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导入: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水(展示水样)常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那么,怎样才能除去这些杂质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水的净化”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请看(白板出示)。
学习目标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三、先学后教
阅读课本:了解常见的净水方法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们需要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来获取知识。
第一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边看课本P74页,边思考: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主要经过哪些步骤除去水中的杂质,将浑水变清的?
1.提问: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答案要点: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
中考判断
过滤消毒是常用的净水方案(
)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实验视频:了解明矾净水的原理
第二次先学后教
边看视频,边看课本P75实验4-1的内容,填写表格:
现象
结论
1.方法:学生观察实验视频,回答问题、填写表格。
2.提问: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现象:加入明矾的烧杯静置后上层水变澄清,下层更浑浊。
结论: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杂质沉降,具有净化作用。
过渡语:通过沉淀,水中还悬浮一些细小的固体颗粒,怎样除去它们呢?
中考判断:
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水中的杂质。(
)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演示实验4-2(过滤)
:总结过滤操作的关键点
第三次先学后教
边观察实验,边看课本P75实验4-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过程中“一贴、
二低、
三靠”分别指的是什么?
2.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3.生活中哪些实例用的是过滤的原理?
4.过滤过程中玻璃棒什么作用?
1.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台下学生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2.演示实验步骤:
(1)认识过滤仪器:将过滤仪器依次举起,依次提问:这是什么仪器?(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
(2)制作过滤器:
①将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漏斗状放入漏斗;
②用胶头滴管加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③将过滤器放到铁圈上。
(3)过滤
①漏斗下端紧靠空烧杯内壁;
②倾倒液体,注意事项:
玻璃棒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烧杯紧靠玻璃棒、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提问:
①过滤操作过程中“一贴、
二低、
三靠”分别指的是什么?
②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生活中哪些实例用的是过滤的原理?
④过滤过程中玻璃棒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
答案要点:
①“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
滤纸破损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茶杯中的滤网、捞饺子的漏勺、捞鱼用的渔网。广义上讲窗户上的窗纱也起过滤蚊蝇的作用,外出时带上口罩以滤去尘埃和细菌等。
④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四)演示实验4-3: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第四次先学后教
边看实验,边看课本P75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至P7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活性炭有什么作用?
②什么是硬水?软水?
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④如何将硬水软化?
1.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台下学生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2.演示实验步骤:
(1)教师分别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于两只干净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并提问:有什么现象?(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泡沫多,浮渣少)
3.提问: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①活性炭有什么作用?
②什么是硬水?软水?
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④如何将硬水软化?
答案要点:
①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含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④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来制取。
4.中考判断
将硬水过滤可以得到软水
(
)
(五)课堂小结
(六)口头拓展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_______出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硬水,________________叫软水。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硬水转化为软水。
3可以用____________区别软水和硬水;有________产生的是硬水,有大量___________产生的是软水。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4.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_______;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_________。综合应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化效果较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有关过滤的问题:
(1)适用范围:用于______和_______的分离。
(2)装置:在右图上标出相关仪器名称。
(3)操作要点:
“一帖”:滤纸要紧贴___________.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_____,液面低于_____________.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轻靠漏斗内三次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____。
如果经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四、当堂训练
(一)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完成堂清。
(二)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三)发放当堂训练纸
当堂训练
1.下列水净化的过程中,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有一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
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5.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操作的装置图。
(1)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过滤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
(四)
如果响起下课铃,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
五、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