,思考生活,希望这种阅读和思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作者寄寓在少年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如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莫泊桑隐藏在文本的背后,也许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期待,期待在面对贫穷和艰难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课后练笔
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