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1-202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15: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共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是“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百分数、比等基础知识;练习求比值和化简比,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上述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二段是“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和进率,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段是“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第四段是“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教材第112~113页第1~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熟练计算有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正确化简比和求比值。
难点: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形成知识脉络。
课件。
课件出示:×+5÷。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生: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2×   ÷
这两道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
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板书题目:×÷   ÷[(+)×]
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结合学生的计算,板书题目:×+÷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可以先同时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3.整理比的知识。
师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生:比的知识。(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
出示题目:(板书)
先化简,后求比值:0.45∶0.9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解题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1.教材第112页第1~3题。
第1题指定学生回答。
第2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第3题让学生交流后写出比,并说说写出的比表示的意义。
2.教材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进一步弄清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3.教材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从中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4.教材第113页第6~7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练习。第7题先让学生分析每道算式的特点,说一说分别可以怎样计算,再完成计算。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分数乘、除法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可以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分数四则运算来进行计算,通过教师的启发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还有部分同学不会计算。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教材第113~114页第8~17题。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10题。
师:你能说说这题中包含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吗?
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百分数和分数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师:如果死海海水的含盐率是30%,你能根据这个结论向同学们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30%是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三十,表示死海海水的盐占海水的百分之三十。)
大家算一算东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100%=6%
2.复习用比、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9题。
师:大家试着用比和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比较。
师:这两题已知什么信息,要求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复习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汇报已学的关于百分数的问题:百分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教材第113页第8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2.教材第113~114页第11~13题。
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完成书上填空,指名说一说折扣的意义。第12题让学生说怎样解决纳税问题,怎样计算利息。第13题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样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教材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的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集体讲评。
4.教材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引导学生用算术法和列方程法两种方法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我们在运用这些知识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复习了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解决实际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不足之处: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3课时 图形王国
教材第115页第18~22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理解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
重点: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难点: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件。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酒瓶盒。
师:看了这个盒子,你能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这个盒子是长方体,我能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我还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师:谁能来画一个长方体的图给同学们看一看呢?
一人在黑板上画。指名两人对照这个酒瓶盒和图,说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师:正方体呢?指名说说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求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长8
cm,宽6
cm,高5
cm。
②长12
dm,宽6
dm,高2.5
dm。
③棱长9
m。
学生计算,完成后集体核对。
1.教材第115页第18题。
学生独立填写合适的单位,完成后指名回答,讨论所填写的单位是否合适。
2.教材第115页第19题。
复习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3.教材第115页第20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集体讨论讲评。
说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4.教材第115页第21题。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指名回答。也可在纸上画出来,再剪下来折一折。
5.教材第115页第2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讲评。
今天学习之后,你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梳理,教师有效罗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然后分块复习和整理,让学生对学过的有关知识做了一定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整体认知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课时 应用广角
教材第116页第23~25题。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
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形成策略意识。
课件。
谈话:在本单元的前面3个课时中,我们复习了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1.教材第116页第23题。
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2.教材第116页第24题。
读题后,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思考: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制作这个无盖纸盒用了多少纸?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指名板演。)
3.教材第116页第25题。
师: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想法。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应用广角”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整体来说,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简单的生活实际,在动手操作、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