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高考地理之自然地理选择题千题斩02
地球运动专题
(2021·普宁英才华侨中学)
2019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某地区进行了关于地球运动和气候方面的研学活动,并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金寨县、舒城县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可能差值和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299毫米
地形
B.269毫米
大气环流
C.199毫米
地形
D.369毫米
大气环流
2.研学期间(
)
A.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短
B.寿县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
C.舒城县比霍邱县白昼长度要短
D.霍山县比金寨县日出地方时早
【答案】1.A
2.D
【解析】本题以安徽某地研学活动为背景,涉及等值线的判读、降水影响因素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1.读图可知,金寨县外侧等降水量线数值为1300毫米,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差值为50毫米,所以金寨县的降水量为1300-1350毫米之间,舒城县位于1050-1100毫米之间,二者之间的降水量差值为200-300毫米之间,二者纬度差异不大,金寨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受地形雨影响,降水较多,因此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2.研学期间为国庆期间,也就是10月1号之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长,A项错误;寿县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B项错误;舒城县比霍邱县纬度低,白昼时间长,C项错误;霍山县纬度低于金寨县,昼更长,故日出地方时更早,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省内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皖南山地、皖西大别山区受地形雨的影响,形成两个降雨中心。
(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三模)
读北半球四地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四地纬度高低及日期早晚判断正确的是(
)
A.纬度:①>②>③>④日期:②日期晚于③
B.纬度:④>③>②>①日期:②日期早于①
C.纬度:①>②>③>④日期:①日期早于也可能晚于②
D.纬度:④>③>②>①日期:③日期早于也可能晚于②
4.图中④地(
)
A.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B.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0°
C.此时昼长可能小于12小时
D.纬度可能为75°N
【答案】3.C
4.D
【解析】3.图中显示,①地昼长为24小时,全天太阳高度都是20°,说明该地位于北极点,纬度最高;②地昼长为2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20°,且该日最小太阳高度为10°,说明该地位于85°N;③地昼长恰好为24时,即该日最小太阳高度为0°,且正午太阳高度为20°,说明该地位于80°N;④地昼长略大于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20°,经过计算,其纬度低于80°N,所以④地纬度最低;①日期之前和之后②地太阳高度均可能出现该日变化规律。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4.图中显示该日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是20°且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地可能在北极圈内,所以一年中可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A项错误;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70°,故B项错误;此时昼长可能大于12小时,故C项错误;75°N处太阳高度日变化可能出现图示现象,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某地太阳高度决定于该地太阳的视运动,地球运动过程中,除二分日外,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北(或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区太阳整日不落,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即为正午太阳高度,0时或24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即为子夜太阳高度。
①极昼区最小太阳高度h=当地地理纬度-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②极昼区最小太阳高度h=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
在极昼区内,最大太阳高度减去最小太阳高度等于两倍的九十度减当地纬度。
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在同一半球且纬度数互余。
(2021·浙江学军中学高三三模)
下图为昼半球俯视图,M为圆心,A,B,C,D均匀分布在圆圈上,其中A是我国北极科考黄河站(78°55'N,11°56'E),此时恰好为极昼。完成下面小题。
5.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0°
B.11°05'
C.67°50'
D.22°10'
6.甲、乙两飞机同时从B地起飞,速度相同。甲飞机欲经A地飞往D地,乙飞机欲经M地飞往D地,若地球是正球体,则(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答案】5.D
6.C
【解析】5.图中为昼半球的俯视图,中心M点为直射点,A点为北极黄河站,且其恰好为极昼,说明78°55'N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的纬度=(90°-78°55'),因此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78°55'-直射点纬度)=22°1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甲飞机从B地起飞,经过A地飞往D地,飞机沿着晨昏圈飞行,是在地心为圆心的大圆上飞行;乙飞机从B地起飞,经过M点,飞往D地,也是沿着另一条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飞行,距离相同,且两飞机速度相同,因此会同时到达,C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纬度和)。两个纬度指:所求地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半球算差值,异半球算和。
(2021·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在某一时间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尽管地—气系统内部有着复杂的能量转换和输送过程,但是大气和地面之间的能量收支均相等,两者的平均温度都比较稳定,且全球年平均辐射平衡为零。下图为太平港(80°19'N)、列宁格勒(59°56'N)、宜昌(30°42'N)三地辐射平衡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7.太平港、列宁格勒、宜昌对应的辐射差额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关于辐射平衡,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年辐射平衡为零
B.低纬度地区能量盈余
C.冬季辐射平衡为正值
D.湍流是能量输送最主要方式
【答案】7.C
8.B
【解析】7.从题干信息可知,“辐射差额”为某一时间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由地面、大气的热量均与太阳辐射有关可知,纬度越低,收支差额越大。由图可知,①曲线收支差额最高,其次是②曲线,③曲线收支差额最小,已知太平港、列宁格勒、宜昌三地的纬度,由此便可得出对应的曲线分别为③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各个地方的年辐射平衡不可能都为零,A错误;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能量盈余,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则该地能量亏损,B正确;冬季太阳辐射较弱,辐射平衡为负值,而夏季辐射较强,则该地平衡为正值,C错误;辐射是地面与大气之间能量输送的最主要方式,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天气、太阳高度角、海拔、大气透明度,昼长状况等。
(2021·赣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气象观测站点位置及其2019年观测所得的太阳辐射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气象观测站位于我国(
)
A.陕西北部
B.内蒙古东部
C.新疆南部
D.黑龙江北部
10.与9月相比,8月份太阳总辐射偏低主要因为(
)
A.昼长偏短
B.太阳高度偏小
C.降水偏多
D.植被覆盖度偏大
11.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
)
A.11:00左右
B.12:00左右
C.13:00左右
D.14:00左右
【答案】9.B
10.C
11.B
【解析】9.由图可知,该气象站的地理坐标大致为(49°N,120°E)左右,据此可以确定该气象站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10.与9月相比,8月份太阳总辐射偏低主要因为8月份我国东北部地区正值雨季,降水较多,云量大,增强了大气的削弱作用,使该月太阳总辐射量偏低,所以C项正确;与9月相比,该地8月份昼长偏长,故A错;与9月相比,该地8月份太阳高度偏大,故B项错;由图可知,该气象站位于草地,植被覆盖度对太阳总辐射量影响不大,故排除D项。综合上述分析,本题C项正确。
1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由于该气象站的经度在120°E左右,所以该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大致相同,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就是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刻,即:该地的地方时12:00左右,故本题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
(1)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高度大,等量的光线散布的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另一方面,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经过的大气层的距离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
(2)云量:云量的多少和云层的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少,因而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3)地势高低: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弱,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长,辐射强度大。
(2021·赣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月考)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及其携带设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月球探测相比,祝融号在火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温差大
B.风沙强
C.辐射强
D.气压低
13.“祝融号”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
)
①质量
②天气
③土壤
④生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2.B
13.A
【解析】12.火星是个表面布满松软沙尘的世界,它的沙尘暴规模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有时可以覆盖火星长达几个月,所以火星车的太阳能板上会慢慢覆盖一层沙尘,这样火星车的电量会补充不及时,最后进入“休眠”状态,B对。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更大,A错;火星里有空气,但非常稀薄,而月球是没有空气的,因此太阳辐射月球上更强,气压更低,C、D错。
13.火星的质量已知,是不需要探测的,①错;“祝融号”上面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剖面)的土壤结构,③对;火星气象测量仪可探测火星的天气,②对。“祝融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祝融号”主要任务不是探测火星生命,④排除。故选A。
【点睛】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2021·厦门康桥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报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跟随旅行团前往三个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成都(30.5°N,103°E)
C.上海(31°N,121°E)
D.武汉(30°N,114°E)
15.出游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途中,右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左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途中,左侧靠窗
【答案】14.B
15.D
【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出行当天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由图片信息可知出发时间为6:25,归来时间为19:55,则昼长为13小时30分钟,因此可计算出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3:10(13:30÷2+6:25),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约17.5°,即102.5°E,最可能位于成都(30.5°N,103°E)。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暑假期间,我国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第一小题解析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70分钟,因此由酒店至观光点1,当地地方时应为5:15(日出)到7:20,车辆向东北方向移动,太阳位于东北向东移动,右侧窗会受到太阳照射,A错误。观光点1至观光点2,当地地方时应为8:40到10:00,太阳位于偏东南方向,车辆向北运动,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B错误。观光点2至观光点3,当地地方时应为13:20到15:00,太阳位于偏西南方向,车辆向西南移动,左侧窗会受到太阳照射,C错误。观光点3至酒店,当地地方时应为17:30到18:45,太阳位于西或西北方向,车辆向东南运动,左侧靠窗不会受到太阳照射,D正确。故选D。
【点睛】地方时计算过程中务必确认所求经线经度与已知经线经度的东西位置关系,再根据地方时经度差15°,地方时时差1小时,东加西减。夏半年半球白昼时间长于12小时,日出日落方位应当注意并不是正东正西方位。
(2021·河北高三月考)
2019年11月7日上午,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与先行靠港的“雪龙2号”会合。下图为霍巴特港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日霍巴特港太阳视运动轨迹为(
)
A.
B.
C.
D.
17.该日,北京与霍巴特港(
)
A.几乎同时日出
B.几乎同时日落
C.几乎同时正午
D.昼长几乎相等
【答案】16.D
17.B
【解析】16.材料信息表明,“雪龙”号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的日期为2019年11月7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霍巴特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于霍巴特港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直射纬线位于霍巴特港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图A和图B中,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因此AB错误;图C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因此C错误;图D中,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因此D正确。故选D。
17.11月7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霍巴特港白昼时间长于位于北半球的北京,同时霍巴特港(147°E)位于北京(116°E)以东,因此霍巴特港要早于北京日出,A错误;霍巴特港(147°E)位于北京(116°E)以东,前者地方时比后者早近2个小时,此日霍巴特港的昼长远长于北京(据查询两者相差约4小时),即霍巴特港日落地方时时刻比北京晚一段时间(约2小时),因此两地有可能同时日落,B正确;两地经度相差较大,因此不可能同时正午,C错误;此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向南昼长越长,霍巴特港位于北京以南,因此霍巴特港昼长长于北京,不可能昼长相等,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2021·江苏高三)
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北京时间9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表面朝上)确定正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该地情况较吻合的是(
)
A.B.
C.D.
19.下列所示的四种确定正南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18.B
19.A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实践活动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8.由材料可知,该日为夏至日,我国某地影长最短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下午1时,即13时,根据时刻东早西晚的特点,说明该地位于东八区的西侧,且时间相差1小时,因此该地位于东七区,比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早7小时,所以当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12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2-7=5,所以A、C两项错误;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D项图中昼长为12小时,不符合要求,故D错,B项正确。
19.在北半球用手表定向的操作方法是,手表平放,表面朝上,以手表时针指向太阳的方向,此时时针与表面上12时刻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夹角,在此夹角划出角平分线,这条角平分线的指向就是正南(注意手表上时刻应当为地方时)。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时间9时,则当地地方时为8时。操作时,将手表平放,若用9时的时针对准太阳,即把9时当作8时,则13时刻位置相当于12时刻度,此时角平分线应该指向11时方向,故本题选A项。
【点睛】在野外用手表定向时,应该用当地地方时,而不能直接用北京时间。用北京时间的前提是,首先估算当地与北京时间的时差。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上海小明家厨房阳台放置了一台冰箱,他发现,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图为“小明家户型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冰箱门受到阳光照射的时段是(
)
A.夏季早晨
B.冬季上午
C.夏季正午
D.冬季傍晚
21.该季节后,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变短
B.太阳高度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答案】20.A
21.D
【解析】本题以冰箱门接受阳光照射情况为背景,考查太阳方位与地方时和季节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产生的现象及变化。
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阳光照射到冰箱门上时太阳所在的方位是东北方向。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因此早晨时段太阳位于东北方向,A正确;冬季上午太阳在东南方向,B错误;夏季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C错误;冬季傍晚太阳在西南方向,D错误;故选A。
21.夏季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日出方位逐渐偏南,故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D正确;白昼时间变短、太阳高度变小均是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的结果,A错误;B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变快与太阳方位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故选D。
【点睛】第1题,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当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第2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造成日出方位的变化。
(2021·江苏)
尼泊尔拥有多条著名徒步旅行线路,是世界徒步旅行胜地。2019年10月,小明乘机抵达加德满都,然后乘汽车前往博克拉,开始沿图示线路顺时针徒步旅行。下图示意旅行线路及行程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若汽车时速为50千米,小明从加德满都前往博克拉大约需要(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23.北京时间12:00时,小明在徒步前行中发现太阳位于自己的右前方,此时小明最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22.B
23.B
【解析】22.从图中可知,加德满都和博克拉经度相差大约
2°,两地纬度都接近
30°,可以计算出两地距离为
111千米×2×cos
30°,加上公路线的弯曲估算大约为
200千米,汽车时速为
50
千米,故大约需要
4小时。故选B。
2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当北京时间12∶00时,当地地方时在
10;00
之前,正处于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由图中可以看出,当小明在②处时正向东走,太阳在其右前方,B正确。③④处向南走,太阳位于左侧,C、D错误。①处向西北方向走,太阳位于后方,A错误。故选B。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其中某一天报名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出行,跟随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上海(31°N,121°E)
C.成都(30.5°N,103°E)
D.武汉(30°N,114°E)
25.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左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答案】24.D
25.C
【解析】24.根据材料可知,出行当天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由图片信息可知出发时间为5:40,归来时间为19:10,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因此该地北京时间5:40日出,19:10日落,则昼长为13小时3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25。正午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约6°,即114°E,最可能位于武汉(30°N,114°E)。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暑假期间,我国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第一小题解析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5分钟,因此由酒店至观光点1,当地地方时应5:15(日出)到7:25,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左侧窗会受到太阳照射,A错误;观光点1至观光点2,当地地方时应为8:45到10:05,太阳位于偏东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B错误;观光点2至观光点3,当地地方时应为13:25到15:05,太阳位于偏南和偏西方向,右侧窗不会受到太阳照射,C正确;观光点3至酒店,当地地方时应为17:35到18:45,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左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D错误。故选C。
【点睛】已知一天当中日落和日出的北京时间,可根据正午的北京时间和正午的地方时为12点,求出当地所在的经度。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极昼极夜地区,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12月下旬,小明在烟台蓬莱(37°48N)旅行期间,发现部分建筑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蓬莱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甲的①墙面工
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
27.为使大楼乙的②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①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大可能是(
)
A.23°26′
B.31°
C.58°
D.66°34'
【答案】26.C
27.C
【解析】26.12月下旬,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图可知,大楼甲的①墙面位于正南面,全天都能采光,A错误;大楼甲的②墙面在上午时段能被阳光照射到,B项错误;大楼乙的③墙面朝向西北,全天都不能采光,C正确;大楼乙的④墙面在下午时段能被阳光照射到,D项错误。故选C。
27.由图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地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图可知,12月22日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为使大楼乙的②墙面每天有采光机会,临界位置是①墙面与12月22日日出太阳光线平行,即②墙面与街道夹角最大为31°,此时能保证每天都有采光,α与此夹角互余,则
α角最大小于59°,可能是58°,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也就是春秋分的时候,对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太阳都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如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是东北升,西北落;如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是东南升,西南落。
(2021·全国)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完成下列小题。
28.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29.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为(
)
A.2:00
B.6:00
C.12:00
D.18:00
【答案】28.A
29.C
【解析】28.由题中信息可知,赤道式日晷影针与地轴平行,晷盘与地球赤道平行;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北京约为40°N,故选A。
29.因晷针针影在器盘上程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一致。当日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应为地方时的12时,故选C。
【点睛】赤道式日晷的指针是指向北极的,指针反向延伸线就是南极。赤道式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指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它指针与地面的夹角要等于当地的纬度。
(2021·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模拟预测)
2020年12月19日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到地面,故宫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被金光“点”亮,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匾的朝向与最先被照亮的字分别是(
)
A.北、“正”
B.北、“明”
C.南、“正”
D.南、“明”
31.错过此次金光映匾的游客,再次欣赏到该景观的时段最可能是(
)
A.12月22日正午
B.6月22正午
C.12月25日正午
D.6月19日正午
【答案】30.D
31.C
【解析】30.根据材料可知,2020年12月19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因此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所以匾的朝向应该是南;因为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匾应该是自左向右、自西向东依次点亮,因此最先照亮的是“明”字。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1.再次欣赏到该景观的时候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与12月19日相同。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19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回归线以北一点,太阳再一次直射这个位置应该是冬至后三天,也就是12月25日,这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12月19日相同。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
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下图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2.该同学自冬至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北京(
)
A.气温降至全年最低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33.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
)
A.我国即将迎来立春节气
B.黄河上游可能出现凌汛
C.青藏地区容易遭遇寒潮
D.华北地区准备小麦收割
【答案】32.D
33.B
【解析】3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自冬至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图中涂染了8片花瓣,所以图示期间为冬至日至冬至日之后的第7天。此时北京气温并不一定降至全年最低,A错;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日出东南,且日出方位逐渐偏东,B错;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白昼逐渐增长,黑夜逐渐变短,C错;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的正午日影长度逐渐变短,D正确,故选D。
33.九九消寒图一共81天,约三个月(时间长度小于三个月),自冬至日开始涂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我国节气处于惊蛰与春分之间,已过了立春,A错;此时黄河上游处于融冰期,部分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B正确;寒潮是冷空气入侵导致短时间内气温的急剧下降,青藏地区海拔高,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相对较小,C错;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秋种夏收,此时小麦并未处于收割期,D错。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九九消寒图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日出方位、昼夜长短、正午日影等变化,其次要注意二十四节气中,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相差15天。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下左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下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4.左图中,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右图中的位置分别是(
)
A.朝北d
B.朝北a
C.朝南a
D.朝南d
35.根据右图,判断下列月份中太阳直射点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2月
【答案】34.B
35.B
【解析】34.6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靠近北回归线。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说明此时为正午。若观测者所在纬度为23.5N,则正午太阳大致位于观测者的头顶位置,树影几乎消失,结合图中树影和太阳位置可知观测者位于南回归线上,相机朝向北方。由图中南回归线为b点,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故选B。
35.3月份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接近春分日,因此3月份太阳直射点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B正确;1月份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A错误;6月、12月太阳直射点长时间位于同半球,因此南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主要考点有:太阳方位朝向问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问题。
(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21°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某日王老师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6:00
B.17:30
C.18:30
D.19:00
37.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答案】36.B
37.C
【解析】36.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21°E,因此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相当;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说明该日日落的方位应在西南方向,可确定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落的时刻应在18时之前,CD错误;该地的纬度为32°N,其最早日落的时刻不可能为16时,因此最可能是17:30,A错误,B正确。故选B。
37.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规律可知,正午底楼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时间和又一次开始有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楼层又一次开始有阳光照射的日期为次年2月22日,因此该楼层一年中有4个月正午没有阳光照射,有8个月中午有阳光照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某地昼长夜短,说明该地为夏半年,日出时间小于6点,日落时间大于18点;某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为冬半年,日出时间大于6点,日落时间小于18点。春秋分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021·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秦巴山区是指秦岭和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呈近东西向延伸。该区域地表太阳辐射辐射量呈现出较明显的时空差异。下图示意秦巴山区多年平均年内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导致秦巴山区年内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差异
B.地势高低起伏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天气状况的变化
39.推测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区域内分布均匀
B.由南向北增加
C.由南向北递减
D.由东向西减
40.6月与5月地表太阳辐射量相当,主要是由于6月(
)
A.太阳高度角增大
B.大气中粉尘较多
C.白昼时间变长
D.降水量增加
【答案】38.C
39.B
40.D
【解析】38.据图可知,秦巴山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大,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秦巴山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C正确。地形地势要素比较稳定,不存在季节变化,A、B错误。夏季降水多,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量少,D错误。故选C
。
39.已知秦巴山为东西走向,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丰富,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量少,所以空间分布特征是由南向北递增,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0.6月,秦巴山区进入雨季,降水较多,以阴雨天气为主,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量少,D正确;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辐射越多,A错误;降水较多,大气中粉尘较少,太阳辐射应该增多,B错误;6月白昼时间增长,太阳辐射应该增多,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因素有纬度、昼夜长短、海拔高低、天气状况等。纬度位置越低,太阳辐射越多;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多;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
(2021·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当太阳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富士山山巅白雪皑皑,山下有被称为富士五湖的五座湖泊。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小题。
41.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
A.1月
B.7月
C.3月
D.9月
42.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
A.6:00
B.8:00
C.11:00
D.12:00
【答案】41.B
42.B
【解析】试题考查日出日落方位。
41.从甲图中可看出,M地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从图乙中可判断出,“钻石富士”拍摄时,摄影师、富士山、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可推测出根据此时的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7月份,B正确。1月份是冬季,日落西南,A错误。3月与9月日落偏西方,角度较小,拍摄到的可能性小,C、D错误。故选B。
42.由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从图中看,N湖位于富士山的西北,在N湖附近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需要太阳移动到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地方时6时日出正东,A错误。地方时12时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D错误。地方时11时太阳接近该地正南,C错误。地方时8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B正确。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读安徽省南部某山地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半年山麓大于山顶
B.夏半年山麓小于山顶
C.1-8月山麓直线上升
D.8-12月山顶整体趋势下降
44.该山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正确的是(
)
A.8月,日照时间少
B.8月,晴天多
C.6月,纬度低
D.6月,阴雨天多
45.从山麓到山顶,太阳辐射强度(
)
A.5月随高度递增
B.6月同步上升
C.7月垂直变化最大
D.10月随高度递减
【答案】43.D
44.B
45.C
【解析】本题组以安徽省南部某山地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图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43.天文上以阳光直射点划分冬半年和夏半年,3.21-9.23阳光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23-次年3.21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半年。读图可知:9月开始至次年3月,太阳辐射强度山麓小于山顶,A错;5-7月,太阳辐射强度山顶小于山麓,B错;1~8月山麓整体上升但速度不同,C错;8月~12月山顶整体趋势下降,故D正确。
44.由图可知,8月山麓山顶太阳辐射最强,C,D错;日照时间少,太阳辐射则少,A错误;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通常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该地区晴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B正确。
45.读图可知5月山麓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山顶,随高度升高递减,A错;6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略有下降或不变,B错;7月两者的垂直距离最大,垂直变化为最大,C对;10月山顶大于山麓,D错。故C正确。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纬度因素一般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相反,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2.昼长因素一般昼(白天)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多。白昼(白天)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3.地势因素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所以太阳辐射就稍弱。
4.天气因素越是晴天太阳辐射越强,因为在晴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日照时数较长,所以太阳太阳辐射也较多。
(2021·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11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
“天和核心舱”(如下图所示),在海南文昌(19°N,111°E)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理事象的是(
)
A.
B.
C.
D.
47.按照我国空间站建设计划,将于2021年5月20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补给飞船。在这两次发射期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江苏各地昼夜时长差值变小
B.文昌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
C.澳大利亚西北沿海进入雨季
D.索马里沿海地区渔获量增加
【答案】46.C
47.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46.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应该越小,A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文昌昼长夜短,太阳运动轨迹是大圆弧,
B错。太阳直射北半球,C正确。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北京时间以东经120度为基准经计算,29日0时经线为51度,因此29日范围是西经51度向东一直到180度经线,因此29日比28日范围大,
D错误。本题选C。
47.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江苏昼夜长短差值变大,文昌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澳大利亚正值冬季,不会进入雨季,此时索马里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盛行离岸风,有利于营养盐类上泛,鱼获丰富,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注意分析地球运动方向和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即可,需要结合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和太阳光线图。
(2021·重庆江津·高三三模)
下图为我国某地2021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北向南
D.由西北向东南
49.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
A.2021年1月
B.2021年2月
C.2021年11月
D.2021年12月
【答案】48.B
49.D
【解析】48.2021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B对,A、C、D错。故选B。
49.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12月22日)约为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22日减8天为12月14日左右,D正确;2021
年1月已出现该现象再次不能再次出现,故A项错误;元旦后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B错;11月份太阳直射南2半球,日出为东北但直射纬度与条件纬度距离较远,C错。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此次航行总共大约经历了多少天(
)
A.20天
B.30天
C.40天
D.70天
51.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
)
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
B.航行速度变快
C.亚速尔高压最弱
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52.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
)
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
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
【答案】50.C
51.B
52.B
【解析】50.根据材料学生到达亚速尔群岛共经历大约30天,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的距离大约为(53°N-40°N)×111km,每天行走约200km,计算大约用时7天,则共经历大约40天,故该题选C。
51.亚速尔群岛停靠的时间为4月16-17日,该时间段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变长,则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长,故A错误;从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变快,故B正确;亚速尔高冬季势力最弱,故C错误;4月16-17日虽然太阳直射点北移,但学生测量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52.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主要夏季影响加勒比海附近海域,3-4月份较少,故A错误;3?4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位置偏
南,大部分路段多位于西风,风浪较大,而加勒比海海域封闭,风浪相对较小,故B正确,C错误;3-4月份中低纬度海域水温较高,无冰山分布,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1)解答第一题的关键在于将航行时间分成两段,第一时间段从圣卢西亚岛到亚速尔群岛,经历时间为3月18日到4月16日-17日,然后计算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的大致距离(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大约为111km),结合速度估算第二段的时间。
(2)日影转过的角度和昼夜长短相关,昼越长,日影转过的角度越大。
(3)注意台风分布的区域以及其形成和地转偏向力有关。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同一时刻不同城市的影子分布是有规律的。假设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都立上一根相同的木棍,那么将各地的棍影反向延长最终会相交于一点。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00所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该日可能为(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
D.秋分
54.各省会城市棍影将要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宁顺时针旋转变长
B.长春逆时针旋转变短
C.北京顺时针旋转变短
D.海口逆时针旋转变长
【答案】53.A
54.C
【解析】53.根据材料可知,各地的棍影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则为太阳直射点。图中相交点大致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可能为夏至日,A选项正确。故选A。
54.此时为北京时间12:00,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越往东地方时越早。A选项,此时西宁地方时为12点之前,所以西宁的棍影将变短,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此时长春地方时为12点之后,所以长春的棍影将变长,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此时北京地方时为12点之前,所以北京的棍影将变短,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此时海口地方时为12点之前,以海口的棍影将变短,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有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影方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日影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
(2021·浙江高三二模)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联合有关人员测量了日出方位角(相对于正东方向偏北或偏南的角度)。下表为“不同纬度日出方位角测量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某同学计划在立秋日观黄山(约30°N)日出。已知立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6.3°。该日黄山的日出方位约为(
)
A.东偏北13°
B.东偏南13°
C.东偏北19°
D.东偏南19°
56.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各地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角(
)
A.小于当地纬度
B.大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C.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加而增大
D.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
【答案】55.C
56.C
【解析】55.立秋日直射点在北半球,故黄山日出东北,已知立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6.3°,根据表格中30°N的太阳直射点纬度16.37可知,日出方位角约东偏北19°。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6.当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日出方位角等于当地纬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且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加而增大,但不随着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少的时候,日出方位角也可以继续增大,C正确,BD错误。故选C。
【点睛】关于太阳方位问题:北半球夏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除外)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春秋分这两天,全球的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上的太阳,直升直落。
(2021·全国)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四个季节中某三个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据此完成问题。
57.该地可能位于(
)
A.30°S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50°N附近
58.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h1
B.h2
C.h3
D.h1或h2
59.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l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
B.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答案】57.D
58.C
59.B
【解析】57.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即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是50°,秋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约南北纬10°之间,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位于40°N以北,可能是50°N附近,D正确,B、
C错误;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则位于40°S以南,A错误。故选D。
58.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50°N附近,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则图中左侧表示北,右侧表示南,结合图示三日太阳运动位置,拍摄的三天中,h2是秋季,则
h1对应的季节是夏季,h3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则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h3,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9.结合前面分析,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1时,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丰水期,A错误;东非高原的斑马逐水草迁徙,向赤道以北迁徙,B正确;澳大利亚正值冬季,小麦进入冬眠季节,C错误;加拿大的枫树叶正茂盛,D错误。故选B。
【点睛】关于太阳方位问题:北半球夏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除外)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春秋分这两天,全球的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上的太阳,直升直落。
(2021·广东高三模拟预测)
某地理研究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辟了一片实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研究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下图示意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
60.实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
A.上午光照弱
B.下午光照弱
C.上午光照强
D.下午光照强
61.研究显示,杨树树干昼夜温差越大的部位,冻害坏死斑面积就越大。据此推测,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树干受冻害最严重的部位朝向为(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62.为减少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底部堆土
B.地膜覆盖
C.放火作烟
D.定期灌溉
【答案】60.A
61.C
62.A
【解析】60.霜冻多在夜间发生,而靠近东侧林带的新疆杨幼树受晚霜冻害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上午时段东侧林带光照弱,致使实验区东部新疆杨幼树林地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冻害更为严重,A正确,C错;霜冻多在夜间发生,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而第二天上午太阳高度角小,光照较弱导致低温时间更长,东侧林带的新疆杨幼树受晚霜冻害更加严重,与下午光照强弱关系不大,排除BD。故选A。
61.一天之中,受太阳辐射影响,下午时段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故树干西南朝向温度最高。而晚上气温普遍较低,所以,在一天之中树干的西南部温差最大,受冻害最为严重。故选C。
62.晚霜主要发生在洼地冷空气聚集的地方,而在树干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止冷空气在树干底部聚集,从而减轻晚霜冻害,A正确。在林地覆盖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B错误。放火作烟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安全隐患大,C错误。山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定期灌溉林地不具有可行性,D错误。故选A。
【点睛】由题意可知,杨树树干昼夜温差越大的部位,冻害坏死斑面积就越大。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一天中,受太阳辐射影响,下午时段太阳辐射较上午强,气温较高,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晚上由于没有太阳辐射影响,气温普遍较低,因此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树干受冻害最严重的部位朝向为西南。
(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
挪威工业小镇尤坎位于北纬53°53′,四面环山,每年9月起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尤坎镇政府在高于小镇450米的山腰上安装了3面超级反光镜,这些反光镜由电脑控制,自动调整镜面追踪太阳,将阳光反射到镇中心广场上,使人们在冬天也能享受到日光浴(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3.造成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沙尘暴天气
B.地形的遮挡
C.多雾霾天气
D.位于极地地区
64.该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最可能截至(
)
A.12月
B.次年3月
C.次年6月
D.次年9月
65.反光镜最可能安装在广场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答案】63.B
64.B
65.D
【解析】63.挪威环境好,没有沙尘暴,A错误。9月起,太阳位于赤道附近并向南移动,当地太阳高度角小,小镇四面环山,阻挡了阳光,B正确。多雾霾天气不会导致从9月起一直看不到阳光,而且挪威空气质量好,C错误。该地位于北纬53°53′,不在极地,D错误。故本题选B。
64.由材料可知,该地每年9月起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逐渐向南移动,直至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附近,并向北移动。所以该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最可能截至次年3月。B正确。故选B。
65.该地太阳始终位于南方,因此反光镜要安装在广场北侧的山腰上,将来自南方的阳光反射到镇中心广场上,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的运动规律,该地太阳始终位于南方,阳光来自南方,因此反光镜要安装在广场北侧的山腰上。
(2021·全国高三模拟预测)
德文岛(75°N)是全球最大的无人岛,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是研究极端环境的理想之地。某科考队员在此考察时的日记记录如下:太阳整日不落,除了浮云缝隙中透出的蓝天和那些在冰雪中依然充满活力的少数北极生物外,整个岛屿都被凄凉笼罩,虽偶有降雪但一直不结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该科考队员在德文岛考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4月
B.7月
C.8月
D.9月
67.德文岛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极地东风
B.极地高空的下沉气流
C.中纬西风
D.较低纬度的暖湿气流
68.科考队员在此考察时当地降雪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降雪量较少
B.云层反射作用强
C.昼夜温差小
D.太阳辐射时间长
【答案】66.B
67.D
68.D
【解析】66.该科考队员在德文岛考察时太阳整日不落,说明正值极昼期。北极点发生极昼的时间是3月21日至9月23日,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赤道→23°26'N→赤道,由此可推算出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的纬度范围约为8°。德文岛位于75°N,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15°N→23°26'N→15°N,由此得出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故选B。
67.云是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凝华)而成的,B错;该岛位于75°N,中纬西风难以影响到该地,C错;极地东风来自高纬,性质干冷,A错;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受极地东风抬升,水汽凝结形成浮云,D对。故选D。
68.降雪量较少,不是此地不结冰的主要原因,A错;科考期间正值极昼期,无昼夜更替,有持续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高,C错、D对;该岛云层较厚,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B错。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德文岛来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大气相关知识。某地有积雪的原因是气温低、降水多等。
(2021·辽宁沈阳·高三三模)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9.若甲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日(
)
A.大连正值樱花盛开
B.该地日出方位全年最偏北
C.该地昼长全年最长
D.沈阳正午日影全年最长
70.太阳位于甲点时的北京时间是7:57,位于乙点时地方时为17:05,则该学生所在地最接近于(
)
A.上海
B.沈阳
C.成都
D.拉萨
【答案】69.D
70.C
【解析】69.由所学知识可知,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乙之间夹角小于180°,不可能是春秋分,甲乙的中部为正南或正北,若甲为日出位置,则甲为东北或东南,即偏东方向,甲位于观测点左侧,则观测点面向正南,则甲为东南方向,说明该日为冬半年,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可推测该日昼长最短,为冬至日。大连樱花盛开为春季,A错误;夏至日日出方位全年最偏北,B错误;冬至日昼长最短,C错误;冬至日沈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全年最长,D正确。故选D。
70.乙点正值日落,由日落地方时17:05可推测昼长的一半为5时5分,日出地方时,12-5时5分,为6:55,即北京时间7:57时,地方时6:55,根据时间差,可推出经度差,该地大约105°E,最接近成都,C正确;上海、沈阳位于120°E以东,A、B错误;拉萨位于105°E以西,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021·浙江高三模拟预测)
下表中日期X为某年春分日或秋分日,Y=X+2。表中数据为我国四个城市X和Y日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X
Y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甲
6:17:06
18:26:10
6;14:12
18:28:13
乙
5;36:03
17:45:33
5:32:13
17:48:12
丙
8:12:08
20:21:40
8:08:31
20:24:06
丁
6:30:42
18:38:25
6:28:45
18:38:48
71.理论上X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与X日四地昼夜长短实际不平分无关联的是(
)
A.地球大气层
B.地球形状
C.太阳视直径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7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日不是3月23日就是9月25日
B.Y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
C.Y日北极点已处在极夜区域
D.丙在丁的西北方向
【答案】71.D
72.D
【解析】71.决定全球昼夜长短在理论上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所在位置),二是当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处时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太阳视半径、大气折光作用、眼高差(观测日出/落时,人眼总有一定高度,站在高处能看到较早日出和较晚日落)等。综上,地球大气层(大气折光作用)、地球形状(眼高差)、太阳视直径(太阳视半径)与四地昼夜长短实际不平分有关联,排除A、B、C,无关联的是地球自转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
72.根据材料可知,X为某年春分(或秋分)日,Y=X+2,甲乙丙丁是我国四个城市。读图表可知,Y日期昼长比X日期昼长更长,且大于12小时。这说明X是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继续向北移动,Y是3月23日,A、B错误。Y日3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已在极昼区域,C错误。城市丁日出与日落时间均早于城市丙,所以丁在东边,丙在西边;Y日3月23日丁昼长约为12小时10分钟,丙昼长约为12小时16分钟,所以丙的纬度更高,丙在丁北边,因此丙在丁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除了考高中昼夜长短的影响因素,还涉及地球概论的内容,但可以用排除法去分析。决定全球昼夜长短在理论上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所在位置),二是当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处时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太阳视半径、大气折光作用、眼高差(观测日出/落时,人眼总有一定高度,站在高处能看到较早日出和较晚日落)等。
(2021·北京高三模拟预测)
广州(113°E)的杨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经过7小时辗转飞行,在岛上机场降落,下飞机后又花费约半小时的时间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正好看到一轮红日悬挂在海面上,满海金波,令人叹为观止。图为夏威夷岛机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杨先生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时,附近椰子树的影子朝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74.杨先生计划第二天前往岛上奇特的热带雨林探秘。该目的地最可能位于降落机场的(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73.A
74.C
【解析】73.夏威夷岛约位于155°W附近,与120°E相差约275个经度,所以两地地方时相差约18小时20分。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越往西时间越晚,所以夏威夷较北京时间晚18小时20分。飞机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5:30从广州起飞时,夏威夷岛机场地方时约为11:10。经过7小时的飞行,下飞机后又花费约30分钟的时间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此时夏威夷当地时间约为18:40,看到一轮红日悬挂在海面上,因此该景观为日落景观。由于夏威夷岛位于北半球,当地时间18:40日落,应该是北半球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附近椰子树的影子朝向东南。故选A。
74.由上题可知,杨先生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时,看到一轮红日日落西北方向的海面上,则说明杨先生应该是降落在科纳国际机场。夏威夷岛东北方向是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因此该目的地最可能位于降落机场的东北方向,C正确。故选C。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①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②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2021·贵州毕节·高三三模)
《田家四时》宋朝?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5.《田家四时》所描述的节气是:(
)
A.立春
B.谷雨
C.惊蛰
D.立夏
76.此节气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77.下列各组选项中,北京昼长相近的是:(
)
A.立春和立秋
B.惊蛰和寒露
C.谷雨和雨水
D.立夏和夏至
【答案】75.C
76.A
77.B
【解析】75.古文的大意:昨夜春雷轰隆,早晨扛着锄头去南山坡锄草。杏花应着时节开放,农事劳动不能迟缓。女子独自在家养蚕,放牛的孩子跟随我下地。在田里遇见老父亲,一个人在辛勤劳作着。由此可推测为惊蛰,故选C。
76.惊蛰为三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贵阳昼短夜长,A正确、C、D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应昼长夜短,B错误。故选A。
77.由图可知,立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立秋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昼长差异较大,A错误;惊蛰为春分前,寒露为秋分后,昼长相近,B正确;由雨水到谷雨北京昼渐长,C错误;由立夏到夏至,北京昼渐长,D错误。故选B。
【点睛】惊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2021·浙江高三二模)
为了使学正午阳光刚好照射到晾衣杆上,我国某地一同学发现自家的阳台上伸缩式晾衣架的绳索长度科在不同的季节需要调整。某日正午时,测得晾衣架的绳索长度为1.96m,经测定这天日出、网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05:20、19:21.完成下面小题。
78.该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成都
B.武汉
C.杭州
D.拉萨
79.在这一天之后的一个月里,该同学家正午时悬挂的绳索长度调整可能是(
)
A.固定值
B.一直变长
C.一直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78.B
79.C
【解析】78.根据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出当日昼长为
14时01分;则日出的地方时为4时59分30秒,而日出的北京时间为5时20分,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约为东经115度,武汉符合,成都、杭州、拉萨不符合,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9.据材料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悬挂的绳索长度越长;此时成都昼长达到14时,接近夏至日,之后的一个月正午太阳高度主要是逐渐减小,因此正午时悬挂的绳索长度调整可能是一直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021·江苏南通·高三三模)
我国某中学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地理实践活动。下图为“某小组的实践记录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0.记录单中缺少的必备实践器材是(
)
A.量角器
B.圆规
C.卷尺
D.相机
81.该校最可能位于(
)
A.南昌(28°N,116°E)
B.西安(34°N,108°E)
C.长春(44°N,125°E)
D.拉萨(30°N,90°E)
82.与该日杆影顶端轨迹最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80.C
81.A
82.D
【解析】80.要计算太阳高度,必须要量出地面的影长与物高,要用到卷尺,C正确。不需要圆规、量角器和相机,ABD错误,故选C。
81.由图可知,该地太阳高度角为79.5°。假设测量的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34°N太阳高度角约为79.5°。图中测量的是某月10日13时的太阳高度角,远小于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该地纬度应远小于34°N,AD项纬度低于34°N,可能性较大,再从图中的影子的朝向可知,此时影子朝东北,说明太阳位于西南方,当地时间已经过了正午时间,已知北京时间为13时,推出南昌此时为12时44分,拉萨为11时,没有过正午,故A正确。故选A。
82.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图中太阳高度角较大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夏季。太阳从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影子与之相反,从西南到东南,直射点此时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影子位于北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实验器材、经纬度推算,影子的轨迹。难度较大。题2是难点,根据四个点的纬度可知都位于北回归线经北,根据太阳高度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的差为10.5度,由于当天是10日,不可能是夏至日,从而可推出BC不可能。再由图的影子方向,根据北京时间可推出此时该地过了正午,故只有A符合。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目标物正北方向为0°,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变大,其取值范围是0°~360°。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3.该地正午日影最短的日期最接近(
)
A.3月30日
B.5月30日
C.6月7日
D.8月7日
84.与北京相比,该地较大的是(
)
A.夏至日日出太阳方位角
B.夏至日正午太阳方位角
C.冬至日日出太阳方位角
D.冬至日正午太阳方位角
【答案】83.C
84.A
【解析】83.读图,根据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可以估算该地的地理纬度位于19°N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大约6月初或7月初运动到19°N附近,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日影最短,所以6月7日最为接近。故选C。
84.由上题可知,该地的地理纬度接近19°N,夏至日两地均日出东北,但该地夏至日昼长较北京短,即北京日出时比该地更偏北,结合材料方位角的定义可知,该地夏至日日出方位角较北京大A正确;同理,冬至日该地日出方位角比北京小,C错误;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北京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方位角相反,B错误;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方向,方位角相同,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与太阳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即春、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4)极昼区(极点除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5)日影朝向始终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无日影)。北极点极昼时正午日影都朝正南、南极点极昼时正午日影都朝正北。
(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
农光互补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日光温室的有机结合,全面实现“上发电下种植”的全新农业生产格局。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是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下图示意光伏板与日光温室结合的两种模式(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成为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B.地形平坦,方便建设
C.科技发达,设备较先进
D.人口稠密,土地有限
86.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
)
A.光伏发电量更高
B.温室的间距更大
C.农作物受影响小
D.建设总成本更高
87.农光互补模式使得(
)
A.光伏发电成本提高
B.农民经济效益提高
C.室内光照强度提高
D.土地分散程度提高
【答案】85.D
86.C
87.B
【解析】85.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用地成本高,而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因此这种方式最适宜在人口稠密,土地有限,地价相对较高的地区发展,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6.模式乙比模式甲的光伏板面积更小,故发电量应该更低,A错误;模式甲每列的光伏板数量较多,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光照,温室之间的距离会更大一些,B错误;但对于温室内的农作物来说,光照削弱的少,农作物受影响小,C正确;同时乙建设成本也更低,D错误。故选C。
87.光伏发电因土地利用率更高,降低了用地成本,故发电成本降低,A错误;农民可在原有的农产品收入的基础上,获得发电的利润,B正确;光伏发电板铺设在温室外层,必然会使温室内的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光伏发电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农光互补模式会促进土地的集中利用,D错误。故选B。
【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2021·北京顺义·)
下图为某流域某日平均每30分钟雪深与气温关系(融雪期间没有明显降雪降雨天气发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8.推断该地可能位于(
)
A.新
B.吉
C.鲁
D.湘
89.此次融雪(
)
A.积雪深度下降三分之一
B.融雪量滞后于气温变化
C.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发生
D.为甘蔗的种植提供水源
【答案】88.A
89.B
【解析】88.由图可知,该地大约北京时间10点左右开始明显升温,说明该地日出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10点左右,由此推测该地位于我国西部,可能为新疆,A正确;吉、鲁均位于东部,B、C错误;湘位于我国南方,无那么深的积雪且日出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89.由图可知,雪深原有约240mm,融化后还有200mm左右,减少了不到三分之一,A错误;气温大约在10点明显回升,而雪深明显减少大约从12点开始,融雪量滞后于气温变化,B正确;该流域积雪较厚,可能为山区,城市主要位于山麓的冲积扇或绿洲地区,积雪融水不会造成城市内涝,C错误;该地纬度高,有积雪,不适宜种植甘蔗,D错误。故选B。
【点睛】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下渗形成地下水。
(2021·河南洛阳·高三三模)
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那里,他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乙的④墙面
B.大楼乙的③墙面
C.大楼甲的②墙面
D.大楼甲的①墙面
91.为使大楼乙的所有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应该在(
)
A.28°-54°
B.30°-56°
C.32°-58°
D.34°-60°
【答案】90.D
91.C
【解析】90.图中12月22日的日出方位是东南。暑假期间即每年的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墨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中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向。所以大楼甲的①墙面不能受到太阳照射。大楼甲的②墙面上午可以照射到,大楼乙的③墙面正午、下午可以照射到,大楼乙的④墙面下午可以照射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1.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每年均有采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受到采光。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所以夏至日出东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也应为31°。若使①墙面日出时可以受到太阳照射,夹角需要大于31°。夹角a最小可能为3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出和日落方位角的相关知识。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3.21--9.23,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和9.23,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21·天津河东·高三一模)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此时天津昼短夜长
C.赤道低压带向南半球偏移
D.NO为晨线
93.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的地方时为6∶00
C.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D.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答案】92.D
93.C
【解析】92.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推测极点为南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A错误;由材料可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说明Q、P都在日界线上,日界线一条是180°经线,一条是0:00经线;MON表示晨昏线,则O的地方时为0:00或12:00,O与P相差180°,时间相差12个小时,可推测
P点所在的经线为0:00经线,O为12:00,Q所在经线为180°。由此可推测南极点附近为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天津昼长夜短,气压带风带北移,B、C错误;顺时针自西向东经过NO,由夜晚进入白天,NO为晨线,D正确。故选D。
93.由上题分析可知,
P点所在的经线为0:00经线,O为12:00,Q所在经线为180°。由图中120°和自转方向可推测,Q地方时与P相差8个小时(经度每相差15度,时间相差一个小时),可推测Q为16:00,A错误;N与P相差大于90度,N地方时应在6点以后,B错误;Q所在经线为180°,图示时刻,Q为16:00,再过8小时,为24:00,即0:00,180°日界线与0:00日界线重合,全球为同一日期,C正确;自西向东过180°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D错误。故选C。
【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是人为规定的,一条是0:00经线,是自然存在且在不断变化的。
(2021·河南焦作·高三开学考试)
赵述岛(位置见下图)长600米、宽300米,距离海南岛400海里,自古以来是我国潭门渔民出海捕鱼的中间落脚点,他们的渔船从潭门出发到达赵述岛时刚好太阳落山。目前赵述岛上有200多名常住居民,几乎全部来自海南琼海潭门。潭门渔民捕鱼主要有春捕和秋捕两个时段,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休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4.浪花礁113°30′E经线方向上0.5个纬度范围内的海底海拔剖面图,最接近于(
)
A.
B.
C.
D.
95.有效长期稳定改善赵述岛渔民生活条件的措施是(
)
A.建设雨水集输设施
B.使用管道调运淡水
C.发电和海水淡化
D.增添运输物资海轮
96.潭门春捕末段渔民到达赵述岛时,落日下的船影大致指向(
)
A.西北
B.正东
C.东北
D.东南
【答案】94.D
95.C
96.D
【解析】94.图中数字为岛礁或海底附近水深,故从图中看在东经113°30′经线上,浪花礁以北约0.25个纬度范围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变浅,北侧最深处大约在1100米到1200米之间,以南约0.25个纬度范围内水深自南向向北逐渐变浅,南部最深处水深在1286米以下,岛礁中部高出海平面,符合水深变化规律的应该是④,故D正确,ABC排除。
95.赵述岛位于我国南海,面积很小,虽然降水丰富,但是淡水资源不足,因此要长期稳定的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就要解决岛上的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故可以采用建立海水淡化厂来解决居民的淡水资源问题,同时建立发电厂,以解决居民的用电难的问题,故选C。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分成旱雨两季,故建设雨水的集输设施,不能有效解决旱季的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A不对。使用管道调用淡水、增添运输物资海轮都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对其生活进行改善,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长期稳定改善措施,BD不对。故选C。
96.根据材料,春捕末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于西北方位,故渔民到达时,落日下的船影大致朝向东南方位,故选D。太阳从偏西方为日落,因此影子一般要朝向偏东方向,A排除。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日落正西,则日影朝正东,B排除。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日落西南方位,则日影朝向东北方位,可以排除C。故答案为D。
【点睛】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的多少往往以其多年的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海洋中的一些面积较小的岛屿,由于其面积小,河流短小,储水能力差,虽然其降水多,但仍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2021·河北唐山·高三开学考试)
2021年7月18日,世界最大的天文馆(如图)在我国某直辖市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其主体建筑圆洞天窗、倒置穹顶和天象厅球幕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7.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
A.城区商务区内
B.城郊的地铁站附近
C.城区学校附近
D.城郊的飞机场附近
98.7月18日,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的日期最接近(
)
A.次年4月18日前后
B.次年5月27日前后
C.当年10月18日前后
D.当年11月27日前后
【答案】97.B
98.B
【解析】97.城区商务区内地价高,土地面积有限,不适合天文馆的布局,A错。城郊的地铁站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有利于吸引人们参观,B正确。作为教育科普建筑,其面向的对象不一定是学校的群体,且城区受大气污染、城市灯光等因素的影响,也不是较适宜的选址,C错。城郊的飞机场附近的天文观测易受飞机起落的影响,不适合天文观测,D错。故选B。
98.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意味着该日与7月18日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该日日期和7月18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即为5月27日前后,由于是再次观测,所以应是次年的5月27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2021·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为某河流一段较平直河道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9.此段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00.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答案】99.A
100.B
【解析】99.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根据题意,该河段较平直,因此两岸的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左岸受侵蚀更加明显,右岸泥沙沉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左,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南半球。故选A。
100.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南半球,若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堤需要特别加固。B正确。北岸是沉积作用明显的一侧,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没有东西岸,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高考地理之自然地理选择题千题斩01
地球运动专题
(2021·普宁英才华侨中学)
2019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某地区进行了关于地球运动和气候方面的研学活动,并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金寨县、舒城县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可能差值和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299毫米
地形
B.269毫米
大气环流
C.199毫米
地形
D.369毫米
大气环流
2.研学期间(
)
A.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短
B.寿县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
C.舒城县比霍邱县白昼长度要短
D.霍山县比金寨县日出地方时早
(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三模)
读北半球四地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四地纬度高低及日期早晚判断正确的是(
)
A.纬度:①>②>③>④日期:②日期晚于③
B.纬度:④>③>②>①日期:②日期早于①
C.纬度:①>②>③>④日期:①日期早于也可能晚于②
D.纬度:④>③>②>①日期:③日期早于也可能晚于②
4.图中④地(
)
A.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B.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0°
C.此时昼长可能小于12小时
D.纬度可能为75°N
(2021·浙江学军中学高三三模)
下图为昼半球俯视图,M为圆心,A,B,C,D均匀分布在圆圈上,其中A是我国北极科考黄河站(78°55'N,11°56'E),此时恰好为极昼。完成下面小题。
5.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0°
B.11°05'
C.67°50'
D.22°10'
6.甲、乙两飞机同时从B地起飞,速度相同。甲飞机欲经A地飞往D地,乙飞机欲经M地飞往D地,若地球是正球体,则(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2021·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在某一时间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尽管地—气系统内部有着复杂的能量转换和输送过程,但是大气和地面之间的能量收支均相等,两者的平均温度都比较稳定,且全球年平均辐射平衡为零。下图为太平港(80°19'N)、列宁格勒(59°56'N)、宜昌(30°42'N)三地辐射平衡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7.太平港、列宁格勒、宜昌对应的辐射差额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关于辐射平衡,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年辐射平衡为零
B.低纬度地区能量盈余
C.冬季辐射平衡为正值
D.湍流是能量输送最主要方式
(2021·赣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气象观测站点位置及其2019年观测所得的太阳辐射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气象观测站位于我国(
)
A.陕西北部
B.内蒙古东部
C.新疆南部
D.黑龙江北部
10.与9月相比,8月份太阳总辐射偏低主要因为(
)
A.昼长偏短
B.太阳高度偏小
C.降水偏多
D.植被覆盖度偏大
11.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
)
A.11:00左右
B.12:00左右
C.13:00左右
D.14:00左右
(2021·赣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月考)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及其携带设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月球探测相比,祝融号在火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温差大
B.风沙强
C.辐射强
D.气压低
13.“祝融号”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
)
①质量
②天气
③土壤
④生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21·厦门康桥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报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跟随旅行团前往三个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成都(30.5°N,103°E)
C.上海(31°N,121°E)
D.武汉(30°N,114°E)
15.出游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途中,右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左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途中,左侧靠窗
(2021·河北高三月考)
2019年11月7日上午,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与先行靠港的“雪龙2号”会合。下图为霍巴特港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日霍巴特港太阳视运动轨迹为(
)
A.
B.
C.
D.
17.该日,北京与霍巴特港(
)
A.几乎同时日出
B.几乎同时日落
C.几乎同时正午
D.昼长几乎相等
(2021·江苏高三)
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北京时间9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表面朝上)确定正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该地情况较吻合的是(
)
A.B.
C.D.
19.下列所示的四种确定正南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
C.
D.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上海小明家厨房阳台放置了一台冰箱,他发现,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图为“小明家户型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冰箱门受到阳光照射的时段是(
)
A.夏季早晨
B.冬季上午
C.夏季正午
D.冬季傍晚
21.该季节后,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变短
B.太阳高度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021·江苏)
尼泊尔拥有多条著名徒步旅行线路,是世界徒步旅行胜地。2019年10月,小明乘机抵达加德满都,然后乘汽车前往博克拉,开始沿图示线路顺时针徒步旅行。下图示意旅行线路及行程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若汽车时速为50千米,小明从加德满都前往博克拉大约需要(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23.北京时间12:00时,小明在徒步前行中发现太阳位于自己的右前方,此时小明最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其中某一天报名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出行,跟随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上海(31°N,121°E)
C.成都(30.5°N,103°E)
D.武汉(30°N,114°E)
25.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左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12月下旬,小明在烟台蓬莱(37°48N)旅行期间,发现部分建筑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蓬莱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甲的①墙面工
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
27.为使大楼乙的②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①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大可能是(
)
A.23°26′
B.31°
C.58°
D.66°34'
(2021·全国)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完成下列小题。
28.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29.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为(
)
A.2:00
B.6:00
C.12:00
D.18:00
(2021·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模拟预测)
2020年12月19日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到地面,故宫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被金光“点”亮,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匾的朝向与最先被照亮的字分别是(
)
A.北、“正”
B.北、“明”
C.南、“正”
D.南、“明”
31.错过此次金光映匾的游客,再次欣赏到该景观的时段最可能是(
)
A.12月22日正午
B.6月22正午
C.12月25日正午
D.6月19日正午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
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下图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2.该同学自冬至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北京(
)
A.气温降至全年最低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33.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
)
A.我国即将迎来立春节气
B.黄河上游可能出现凌汛
C.青藏地区容易遭遇寒潮
D.华北地区准备小麦收割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下左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下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4.左图中,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右图中的位置分别是(
)
A.朝北d
B.朝北a
C.朝南a
D.朝南d
35.根据右图,判断下列月份中太阳直射点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2月
(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21°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某日王老师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6:00
B.17:30
C.18:30
D.19:00
37.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2021·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秦巴山区是指秦岭和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呈近东西向延伸。该区域地表太阳辐射辐射量呈现出较明显的时空差异。下图示意秦巴山区多年平均年内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导致秦巴山区年内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差异
B.地势高低起伏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天气状况的变化
39.推测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区域内分布均匀
B.由南向北增加
C.由南向北递减
D.由东向西减
40.6月与5月地表太阳辐射量相当,主要是由于6月(
)
A.太阳高度角增大
B.大气中粉尘较多
C.白昼时间变长
D.降水量增加
(2021·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当太阳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富士山山巅白雪皑皑,山下有被称为富士五湖的五座湖泊。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小题。
41.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
A.1月
B.7月
C.3月
D.9月
42.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
A.6:00
B.8:00
C.11:00
D.12:00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读安徽省南部某山地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半年山麓大于山顶
B.夏半年山麓小于山顶
C.1-8月山麓直线上升
D.8-12月山顶整体趋势下降
44.该山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正确的是(
)
A.8月,日照时间少
B.8月,晴天多
C.6月,纬度低
D.6月,阴雨天多
45.从山麓到山顶,太阳辐射强度(
)
A.5月随高度递增
B.6月同步上升
C.7月垂直变化最大
D.10月随高度递减
(2021·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
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11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
“天和核心舱”(如下图所示),在海南文昌(19°N,111°E)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理事象的是(
)
A.
B.
C.
D.
47.按照我国空间站建设计划,将于2021年5月20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补给飞船。在这两次发射期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江苏各地昼夜时长差值变小
B.文昌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
C.澳大利亚西北沿海进入雨季
D.索马里沿海地区渔获量增加
(2021·重庆江津·高三三模)
下图为我国某地2021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北向南
D.由西北向东南
49.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
A.2021年1月
B.2021年2月
C.2021年11月
D.2021年12月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此次航行总共大约经历了多少天(
)
A.20天
B.30天
C.40天
D.70天
51.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
)
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
B.航行速度变快
C.亚速尔高压最弱
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52.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
)
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
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同一时刻不同城市的影子分布是有规律的。假设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都立上一根相同的木棍,那么将各地的棍影反向延长最终会相交于一点。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00所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该日可能为(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
D.秋分
54.各省会城市棍影将要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宁顺时针旋转变长
B.长春逆时针旋转变短
C.北京顺时针旋转变短
D.海口逆时针旋转变长
(2021·浙江高三二模)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联合有关人员测量了日出方位角(相对于正东方向偏北或偏南的角度)。下表为“不同纬度日出方位角测量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某同学计划在立秋日观黄山(约30°N)日出。已知立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6.3°。该日黄山的日出方位约为(
)
A.东偏北13°
B.东偏南13°
C.东偏北19°
D.东偏南19°
56.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各地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角(
)
A.小于当地纬度
B.大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C.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加而增大
D.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
(2021·全国)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四个季节中某三个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据此完成问题。
57.该地可能位于(
)
A.30°S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50°N附近
58.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h1
B.h2
C.h3
D.h1或h2
59.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l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
B.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2021·广东高三模拟预测)
某地理研究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辟了一片实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研究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下图示意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
60.实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
A.上午光照弱
B.下午光照弱
C.上午光照强
D.下午光照强
61.研究显示,杨树树干昼夜温差越大的部位,冻害坏死斑面积就越大。据此推测,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树干受冻害最严重的部位朝向为(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62.为减少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底部堆土
B.地膜覆盖
C.放火作烟
D.定期灌溉
(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
挪威工业小镇尤坎位于北纬53°53′,四面环山,每年9月起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尤坎镇政府在高于小镇450米的山腰上安装了3面超级反光镜,这些反光镜由电脑控制,自动调整镜面追踪太阳,将阳光反射到镇中心广场上,使人们在冬天也能享受到日光浴(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3.造成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沙尘暴天气
B.地形的遮挡
C.多雾霾天气
D.位于极地地区
64.该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最可能截至(
)
A.12月
B.次年3月
C.次年6月
D.次年9月
65.反光镜最可能安装在广场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2021·全国高三模拟预测)
德文岛(75°N)是全球最大的无人岛,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是研究极端环境的理想之地。某科考队员在此考察时的日记记录如下:太阳整日不落,除了浮云缝隙中透出的蓝天和那些在冰雪中依然充满活力的少数北极生物外,整个岛屿都被凄凉笼罩,虽偶有降雪但一直不结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该科考队员在德文岛考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4月
B.7月
C.8月
D.9月
67.德文岛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极地东风
B.极地高空的下沉气流
C.中纬西风
D.较低纬度的暖湿气流
68.科考队员在此考察时当地降雪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降雪量较少
B.云层反射作用强
C.昼夜温差小
D.太阳辐射时间长
(2021·辽宁沈阳·高三三模)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9.若甲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日(
)
A.大连正值樱花盛开
B.该地日出方位全年最偏北
C.该地昼长全年最长
D.沈阳正午日影全年最长
70.太阳位于甲点时的北京时间是7:57,位于乙点时地方时为17:05,则该学生所在地最接近于(
)
A.上海
B.沈阳
C.成都
D.拉萨
(2021·浙江高三模拟预测)
下表中日期X为某年春分日或秋分日,Y=X+2。表中数据为我国四个城市X和Y日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X
Y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甲
6:17:06
18:26:10
6;14:12
18:28:13
乙
5;36:03
17:45:33
5:32:13
17:48:12
丙
8:12:08
20:21:40
8:08:31
20:24:06
丁
6:30:42
18:38:25
6:28:45
18:38:48
71.理论上X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与X日四地昼夜长短实际不平分无关联的是(
)
A.地球大气层
B.地球形状
C.太阳视直径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7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日不是3月23日就是9月25日
B.Y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
C.Y日北极点已处在极夜区域
D.丙在丁的西北方向
(2021·北京高三模拟预测)
广州(113°E)的杨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经过7小时辗转飞行,在岛上机场降落,下飞机后又花费约半小时的时间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正好看到一轮红日悬挂在海面上,满海金波,令人叹为观止。图为夏威夷岛机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杨先生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时,附近椰子树的影子朝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74.杨先生计划第二天前往岛上奇特的热带雨林探秘。该目的地最可能位于降落机场的(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021·贵州毕节·高三三模)
《田家四时》宋朝?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5.《田家四时》所描述的节气是:(
)
A.立春
B.谷雨
C.惊蛰
D.立夏
76.此节气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77.下列各组选项中,北京昼长相近的是:(
)
A.立春和立秋
B.惊蛰和寒露
C.谷雨和雨水
D.立夏和夏至
(2021·浙江高三二模)
为了使学正午阳光刚好照射到晾衣杆上,我国某地一同学发现自家的阳台上伸缩式晾衣架的绳索长度科在不同的季节需要调整。某日正午时,测得晾衣架的绳索长度为1.96m,经测定这天日出、网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05:20、19:21.完成下面小题。
78.该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成都
B.武汉
C.杭州
D.拉萨
79.在这一天之后的一个月里,该同学家正午时悬挂的绳索长度调整可能是(
)
A.固定值
B.一直变长
C.一直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021·江苏南通·高三三模)
我国某中学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地理实践活动。下图为“某小组的实践记录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0.记录单中缺少的必备实践器材是(
)
A.量角器
B.圆规
C.卷尺
D.相机
81.该校最可能位于(
)
A.南昌(28°N,116°E)
B.西安(34°N,108°E)
C.长春(44°N,125°E)
D.拉萨(30°N,90°E)
82.与该日杆影顶端轨迹最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目标物正北方向为0°,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变大,其取值范围是0°~360°。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3.该地正午日影最短的日期最接近(
)
A.3月30日
B.5月30日
C.6月7日
D.8月7日
84.与北京相比,该地较大的是(
)
A.夏至日日出太阳方位角
B.夏至日正午太阳方位角
C.冬至日日出太阳方位角
D.冬至日正午太阳方位角
(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
农光互补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日光温室的有机结合,全面实现“上发电下种植”的全新农业生产格局。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是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下图示意光伏板与日光温室结合的两种模式(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成为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B.地形平坦,方便建设
C.科技发达,设备较先进
D.人口稠密,土地有限
86.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
)
A.光伏发电量更高
B.温室的间距更大
C.农作物受影响小
D.建设总成本更高
87.农光互补模式使得(
)
A.光伏发电成本提高
B.农民经济效益提高
C.室内光照强度提高
D.土地分散程度提高
(2021·北京顺义·)
下图为某流域某日平均每30分钟雪深与气温关系(融雪期间没有明显降雪降雨天气发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8.推断该地可能位于(
)
A.新
B.吉
C.鲁
D.湘
89.此次融雪(
)
A.积雪深度下降三分之一
B.融雪量滞后于气温变化
C.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发生
D.为甘蔗的种植提供水源
(2021·河南洛阳·高三三模)
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那里,他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乙的④墙面
B.大楼乙的③墙面
C.大楼甲的②墙面
D.大楼甲的①墙面
91.为使大楼乙的所有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应该在(
)
A.28°-54°
B.30°-56°
C.32°-58°
D.34°-60°
(2021·天津河东·高三一模)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此时天津昼短夜长
C.赤道低压带向南半球偏移
D.NO为晨线
93.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的地方时为6∶00
C.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D.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2021·河南焦作·高三开学考试)
赵述岛(位置见下图)长600米、宽300米,距离海南岛400海里,自古以来是我国潭门渔民出海捕鱼的中间落脚点,他们的渔船从潭门出发到达赵述岛时刚好太阳落山。目前赵述岛上有200多名常住居民,几乎全部来自海南琼海潭门。潭门渔民捕鱼主要有春捕和秋捕两个时段,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休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4.浪花礁113°30′E经线方向上0.5个纬度范围内的海底海拔剖面图,最接近于(
)
A.
B.
C.
D.
95.有效长期稳定改善赵述岛渔民生活条件的措施是(
)
A.建设雨水集输设施
B.使用管道调运淡水
C.发电和海水淡化
D.增添运输物资海轮
96.潭门春捕末段渔民到达赵述岛时,落日下的船影大致指向(
)
A.西北
B.正东
C.东北
D.东南
(2021·河北唐山·高三开学考试)
2021年7月18日,世界最大的天文馆(如图)在我国某直辖市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其主体建筑圆洞天窗、倒置穹顶和天象厅球幕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7.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
A.城区商务区内
B.城郊的地铁站附近
C.城区学校附近
D.城郊的飞机场附近
98.7月18日,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的日期最接近(
)
A.次年4月18日前后
B.次年5月27日前后
C.当年10月18日前后
D.当年11月27日前后
(2021·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为某河流一段较平直河道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9.此段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00.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