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11:2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复习全册教材的主要知识,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四个栏目编写。前三个栏目依次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三个领域教学的知识,第四个栏目相当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这些编排与四年级的期末复习基本相同,目的是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学习能力。复习回顾、巩固应用是最主要的复习方法。通过复习回顾,可以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提取;通过巩固应用,可以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教材第110页第1~5题。
1.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重点:负数和小数意义的理解。
难点:比较小数的大小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课件。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指导学生完整地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
单位






,.,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0.1,0.01,0.001,…
(2)教材第110页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教材第110页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2.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2)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3)教材第1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复习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练习: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排列,指名板演,集体评议、订正。
1.提问:什么叫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教材第110页第4题。
学生独立填空,在小组里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全班反馈。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教材第110页第5题。
学生在数书上描点,教师巡视指导。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教材第111页第6~14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
3.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4.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重点:回顾有关小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会用字母表示数。
难点:运用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教材第111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教材第11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小结:如果一些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字母来表示的,我们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当告诉我们字母的具体数值时,就要按照学过的格式把数代入式子,计算出式子的数值。
2.复习运算律或规律。
说一说下面各式分别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a-b-c=a-(b+c) a÷b÷c=a÷(b×c)
师: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3.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生: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2)师: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
生:小数乘法,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师: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生: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4)小结: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算,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1.教材第111页第8题。
2.教材第111页第9题。
3.教材第111页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教材第111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证正。
5.教材第111页第13~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证正。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时,学生易出错。可以由基础好的同学通过实例的方式给予交流分享。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
第3课时 图形王国
教材第112页第15~19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公式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课件。
1.复习面积单位。
(1)学生讨论并交流: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把所有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2)补充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后集体评讲。)
0.09平方千米=(  )公顷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2.复习图形的面积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
交流后课件出示:
(1)表格整理。
图 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 形
面积公式
S=ab
S=a2
S=ah
S=ah÷2
S=(a+b)h÷2
  (2)画图整理。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9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注意:要先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为“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长加宽的和乘2”。)
2.教材第112页第15~17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
3.教材第112页第18题。
先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构建知识体系。课上,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学生说的都是具体的细节,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来整理,知识的主要脉络清晰地呈现在面前,知识由“厚”变“薄”。这样复习不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复习中学生有发现、有提升,能获得新授课那样的新鲜感。通过比较转化前后的变化情况,巩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认知,积累了经验基础,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第4课时 统计天地
教材第112~113页第20~21题。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重点: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举出一些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吗?
教材第112页第20题。
(1)在第119页的方格纸上根据调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①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学号
性别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②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动物编号
动物名称
画“正”字
人数

大熊猫

金丝猴

藏羚羊

丹顶鹤

梅花鹿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以便更简单、清楚、直观地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由表可知: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代表一人。
③分析数据。
师: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看出最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吗?
全班同学最喜欢________的最多,有________人。
最喜欢_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二位,有________人。
最喜欢_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三位,有________人。
最喜欢_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四位,有________人。
最喜欢_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五位,有________人。
④得出结论。
全班同学最喜欢________的最多,有________人,然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生最喜欢________的最多;女生最喜欢________的最多。
(2)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考查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这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全面、准确、可靠,缺点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教材第113页第21题。
(1)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指名说说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分,要注意分清一班、二班的数据,并用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2)组织讨论:
①两个班的运动会总得分各是多少?
②五年级二班哪些项目的成绩比五年级一班好一些?哪个项目的成绩比五年级一班差一些?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并解答。
④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选择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绘制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复式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你对这两种图、表有更深的了解吗?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感受数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调查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物等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渗透了“生活处处有统计”的思想。另外,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式”的整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5课时 应用广角
教材第113~114页第22~26题。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小棒。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2题。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分别收集了哪几条用负数、小数或统计图表表示的信息?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按要求来收集信息。
2.教材第114页第23题。
(1)课前你进行调查活动了吗?全班交流你填写的内容。
(2)你还调查了哪些地区的面积?在小组里交流。
3.教材第114页第24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4.教材第114页第25题。
(1)先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再动手用小棒摆长方形,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教材第114页第26题。
(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后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最好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优化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会产生一定的错误,需要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较强的同学分享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