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课件。
师:今天的天气怎样?老师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课件播放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片段。)
师:老师收集了其中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教学第1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南京的气温图。
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继续回答。)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认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三亚的气温图。
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
(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哈尔滨的气温图。
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
(学生举手回答。)
(4)课件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20℃和零下
20℃的呢?
(学生举手回答。)
(5)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
20℃可以记作“+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
师:+20读作正二十,书写时,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
20。(教师板书。)
2.教学第2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学生举手回答。)
师: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2)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正、负数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师:请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课件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260
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
422
米。
3.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20,-20,+8848,-155,+3260,-422。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你知道0是什么数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教材第2页“练一练”。
先指名读一读,再独立完成。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指名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得是否正确。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是学生接受新知识“负数”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体验中学习:先借助温度计,使学生明确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与零度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次感知负数,由于前面有对气温的认识基础,有助于学生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让学生更能直观理解正、负数和0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 正、负数的应用
教材第3~4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体验负数的应用,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具体含义。
课件。
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下面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负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正、负数的应用。
1.教学第3页例3。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师: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
(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可以说说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也可以说说哪个月盈利得多,哪个月亏损得多。)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填表后让学生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2.教学第3页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4。
(1)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2)初步认识数轴。
师:我们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学校、邮局和公园的位置。(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4数轴。)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①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②-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③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讨论:-2和-4,哪个数更接近0?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2)说说中途各站上、下车的人数。
(3)中途5个站,哪个站没有人上车?哪个站没有人下车?
(4)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以说说每站出发时车上的人数。)
你现在对正数和负数有哪些认识?
正、负数既可以表示盈亏,也能表示往返等等,这些都是相反意义的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对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首先通过上半年各月的盈亏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盈亏的含义,再通过下半年各月的盈亏对比引导学生把握知识本质,认识负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