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2.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
【答案】1.B
2.D
【解析】1.印度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来自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图示其他地区的植被均为森林,而甲地的植被为草原,表明甲地降水比其他地区少,A错误。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B正确。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与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不符,CD错误。故选B。
2.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而①地由于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势起伏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这种自然带分布特点既不符合纬度地带性,也不符合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而是地方性分异规律,AB错误,D正确。垂直地带性是指在同一山体的不同海拔,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的自然带出现不同,与本题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D。
【点睛】纬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自然带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干湿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自然带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水热,自然带随等高线延伸,随高度变化。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4.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答案】3.B
4.C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可以推测,日温差较大时,多为晴朗天气,光照强,枫叶中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颜色浓艳,所以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风力、地形、土壤对日温差影响小,与枫叶变红程度没有正相关关系,ACD错误。故选B。
4.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枫叶变红较早,根据材料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而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夏秋季节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红叶持续时间更长,C项正确;西北坡和东北坡为夏秋季节的背风坡,降水少,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AB错误;辽宁东部山区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坡的降水较东南坡少,干瘪较东南坡早,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以此并结合辽宁省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即可知枫叶的变红早晚及持续时间。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6.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答案】5.C
6.A
【解析】5.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故选C。
6.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约为(
)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8.太白山上海拔3500—3700米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7.B
8.D
【解析】7.图中虚线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找出最高点,然后向横轴做垂线,交点即为所求海拔高度,约为1300米,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
8.太白山位于秦岭主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没有冰雪带,A错误;读图3500-3700高度段,坡度面积小,说明其坡度较陡,B错误;在接近3800米处,坡地面积为0,为山顶,因此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但晴天多,光照时间较长,故C错误;由图可知海拔3500—3700米坡地面积小,生物生存的范围小,加上山顶区水热条件差,因此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D正确。故选D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为读图,注意横轴、纵轴分别代表的内容。图中虚线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图中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的大小与坡度是负相关的关系。就本题而言,坡地面积、水热条件是影响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东部、赤道与3°S之间。下图示意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乞力马扎罗山迎风坡水汽主要来自(
)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0.推测甲自然带为(
)
A.荒漠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草甸草原
D.针阔混交林
【答案】9.D
10.B
【解析】9.结合材料信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东部、赤道与3°S之间,位于南半球。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山脉南侧为迎风坡,结合世界大洋分布可知,其水汽主要来自赤道以南的南印度洋,D正确,ABC错。故选D。
10.甲上部为落叶阔叶林,其下部为热带疏林草原,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甲应为常绿阔叶林(其海拔较其上部落叶阔叶林更低,热量较好,应为常绿林。其水分条件较下部的热带疏林草原更好,植被应为森林),B正确。其植被应为森林而不是草原,AC错。针阔混交林分布海拔应较落叶阔叶林更高,D错。故选B。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④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答案】11.B
12.B
【解析】11.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故选B。
12.因为中纬度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显著,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特点,因此从沿海到内陆的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A、C、D错误。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体现的更明显,B正确。故选B。
【点睛】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例如,在我国沿北纬40°纬线,从沿海到内陆,随着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贡嘎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图Ⅰ为贡嘎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图Ⅱ为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与东坡相比,西坡(
)
A.光照条件好,同一自然带上界低
B.基带海拔高,自然带种类少
C.地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
D.地处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14.A河流域多发泥石流灾害,原因是(
)
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
②地质史上冰川运动活跃,谷坡、谷底多松散碎屑物
③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B
14.D
【解析】13.由材料中图Ⅱ可看出,西坡基带海拔较高,自然带种类少,B正确;西坡同一自然带上界高,A错误;由图Ⅱ并结合图Ⅰ可知,西坡雪线高,主要是因为西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D错误。故选B。
14.泥石流发生需要考虑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该地海拔较高,冰川活动频繁,谷坡、谷底多松散碎屑物,②正确;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易携带大量泥沙形成泥石流,④正确;该地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①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③错误。D项的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同一山体雪线高低的因素:一般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一般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水平方向上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6.与甲山地相比,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丙山地(
)
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降水较少
D.距海较远
【答案】15.A
16.B
【解析】15.读图根据基带可推知,甲山地位于亚热带,乙山地位于温带,丙山地位于亚寒带,丁山地位于寒带,因此,水平方向上自然带呈现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热量是主导因素,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垂直方向更替,B错;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C错;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D错。故选A。
16.承接上题分析,根据基带的自然带可推知不同山地所处的温度带,进而推知所处的纬度位置。甲山地位于亚热带,纬度较低,丙山地位于亚寒带,纬度较高。可见,与甲山地相比,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丙山地纬度较高,水热状况垂直差异更小,B正确;四地的海拔相同,A错误。垂直自然带多少主要受纬度、相对高度、坡向、坡度影响,降水多少和距海远近不是造成两地垂直自然带类型多少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2)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3)坡向: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自然带谱可能会较多;阴坡和背风坡可能会少。(4)坡度:适当的坡度有利于增加自然带谱。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低于N山的是(
)
A.海拔
B.气温
C.气压
D.光照
18.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
)
A.1月,东坡
B.1月,西坡
C.7月,东坡
D.7月,西坡
【答案】17.C
18.A
【解析】17.由图可知M地纬度低,N地纬度高,M地处在信风带,且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所以雪线高;N地位于西风带内,其西坡降水量多,所以雪线相对低,因此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海拔应该是M高于N地;A错误;同时注意雪线处的积雪消融量与降雪量相等,气温大致为夏季的0°C,所以两地的雪线处气温相差不大,因此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与N山的气温应相等,B错误;M处雪线高于N处,地势高处气压较低,因此雪线处的多年气压平均数据应该是M低于N地,C正确;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的雪线高于N山,但M山纬度低,昼长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光照条件应比M山高于N山,D错误。故选C。
18.N山位于南纬40°以南地区,处于盛行西风带内,西坡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而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西坡的雪较低。而同一山地中,夏季气温高,所以雪线上长升,冬季气温低,所以雪线下降,雪线低。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1月份,坡向是东坡,A正确;西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因此西坡雪线低于东坡,B错误;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会降低,此时应是一年中雪线较低的时间,C错误;7月西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会降低,因此7月的西坡不是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D错误。故选A。
【点睛】雪线高低与降水量和气温有关:①气温:气温高,雪线低;纬度高低影响温度不同,影响雪线;②降水:根据当地气候特征情况,降水多的,雪线低;干旱地区,降水少的雪线高;③地形: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一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0.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答案】19.B
20.A
【解析】19.从图中可以看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分布在1000—2800m,垂直分布高差小,而且面积占比也小,B正确,A、C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分布面积占比最大处位于600—800m,海拔低,太行山区针叶林分布面积占比最大处位于2200—2400m,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B。
20.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垂直分异更明显,故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正确,B、D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错误。故选A。
【点睛】读懂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再根据图例,仔细分析各种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答案】(1)林外土壤温度常年高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差异大,秋冬季差异小;林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林内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
(2)哀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森林茂密,树叶面积大且冬季不落,积雪多时,树冠易被大雪压断。
(3)极端降雪是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幅度大;积雪覆盖地面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烈;融雪吸收了大量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降温。
(4)大雪导致林冠大面积受损,森林覆盖率减小;(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快;夜晚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温度下降快。
【解析】本题以我国哀牢山地区2015年发生的极端降雪事件为情境,结合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示意图,主要考查极端降雪事件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温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森林对林下的土壤保温作用显著,由土壤温度曲线图可知,林外土壤温度常年低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远,说明温度差异大,秋冬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近,说明温度差异小。林外没有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大,而林内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小。同时,通过保温作用,森林对土壤温度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使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
(2)由材料信息可知,哀牢山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该地森林异常茂密,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树冠大,落叶少,枝叶繁茂,发生极端降雪事件后,树冠极易积雪,当树木上的积雪不断积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断树枝,对树木造成破坏。
(3)极端降雪事件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强烈,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大量降雪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导致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下降;积雪融化过程中吸收了土壤和空气中热量,导致地温难以升高;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也会使土壤温度下降。
(4)由图可知,森林对林下土壤的保温作用显著,但2015年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使树冠受损严重,进而导致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土壤获得的光照增多,地温上升明显,夜晚地面又缺少树冠的保温作用,导致土壤温度降温又快,从而使土壤的日较差增大。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全新世不同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下表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地质时代
洪积扇
区域气候
地壳运动
期次
面积
最大垂直断距
强弱
全新世
晚期
Ⅲ期洪积扇
较小
冷、干
2.3米
较弱
中期
Ⅱ期洪积扇
较大
暖、湿
1.5米
弱
早期
Ⅰ期洪积扇
大
暖、干
大于24米
强
注:断距是指断层两侧岩石相对移开的距离。
(1)从地形、植被方面,比较大青山南北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与北坡相比,说明大青山南坡发育众多洪积扇的原因。
(3)分别与Ⅰ期、Ⅱ期相比,分析Ⅲ期洪积扇发育面积较小的原因。
【答案】(1)大青山南坡多断层,以山地为主,连接平原,地形起伏大,降水较丰富,植被以落叶林为主;大青山北坡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地形起伏小,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2)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沟谷发育较多;南坡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
(3)与Ⅰ期相比:Ⅲ期大青山山体抬升幅度小,河流流速较慢。与Ⅱ期相比:Ⅲ期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小;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的碎屑物质少。
【解析】本大题以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流水沉积地貌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据材料分析可知,大青山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多断层,以山地为主,连接平原,落差大,地形起伏大,夏季东南方向过来的水汽在大青山南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丰富,地处温带地区,植被以落叶林为主;大青山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地形起伏小,处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2)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大青山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发育成河流、沟谷;南坡以山地为主,连接平原,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碎屑物质少,在出山口处易发育众多洪积扇;而北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河流、沟谷发育少,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地形起伏小,河流流速较慢,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能力弱,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的碎屑物质少,发育的洪积扇少。
(3)洪积扇的大小和地势高低、河流流速有关。从表中的信息可知,Ⅲ期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冷干(降水较少),构造活动较弱;与Ⅱ期相比,Ⅲ期降水少,导致河水流量小,不利于洪积扇的形成发育;与Ⅰ期相比,Ⅲ期较弱的构造活动,使山体抬升速率减慢,水流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能力弱,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的碎屑物质少,导致了Ⅲ期洪积扇发育面积较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2.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4.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6.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约为(
)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8.太白山上海拔3500—3700米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东部、赤道与3°S之间。下图示意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乞力马扎罗山迎风坡水汽主要来自(
)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0.推测甲自然带为(
)
A.荒漠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草甸草原
D.针阔混交林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贡嘎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图Ⅰ为贡嘎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图Ⅱ为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与东坡相比,西坡(
)
A.光照条件好,同一自然带上界低
B.基带海拔高,自然带种类少
C.地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
D.地处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14.A河流域多发泥石流灾害,原因是(
)
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
②地质史上冰川运动活跃,谷坡、谷底多松散碎屑物
③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水平方向上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6.与甲山地相比,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丙山地(
)
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降水较少
D.距海较远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低于N山的是(
)
A.海拔
B.气温
C.气压
D.光照
18.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
)
A.1月,东坡
B.1月,西坡
C.7月,东坡
D.7月,西坡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一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0.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全新世不同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下表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地质时代
洪积扇
区域气候
地壳运动
期次
面积
最大垂直断距
强弱
全新世
晚期
Ⅲ期洪积扇
较小
冷、干
2.3米
较弱
中期
Ⅱ期洪积扇
较大
暖、湿
1.5米
弱
早期
Ⅰ期洪积扇
大
暖、干
大于24米
强
注:断距是指断层两侧岩石相对移开的距离。
(1)从地形、植被方面,比较大青山南北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与北坡相比,说明大青山南坡发育众多洪积扇的原因。
(3)分别与Ⅰ期、Ⅱ期相比,分析Ⅲ期洪积扇发育面积较小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