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白鸣珂
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忆的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19岁时所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本文以童年的视角,回忆伯父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童真童趣,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和他的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本文“伯父” 与“鲁迅”并重,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度侧重于鲁迅先生的斗士形象,否则学生对鲁迅只有仰视与敬畏,而难以亲近,更难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去。但鲁迅又不仅仅是伯父,他的非同寻常,忧国忧民,同样要引导学生去感受。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心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从教材的侧边栏的“我的视角”中可以看出,编者强调了本文“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的手法以及对文中重难语句的理解。其中“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 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小学语文大纲“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的要求,但掌握好这一手法对中学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有人笑言学生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丰厚的文学遗产和精神令很多学生难以读懂,甚至在心理上产生膈膜与畏惧,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较少,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和《少年闰土》。因此,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深刻,也没有形成一些标签式的印象,通过本文的学习恰好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个鲜活自然立体的作为伯父的鲁迅先生,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些情感基础。
与此同时,文中的鲁迅先生笑谈“碰壁”和救助车夫时的严肃沉默都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这段历史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深奥和遥远的,他们可能有朦朦胧胧的感觉,但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在品读时不过分纠缠于历史,而重在品悟鲁迅先生面对挫折与迫害的无畏以及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对国民冷漠心态的痛心,引导学生对眼前的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让鲁迅在孩子们的心中不被架空、神话,而能够产生温热,投射光芒。
文章“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的手法是本文阅读的重难点,不宜直接向学生提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品析自然带出,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笔下的人物应该是真实、感性、立体的,因而在写作时努力学习运用这一手法。
三、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文本解读、人物品析的活动,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掌握用多个事件来表现一个人物的写作手法。
3、在研读文章、品析人物的基础上,感受一个相对立体真实的鲁迅,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并联系自身,对眼前的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4、 教学媒体: ppt课件
5、 核心任务:品析人物形象
6、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他是谁?他曾经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深深的“早”字激励自己不可迟到,他曾经有一个“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名叫闰土的好朋友……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指出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进而解读标题中的“先生”一词,并提出核心问题——为何不单称“鲁迅先生”而是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意味着作者笔下的人物有何不同一般之处? 1、学生倾听,回忆,回答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勾连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对鲁迅的基本认识,并引入课题。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分析探究一 品评人物教师简述写作背景,这是周晔怀念伯父的回忆性文章,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当时周晔不过十岁。在这个十岁的孩子眼中追悼会的情形怎样?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周晔的心情如何?要求学生齐读表现心情的句子,并进行朗读指导。 1、学生倾听2、学生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并概括人物特点3、学生朗读 教师简述写作背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以童真的视角体验、思考。通过学生齐读和朗读指导,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
分析探究二 品评人物提问:在晶莹的泪光中,周晔看到了怎样的往事?请以小标题概括。提问:周晔是怎样读书的?找出最能表现她读书方式和效果的两个词语。3、提问:伯父最让周晔难忘羞愧的语句是?为什么?从中看出伯父与孩子相处时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表演读该句,并点评。4、失去了一个这样的伯父周晔心情如何?再读“想到……”一句。 1、学生小组合作,推选最佳小标题2、学生阅读,思考,谈对词语的理解3、学生阅读,思考,概括人物特点4、学生朗读5、学生朗读 通过拟小标题引导学生用极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以成语为突破口理解人物、事件以儿童的视野观照人物,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人物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为后文的分析蓄势。
分析探究三 品评人物提问:在晶莹的泪光中,周晔看到了怎样的往事?请以小标题概括。2、提问:伯父的鼻子真是“碰壁”碰扁的吗?怎样理解“碰壁”与“四周黑洞洞的”?3、从伯父的回答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表演读伯父的答语,并点评。4、失去了一个这样的伯父周晔心情如何?再读“想到……”一句。 1、学生小组合作,推选最佳小标题2、学生阅读,思考,谈对重难句子的理解3、学生思考,概括人物特点4、学生朗读5、学生朗读 1、通过拟小标题引导学生用极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让学生通过结合人物背景,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人物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为后文的分析蓄势。
分析探究四 品评人物提问:在晶莹的泪光中,周晔看到了怎样的往事?请以小标题概括。2、提问:伯父在欣赏烟花时表情如何?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带感情读伯父的表情,并点评。3、失去了一个这样的伯父周晔心情如何?再读“想到……”一句。 1、学生小组合作,推选最佳小标题2、学生阅读,思考,概括人物特点3、学生朗读4、学生朗读 1、通过拟小标题引导学生用极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人物。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为后文的分析蓄势。
分析探究五 品评人物提问:在晶莹的泪光中,周晔看到了怎样的往事?请以小标题概括。2、提问:伯父在救助车夫时有一系列的动作,哪些动作?哪个动作最打动你?从这个动作中看出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朗读动作描写的语句。3、为什么鲁迅先生变得“冰冷、严肃”,这时的他想到了什么?4、是否每个人都像伯父一样?书中是否写到了其他人?他们对受伤的车夫是一种怎样的态度?5、失去了一个这样的伯父周晔心情如何?再读“想到……”一句。 1、学生小组合作,推选最佳小标题2、学生阅读,思考,谈打动人的细节背后是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3、学生朗读4、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5、学生朗读 1通过拟小标题引导学生用极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以动作描写为突破口理解人物、事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分析人物,并对生活在当下的世界进行思考4、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为后文的分析蓄势。
分析探究六 品评人物提问:在晶莹的泪光中,周晔看到了怎样的往事?请以小标题概括。2、提问:从伯父对待女佣和自己身体的区别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带感情读描写伯父忘我工作的语句,并点评。3、失去了一个这样的伯父周晔心情如何?再读“想到……”一句。 1、学生小组合作,推选最佳小标题2、学生阅读,思考,概括人物特点3、学生朗读4、学生朗读 1、通过拟小标题引导学生用极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人物。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为后文的分析蓄势。
归纳提升 1、解决核心问题:为何不单称“鲁迅先生”而是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先生也是伯父,而且是一个 的伯父!点出五个事件各侧重的伯父不同的特点。2、教师总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并不是一个被架空的神话,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鲜活无比,生动无比的人! 1、学生思考,总结2、学生倾听,感悟 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鲁迅先生丰富饱满的个性和贯穿全文的线索2、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初步了解领悟通过多个事件表现一个人物的写作手法。
情感收束 情感表达提问:十岁的周晔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九年后的她还这样认为吗?你们认为呢?如果时光流逝,能回到1936年10月19日的那个早上,你打算说些什么来告别鲁迅先生? 1、学生思考,回答2、学生思考,写作 强调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一面,将鲁迅精神延伸入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写作释放情感,进一步提炼人物精神与品质
情感提炼教师小结师生齐读《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 1、学生倾听2、学生朗读 在情感的升华中结束全文,给学生留下思考,何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训练反馈 1、布置作文:以充满情感的笔触描写一个我们身边的人,通过多个事件表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2、讲评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 检验学生是否初步了解掌握了通过多个事件表现人物的手法
7、 板书设计
谈《水浒》 慈祥善教
伯父逝世 说“碰壁” 幽默犀利
泪中追忆 放烟花 热爱生活
救车夫 善良深情
帮女佣 平易忘我
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他是谁?
他,曾经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深深的“早”字激励自
己不可迟到。
他, 曾经有一个“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名叫闰土的好朋友。
他,曾经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留下童年的美
好回忆
他,就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水浒传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镊子 硼酸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绷带
bìn dào yàn hǔ
hú niè péng
huǎng bēng
、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为每段往事取一个简短、恰当的 小标题。同时,想一想,当周晔想起这段往事时,她心目中的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黑洞洞
碰壁
笔名之一:
隋洛文(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伯父就取名隋洛文,以示讽刺。
笔名之二:
封余(l931年至l932年间),有人 攻击伯父是“封建余孽”,他即取“封余”笔名以反讽。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乐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
脚里的碎玻璃
片,伯父拿
硼酸水给
他洗干净。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可是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我的伯父是一个温和慈祥,风趣幽默,热爱生活的长辈,是一个平易近人,关怀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长者,他有喜有悲,有笑有泪,鲜活无比,生动无比!
三、联系生活,感悟主题
十岁的周晔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九年后的她还这样认为吗?多年前留下在她心中的疑问,现在是否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节选自《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