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 第2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 第2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10: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导入语:学习化学,常常需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这便是本节所研究的“化学方程式”。(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请看屏幕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后教”:看书,完成思考题。
过渡语: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后教”
认真默读教材96--97页的内容,思考:
1.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意义。
3.
怎样正确读化学方程式?
要求:5分钟后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并能做对检测题。
过渡语:下面自学开始!
步骤:
1.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找到自学指导,并在书上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全班,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自学。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答案要点: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还可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质量比。
2.出示小结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呢?请看小结,1分钟背诵记忆。
(教师巡视,督促每一名学生紧张高效背诵知识点)
3.教师提问
过渡语:学习了新知识,能否正确运用呢?
1.从物质种类、反应条件和质量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S+O2===SO2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Cu+FeSO4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O+H2====
Cu+H2O
2.在化学反应2CO+O2
===2CO2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
C.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1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要点
第1题:反应物是硫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读法:①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易误读为: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法。这里“+”不读“加”,是“和”“与”的意思。“=”不读“等”,表示“生成”的意思
②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预计学生出现的错误:每1份质量的硫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学生小结知识点,教师白板公布,学生巩固记忆1分钟
(二)
口头拓展
根据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可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所含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完成堂清。
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三)发放当堂训练纸。
当堂训练
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
+
O2
===
SO2
这个式子不是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____
生成物是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___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
5﹕1
D.
4﹕1
3.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2CO
===2X
+
S,则X为(

A.CO2
B.C
C.CS2
D.COS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淀粉
+
O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四)学生练习。
(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