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2.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C.沿山岭分布,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D.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
)
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
6.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
)
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
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人口
D.地形
8.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
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
B.无霜期(天)
C.年降水量(mm)
D.相对高度(m)
9.关于樟木今后发展的方向,合理可行的是(
)
A.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
C.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
D.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
11.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
)
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冲积扇、三角洲
B.瀑布、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13.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充足,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
C.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
D.与公路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以铁路运输为主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B.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
15.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河流河道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6.与古河道相比,现今河道位置明显东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变暖
B.泥沙淤积
C.地质构造
D.人类活动
17.该河流河道变迁会
A.增加水资源
B.改变聚落分布
C.改善局部气候
D.减弱风沙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19.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20.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二、非选择题
2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地区所示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理由是____。
(2)图中公路的走向是____向,将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____。
(3)在图④所示地区建水坝有何优势:____。
(4)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是____村,理由是____。
(5)甲乙两村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甲乙两村间拟建公路方案是____(选“②”或“③”)。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沉积物,请你指出这些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2.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
2.A
【解析】1.过去,由于受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C项正确,经过更多山村,需要增加线路长度和密度,而不是改变线路形状,A错误。如果是为了经过更多山村,增加线路长度会提高筑路成本,发展生态旅游没必要增加线路长度,B错误,之字形线路不代表线路密度增大,D错误。。
2.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少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以提升通行效率、节约通行时间。A项正确。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是增加了投资,汽车性能应该在爬弯道的时候体现的更显著,而不是走直道,故②④错误。
【点睛】交通线路的建设,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技术水平是保障因素。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C.沿山岭分布,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D.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答案】3.C
4.B
【解析】3.据图可知,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即有一山脊,从甲地不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A错误。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且有山脊阻挡,从乙地、丁地也不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BD错误。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C正确。故选C。
4.人字形铁路就修在了河谷中,没有避开河流,A错误。人字形铁路修建主要是降低线路运行中的坡度,以减小列车运行的难度(坡度大,火车难以运行),同时又方便停靠车站,B正确。由图可知,人字形铁路段没有绕过山岭,它修在山谷中,该段不需要开挖隧道,C错误。该铁路修在山谷中,基本上是平行等高线修建的,人字形铁路实际上是延长了线路距离,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是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的部分;山谷(河谷)是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与山脊刚好相反,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
)
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
6.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
)
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
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
【答案】5.D
6.A
【解析】5.由图示可以看出,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基本沿河分布,地形较为平坦,聚落分布于此首先要考虑农业生产,平坦地形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大面积的耕地保障,D正确;河谷交通条件优于高海拔地区,热量较为充足,但其重要性不如耕地保障,AC错误;无法判断图中地区的矿产丰富程度,B错误。所以选D。
6.散户分布分散,加上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所以散户居住的聚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完善基础设施需要较高的投资,搬迁至大型聚落可提高生活质量,A正确;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都不是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水源,一般耕地条件优越、水源充足的区位容易发育成聚落。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人口
D.地形
8.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
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
B.无霜期(天)
C.年降水量(mm)
D.相对高度(m)
9.关于樟木今后发展的方向,合理可行的是(
)
A.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
C.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
D.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
【答案】7.D
8.A
9.B
【解析】7.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因受山地地形影响,山区道路应选在缓坡,陡坡呈〞之"字型弯曲,故选D。
8.观察图分析,两个城市之间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出现不同数据,所以212很可能是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故选A。
9.尼泊尔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樟木可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B对;受地形影响不能建高层建筑,D错;因尼泊尔经济较落后,大型贸易公司不适合建设,C错。西藏气温低,农业不发达,A不对。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
11.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
)
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
【答案】10.C
11.D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了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的分布。由材料可知,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C正确。故选C。
11.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在相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公路长度,降低公路的平均坡度,因此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为了减缓坡度,D正确;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延长了公路长度,占用的土地更多,因此不是为了保护植被、节约耕地和缩短距离,A、B、C错误。故选D。
【点睛】考察山区交通线的选择。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冲积扇、三角洲
B.瀑布、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13.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充足,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
C.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
D.与公路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以铁路运输为主
【答案】12.A
13.D
【解析】12.d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从上游山谷带来丰富泥沙,流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水速降低,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水速降低,且受到海洋顶托作用的影响,形成三角洲,故选A。
13.与公路相比,铁路的投资更大,技术要求更高,D选项描述错误,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故选D。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B.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
15.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4.B
1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作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生准确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本题考查江心洲的成因,江心洲一般形成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在河道变宽处,河流流速更慢,泥沙容易淤积而成江心洲。所以B正确。
15.根据河流流经的地形应为山谷,即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由高处流向低处,从①线引水,可以自流,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最好,故A正确。
读我国某河流河道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6.与古河道相比,现今河道位置明显东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变暖
B.泥沙淤积
C.地质构造
D.人类活动
17.该河流河道变迁会
A.增加水资源
B.改变聚落分布
C.改善局部气候
D.减弱风沙侵蚀
【答案】16.C
17.B
【解析】16.气候变暖一般会造成蒸发加剧、水量减少、河道萎缩,但不会造成河道位置东移;泥沙淤积会抬高河床,但不会导致河道明显东移;读图可知,图中西部网格区为相对凸起区,中东部阴影区为相对凹陷区,地势西高东低,随着西部逐渐隆起,河流向东改道;依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人类活动导致河道明显东移。故选C。
17.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聚落(绿洲)主要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故河道变迁会改变聚落分布;河道变迁对增加水资源、改善局部气候、减弱风沙侵蚀影响不大。故选B。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19.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20.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答案】18.A
19.C
20.D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18.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图右方是北,左方是南,上方是西,下方是东,再依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上大下小,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可知河流是由右上方流向左下方,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是从西北向东南流。故本题选择A。
19.丁处通过一丘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不合理;丙处铁路直接穿过聚落,会干扰居民生活,阻塞聚落交通,不合理;乙处跨越河流,需要建桥,且是斜跨,工程造价高,不合理;甲处铁路通过的地区地形较平坦,距离聚落近,工程造价低,且有利于聚落经济的发展,合理。故本题选择C。
20.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看应该选择平坦开阔的高地;就水文特征看,要选择高地,不能在低洼地与河谷;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W、X、Y是符合的,Z地位于较狭窄的河谷沿岸,所以Z地最不适宜。故本题选择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规性考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的关系;能抓住图示的指向标判断方位;掌握聚落分布、地形和铁路线走向的关系;掌握地形和水文特征对野外露营地点选择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地区所示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理由是____。
(2)图中公路的走向是____向,将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____。
(3)在图④所示地区建水坝有何优势:____。
(4)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是____村,理由是____。
(5)甲乙两村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甲乙两村间拟建公路方案是____(选“②”或“③”)。
【答案】丘陵
地面起伏不大,海拔低于500米;
西北—东南
1:50000;
工程量小,储水量大;
丁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50
②
【解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类型、比例尺的分类、水库坝址的选择、影响聚落的因素、相对高度的计算、山区公路的选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
五大地形的判读:1)
高原: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2)平原:等高线稀疏平直,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3)山地:等高线很密集,海拔高度超过500米,地表坡度较陡,沟谷较深;4)丘陵: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低,200-500米,相对高度不高于100米,地表坡度平缓;5)盆地: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无标准,地表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可知,该地区地面起伏不大,海拔低于500米,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根据图中纬线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将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为1:50000。
(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建库,库容大;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防止漏水,诱发地震、滑坡;3.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减少搬迁量。读图可知,图④所在地区位于盆地的出口处,工程量小,储水量大。
(4)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一、
自然因素:1、地形、2、气候、3、河流、4、自然资源。二、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2、政治、3、军事、4、宗教、5、科技、6、旅游等。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丁村,理由是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更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5)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50米,甲村海拔高度为100米,乙村海拔高度为150米,则甲乙两村的相对高度是150-100=50米。甲乙两村间拟建公路方案是②,因为②地面起伏小,易于施工。
【点睛】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
五大地形的判读:1)
高原: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2)平原:等高线稀疏平直,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3)山地:等高线很密集,海拔高度超过500米,地表坡度较陡,沟谷较深;4)丘陵: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低,200-500米,相对高度不高于100米,地表坡度平缓;5)盆地: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无标准,地表四周高中间低。2
其他的小地形的判读:1)山顶:闭合曲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或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2)山脊:是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的部分;3)山谷(河谷):是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与山脊刚好相反,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4)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呈马鞍形,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沉积物,请你指出这些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粒径越来越小;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可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地点;谷地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也方便人们捕鱼和运输;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难度一般。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形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下切侵侵蚀,形成V形谷。
(2)河谷地区的河相沉积物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沉积物不断打磨,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成正相关,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流水速度逐渐变慢,搬运能力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因此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有棱有角;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小,无棱角、为光滑状;沉积物有严格分选。垂直方向上,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沉积物具有层理构造。
(3)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可以结合气候、农业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等进行分析。从环境看,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从资源看,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底中的河流,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河流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床中沉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河谷地带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及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