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的深山老林里,位于山脊的东面,受山区小气候影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深达2m,号称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下图为双峰林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双峰林场降雪较多的原因是(
)
A.离海洋近,冷湿空气到达早
B.山地地形,海拔高,空气湿度较大
C.距冬季风源地更近,冰雪来源丰富
D.凝结核较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2.推测双峰林场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3月
D.6月
【答案】1.B
2.C
【解析】1.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双峰林场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冷空气到达较迟,离海洋近,暖湿水汽更充足,降水更丰富,AC错;该地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当南北气流在此交汇时,容易形成降水,降雪时间较早,B正确;该地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凝结核较少,D错。故选B。
2.双峰林场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结合选项可知,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6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积雪最厚,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降雪的条件:一是气温低、二是水汽饱和、三是空气里有凝结核。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
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
)
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
B.航行速度变快
C.亚速尔高压最弱
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4.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
)
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
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
【答案】3.B
4.B
【解析】3.亚速尔群岛停靠的时间为4月16-17日,该时间段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变长,则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长,A错误。从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变快,B正确。亚速尔高冬季势力最弱,C错误。4月16-17日虽然太阳直射点北移,但学生测量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错误。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主要夏季影响加勒比海附近海域,3-4月份较少,A错误。3一4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位置偏南,大部分路段多位于西风,风浪较大,而加勒比海海域封闭
,风浪相对较小,B正确。C错误。3-4月份中低纬度海域水温较高,无冰山分布,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日影转过的角度和昼夜长短相关,昼越长,日影转过的角度越大。夏至日日出最东北,日落最西北,当然阴影转动角度最大,离夏至日越近,角度越大。
哈雷研究站是英国建在南极洲威德尔海150米厚的漂浮冰架上,用以监测南极大气变化以及太空气象的国际研究平台。该站由8个相互连接的车厢状建筑物组成,每个“车厢”有伸缩的可同步移动的腿支撑。完成下面小题。
5.相比南极大陆考察站,哈雷研究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狂风肆虐
B.浮冰移动
C.酷寒考验
D.暴雪侵袭
6.“车厢”底部安装伸缩腿是为了(
)
A.防风雪
B.防渗水
C.防冻融
D.防滑动
【答案】5.B
6.A
【解析】5.由材料知:哈雷研究站是英国建在南极洲威德尔海150米厚的漂浮冰架上,浮冰会发生移动,对考察站的安全带来威胁,故B正确,相对南极大陆,这里暴风雪少、气温相对高,故排除A、C、D
。
6.“车厢底部安装伸缩腿,主要是适应风雪的变化,同时也为拆解转移提供便利,可以根据积雪的高低进行调节,同时可以根据风力大小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变化而设计,故A正确。防滑动、防渗水、防冻融不是主要的原因,故选A,排除B、C、D。
【点睛】
南极的自然地理特征(一)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二)冰雪高原、世界最大的冰库;(三)白色的沙漠:
常年为极地高气压控制,酷寒、干燥和烈风的气候--属典型的冰原气候,有白色沙漠之称。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8.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9.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7.C
8.D
9.B
【解析】7.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
8.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9.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冬季,地面对于大气是冷源,再加上冬季黑夜长,夜间辐射降温更加明显,所以冬季辐射逆温更明显。
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近地面的能见度下降时,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广东某地某次大雾前后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露点温度差(气温与露点的差值)以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最容易出现雾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3-T4
C.T5-T6
D.T7-T8
11.雾发生时的气象特征是(
)
A.气压升高,利于空气对流
B.露点温度差较低,利于水汽蒸发
C.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
D.相对湿度不断上升,达饱和状态
【答案】10.D
11.C
【解析】10.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100%,说明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出现雾;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且其绝对值最大,说明气温已低于露点,空气中水汽达过饱和,水汽能凝结成水滴,D符合题意。故选D。
11.结合上题分析,T7-T8时间段最容易出现雾,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气压较高,但变化不大,A错误;由右图可知,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但其绝对值较大,且此时水汽达过饱和,不利于水汽蒸发,B错误;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C正确;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到100%后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下垫面冷,空气与下垫面温差大,空气受冷凝结)。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大气稳定(风小、逆温)。
读我国某山脉年均温18°C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该山脉的走向为(
)
A.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13.造成图中A、B两地海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海远近
②纬度
③坡向
④天气
⑤植被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①
【答案】12.A
13.B
【解析】12.读年均温18°C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南北方向的坐标数值大,该山脉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距离远,则该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A正确,BCD错误。故该题选A。
13.读图等温线在B处分布的海拔比A处低,则表明同一海拔B所在的山坡比A温度低。读图B位于东北侧,A位于西南侧,距离海洋的远近主要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小,①错误;B纬度比A高,气温低,②正确;B处于阴坡,A处于阳坡,A的温度高于B,③正确;B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低,④对;植被状况对气温影响小,⑤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坐标图的判读,注意南侧和东侧的比例尺不同,依据山脉不同方向的距离判断其走向。
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B.总云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C.总云量整体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
D.图中总云量最小值为42,最大值为64
15.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答案】14.C
15.B
16.C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气流沿东南部河谷上升,易成云致雨(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易成云致雨),西南季风影响东南部降水大于西北部,云量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故A错误。云量没有体现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性,故B错误。东南部降水大于西北部,云量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故C正确。云量等值线最小值为42,云量等值线最大值为64,等值线差距为2,云量最小值应小于42,大于40,云量最大值应大于64,小于66,故D错误。故选C。
15.甲地的云量小于乙地,日照时数应该大于乙地,故A不符合题意。多云的天气和少云的天气相比,多云的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故B正确。云量多,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湿度较大,降水肯定也会多一些,故C不符合题意。云量多,丁地等值线比丙地更密集,因此丁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丙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读图可知,乙地等值线向低值弯曲,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中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原则,说明其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阴雨天多,再结合其位于我国西南,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等值线向北弯曲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与附近地区的差异不大;当地的季风既有西南季风也有东北季风,但是只有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等值线向北弯曲明显,故最主要原因是地形,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因此解题关键在于对等值线规律的判读和理解,要能够熟练运用等值线判读规律中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密大疏小”等原则。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年气候资料统计图,图中月均温累加值是指当月平均气温与该月以前各月月均温累加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推测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8.下列有关乙地气候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B.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25℃
C.乙地最冷月为3月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
【答案】17.C
18.B
【解析】17.甲地年降水量大于700
毫米,季节变化小;1
月均温在0
℃以上,7
月均温在
20
℃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
读图可知,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25
℃。乙地最冷月为1月;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的有关知识。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最高频的考点,要认真掌握。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种风及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可能为1月份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0.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9.D
20.A
【解析】19.图中显示南亚和东亚地区盛行偏南风,此时可能是北半球夏季,A错误;图中A、B、C三种风分别是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其中,东南信风常年存在,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B错误;东南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不易出现降水,C错误;图中B西南季风是C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
20.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吹来,从图中看该季节风从海洋吹来,可判断出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A正确;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B错误;亚洲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C错误;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夏季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如图中的B。
二、非选择题
21.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____。在其控制下的非洲降水____(多或少)
(3)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
(4)图1中甲表示北半球____季节。判断依据是____。
(5)D处气候特征是____,因为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是____。
(6)下图中表示C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
【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多雨
(2)
东北风
少
(3)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副高与西风交替控制
(4)
夏
气压带北移
(5)
炎热少雨
副热带高压控制
(6)丙
【解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根据图片,A气压带形成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因此全年高温多雨。
(2)B地地处0°--30°N之间,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气流逐渐升温,不易形成降水,故在其控制下的非洲降水较少。
(3)据图可知,C为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图1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完全位于赤道以北,太阳直射北半球,应为夏至过后不久,故对应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
(5)根据图片,D地位于非洲大陆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形成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6)根据图片,甲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为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故为丙。
22.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B______。
(2)图中C、D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区是______(填字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区是_____(填字母)。
(3)简述C、D两地区气候的特征。
(4)分析C地区气候类型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答案】(1)
热带沙漠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
C
D
(3)C地区终年高温多雨;D地区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平原面积广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亚马孙平原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南美洲的气候类型,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A地区处在23°26′S~30°S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B地区为安第斯山脉,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2)C气候区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D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3)由第(2)问可知,C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D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分干季和湿季。
(4)C地区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的原因从平原面积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三面环山(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位于热带的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沿岸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再加上地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多降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的深山老林里,位于山脊的东面,受山区小气候影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深达2m,号称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下图为双峰林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双峰林场降雪较多的原因是(
)
A.离海洋近,冷湿空气到达早
B.山地地形,海拔高,空气湿度较大
C.距冬季风源地更近,冰雪来源丰富
D.凝结核较多,有利于水汽凝结
2.推测双峰林场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3月
D.6月
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
)
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
B.航行速度变快
C.亚速尔高压最弱
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4.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
)
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
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
哈雷研究站是英国建在南极洲威德尔海150米厚的漂浮冰架上,用以监测南极大气变化以及太空气象的国际研究平台。该站由8个相互连接的车厢状建筑物组成,每个“车厢”有伸缩的可同步移动的腿支撑。完成下面小题。
5.相比南极大陆考察站,哈雷研究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狂风肆虐
B.浮冰移动
C.酷寒考验
D.暴雪侵袭
6.“车厢”底部安装伸缩腿是为了(
)
A.防风雪
B.防渗水
C.防冻融
D.防滑动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8.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9.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近地面的能见度下降时,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广东某地某次大雾前后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露点温度差(气温与露点的差值)以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最容易出现雾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3-T4
C.T5-T6
D.T7-T8
11.雾发生时的气象特征是(
)
A.气压升高,利于空气对流
B.露点温度差较低,利于水汽蒸发
C.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
D.相对湿度不断上升,达饱和状态
读我国某山脉年均温18°C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该山脉的走向为(
)
A.东北—西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13.造成图中A、B两地海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海远近
②纬度
③坡向
④天气
⑤植被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①
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B.总云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C.总云量整体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
D.图中总云量最小值为42,最大值为64
15.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年气候资料统计图,图中月均温累加值是指当月平均气温与该月以前各月月均温累加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推测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8.下列有关乙地气候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B.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25℃
C.乙地最冷月为3月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种风及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可能为1月份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0.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二、非选择题
21.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____。在其控制下的非洲降水____(多或少)
(3)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
(4)图1中甲表示北半球____季节。判断依据是____。
(5)D处气候特征是____,因为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是____。
(6)下图中表示C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
22.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B______。
(2)图中C、D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区是______(填字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区是_____(填字母)。
(3)简述C、D两地区气候的特征。
(4)分析C地区气候类型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