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
冰心
一、课型:自读课
二、教学目标
(一)诵读课文,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二)赏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鉴赏散文诗隽永的语言,体悟作者情思的变化。
(三)悟读课文,在质疑探究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一)诵读课文,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二)赏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鉴赏散文诗隽永的语言,体悟作者情思的变化。
(三)悟读课文,在质疑探究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
赏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鉴赏散文诗隽永的语言,体悟作者情思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授课时间
(二)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一篇歌颂母爱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三)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诗集《繁星》《春水》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冰心的创作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写作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四)预习检测
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
两缸(gāng)
并蒂(dì)
姊妹(zǐ)
散漂(piāo)
梗上(gěng)
莲蓬(lián
peng)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攲斜(qī
xié)
荫蔽(yīn
bì)
2.辨析多音字
3.请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并蒂:两朵花长在同一个花茎上。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高耸;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
(五)初读感知
初读文章,认真体会:
(1)文章的感情基调和诵读语速。
(2)划分层次,概括意思。
明确:
情感:感激、感动、感恩
语速:舒缓、轻柔
第一部分①~③: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第二部分④~⑦:写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⑧~⑨: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六)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明确: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喻子女做好充分地铺垫。
2.“我”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明确:
三次。
①第一次看红莲。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心情:烦闷。
②第二次看红莲。环境: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心情:不适意,徘徊。
③第三次看红莲。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4.《荷叶·母亲》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明确: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旁”。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这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七)仿写延情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仿照本文的结尾段,用
“母亲啊,你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的句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诉说你对母亲的爱。
示例: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树苗,自然的风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严冬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垠大海中的依靠?
(八)课文总结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对莲花的保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九)写作特色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十)比较阅读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两首诗的异同处。
温馨提示:
可以从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
(十一)拓展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十二)拓展积累
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荷叶·母亲》一诗中,作者以红莲比喻受母亲呵护的“我”,新颖别致。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美人与男女情爱。莲花是水生植物,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它与美人联系在一起。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样的将美人比作莲花的语句。在民间,新婚洞房的布置中还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
②吉瑞祥和。莲又称荷,而“荷”与“和”同音,所以荷花有祥和、和美的美好寓意。
③君子之风。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为淤泥所染,因此,自古人们就将其作为美好、高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描述了莲的几种品格:美丽却不妖娆;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从此,莲作为君子的象征意义真正深入人心。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乘车、乘隙、乘法、大乘
chéng
骑;坐(交通工具);趁;就着;运算方法之一;佛教的教理和教派。
乘
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
shèng
千乘之国、史乘
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使不透气;不吭声;不声张;声音不响亮;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
密闭;不透气。
闷葫芦
mèn
闷
闷热、闷一会儿、闷声不响、闷声闷气、闷在家里
mēn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自。
所有的。
尽数、人尽皆知
jìn
尽
尽早、尽着、近前头、尽下雨
jǐn
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流动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
漂着、漂过来
piāo
漂白;用水冲去杂质。
piǎo
漂
漂白、漂朱砂
漂白;用水冲去杂质。
piào
漂了
观院中莲花
两缸莲花
忆故乡莲花
借物喻人
荷叶·母亲
雨打红莲——心神不宁
讴歌母爱
雨中赏莲
荷叶护莲——心情释然
深受感动(共29张PPT)
7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一)诵读课文,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二)赏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鉴赏散文诗隽永的语言,体悟作者情思的变化。
(三)悟读课文,在质疑探究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诗集《繁星》《春水》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冰心的创作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背景介绍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读准字音
两缸
并蒂
姊妹
散漂
梗上
莲蓬
菡萏
徘徊
攲斜
荫蔽
gāng
dì
zǐ
piāo
gěng
lián
peng
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xié
yīn
bì
多音字辨析
乘
shèng
chéng
骑;坐(交通工具);趁;就着;运算方法之一;佛教的教理和教派。
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
乘车、乘隙、乘法、大乘
千乘之国、
史乘
闷
mēn
mèn
密闭;不透气。
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使不透气;不吭声;不声张;声音不响亮;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
闷葫芦
闷热、闷一会儿、闷声不响、闷声闷气、闷在家里
多音字辨析
漂
piào
piāo
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流动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
(事情、账目等)落空。
漂着、漂过来
漂了
尽
jǐn
jìn
所有的。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自。
尽数、人尽皆知
尽早、尽着、近前头、尽下雨
piǎo
漂白、漂朱砂
漂白;用水冲去杂质。
并蒂:
花瑞:
菡萏:
亭亭:
徘徊:
攲斜:
解释词意
两朵花长在同一个花茎上。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形容高耸;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倾斜,歪斜。攲,倾斜
初读感知
初读文章,认真体会:
(1)文章的感情基调和诵读语速。
(2)划分层次,概括意思。
情感:感激、感动、感恩
语速:舒缓、轻柔
划分文章层次: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写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第一部分①~③
第二部分④~⑦
第三部分
⑧~⑨
初读内容
1.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2.“我”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4.《荷叶·母亲》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
?
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喻子女做好充分地铺垫。
合作探究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烦闷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不适意,徘徊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我”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合作探究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合作探究
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我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我顿时泪如雨下。
母亲就是这样,就是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还是想着女儿。
1930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杨福慈告别人世。
冰心将母亲为她保存了30年的、自己出生时第一次剃下的胎发,以及她在燕京大学获得的金钥匙,一同与母亲葬下。
回首往事,冰心由衷地赞美母亲:“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资料链接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地震中逝去的母亲
最后一刻写给孩子
......当灾难过去,
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
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
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用自己宽厚的胸怀
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资料链接
《荷叶·母亲》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旁”。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这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合作探究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仿照本文的结尾段,用
“母亲啊,你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的句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诉说你对母亲的爱。
仿写延情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树苗,自然的风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严冬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垠大海中的依靠?
示例:
仿写延情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对莲花的保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课文总结
?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色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写作特色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两首诗的异同处。
温馨提示:
可以从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
比较阅读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感情基调
无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
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
艺术手法
象征;
借物抒情
只是用“金色花”象征孩子的天真
通篇使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象征母亲的厚爱
构思角度
无
成年模仿儿童的口吻来描写的,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通过所见之景直接抒发对母爱的赞颂。)
语言风格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妈妈和孩子
孩子——淘气、活泼、撒娇、体贴、孝顺;母亲形象具体鲜活,贤淑温良、具有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的的印度妇女形象
孩子——依恋母亲;母亲未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寄母亲
拓展阅读
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荷叶·母亲》一诗中,作者以红莲比喻受母亲呵护的“我”,新颖别致。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又名荷花、水芙蓉、
菡萏,水生草本植物。
拓展积累
①美人与男女情爱。莲花是水生植物,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它与美人联系在一起。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样的将美人比作莲花的语句。在民间,新婚洞房的布置中还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
即荷花
拓展积累
②吉瑞祥和。莲又称荷,而“荷”与“和”同音,所以荷花有祥和、和美的美好寓意。
③君子之风。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为淤泥所染,因此,自古人们就将其作为美好、高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描述了莲的几种品格:美丽却不妖娆;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从此,莲作为君子的象征意义真正深入人心。
拓展积累
两缸莲花
雨中赏莲
观院中莲花
雨打红莲——心神不宁
荷叶护莲——心情释然
讴歌母爱
借物喻人
忆故乡莲花
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