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走进微观
课标与教材:教学目标⑴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⑵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⑶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课标要求:
⑴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⑵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⑶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教材分析:本节是从地球开始,逐步向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深处延伸,进而展示出宇宙结构的图景,并通过著名人物、论著和事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最后是以“幻想与追求”为结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物理,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为此,本节教学应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通过文献探究和交流研讨等协作学习方式和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物质的构成,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学习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微观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只是支离的,不完整的。但又是很有兴趣的。课前让学生先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结合图片、视频及有关的物理学史及科学发现史,使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创新支点:布置学生提前搜集资料,让学生多角度拓展本节知识。小组汇报展示,交流合作。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收集信息
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收集有关微观粒子的信息,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然的尺度
活动1:阅读教材第180页“自然的尺度”栏目中的内容,思考讨论:
1.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远的距离和最小的尺度各是多少?
2.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与组成,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物质的组成
活动2:阅读教材第181页“物质的组成”栏目中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古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有哪些说法?
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颗粒命名为“ ”。
小试牛刀:
物质是由 或 组成的
三、微观粒子
活动3:阅读教材第182页“微观粒子”栏目中的内容,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填补表格中的空白:
时间 微观世界的科学发现
19世纪初
1897年
1909年
20世纪初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中叶
2. 尝试绘制各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活动4: 各小组将收集到的微观粒子的信息进行交流。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2.1909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属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 和绕核高速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其中,前者带______________ 电,后者带 _________________电。
3.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电子和夸克 D.质子和中子
4.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六、课后达标题:
A组:
1.电子的发现者是英国物理学家
A.伦琴 B.卢瑟福 C.阿伏加德罗 D.汤姆生
2.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组:
3.下面列举物理学家与其对物理学贡献对应不准确的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德漠克利特——原子
C.汤姆生——地心说 D.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4.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C组:
5.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B.原子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C.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