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0A、0B为日界线,0点为极点,在P点看北极星高度为7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N,135°W
B.20°N,0°
C.20°S,135°W
D.20°S,0°
2.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
)
A.缩小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B.扩大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缩小期间,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D.扩大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答案】1.A
2.B
【解析】1.在P点看北极星高度为70°,所以当地纬度为70°N。P点以北白昼时间是24小时,为极昼,所以直射点纬度为20°N。图中OB为180°,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所以日界线OA45°E为0点,故135°W为正午12时。综合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0°N,135°W),A正确。故选A。
2.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缩小期间,说明北极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南移靠近赤道,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长,南京昼夜接近等长,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小,AC错误。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扩大期间,说明北极极昼范围增大,太阳直射点北移靠近北回归线,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物影长度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极地极昼或极夜的外围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P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由M日至P日,北极点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5.有关图中a、b两点(大气上界)的日照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
B.aC.a=b
D.不能确定
【答案】3.C
4.A
5.C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出现极夜现象,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北极点地区从秋分日到春分日之间出现极夜现象,所以P日为秋分日,a所在日为春分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根据材料信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出现极夜现象,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M日时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各纬度分布地区最大,所以M日表示夏至日,北极点地区从秋分日到春分日之间出现极夜现象,所以P日为秋分日,由M日至P日,即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极点正确太阳高度逐渐降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递减,A正确;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北极点都是极昼现象,白昼长短无变化,B错误;北极点的海陆位置不会变化,C错误;天气状况不稳定,不会导致北极点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递减,D错误。故选A。
5.根据材料信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出现极夜现象,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北极点地区从秋分日到春分日之间出现极夜现象,所以b点所在日为秋分日,a所在日为春分日,a、b两点所在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所以a、b两点(大气上界)的日照时数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短:对于同一个地方,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辐射强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日照时数就越多,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大。
下图为南半球四地在12月22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
7.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6.D
7.C
【解析】6.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是南半球四地冬至日(12月22日)当天太阳视运动轨迹,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则图中①为南,③为北,甲地正午太阳太阳位于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说明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不远处;乙地太阳始终位于地平面以上,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南极圈以内;丙地有阳光直射现象,因此位于南回归线上;丁地太阳始终位于地平面以上,且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位于南极点。由此判断,四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丁、乙、甲、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一个人的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取决于太阳在地面之上的方位角日变化幅度,与当地昼长有密切关系,一天之中,白昼越长,太阳在地面之上的方位角变化越大,则人的身影在地面旋转的角度越大。前题分析判断可知,四地均位于南半球,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丁、乙、甲、丙,冬至日时昼长向南递增,则丙地昼长最短,太阳在地面之上的方位角变化最小,因此站立在四点的四个人的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丙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出现极昼的极点一天太阳均在正北(南极点)或正南(北极点);出现极昼的非极点地区一天中太阳会依次位于当地的所有方位。
我国住宅小区的阳台上多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通过调节绳索长度让晾衣架上的衣物得到充足的太阳照射(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北半球夏季,下列城市中晾衣架绳索下放长度最大的是(
)
A.沈阳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9.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该城市可能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天津
D.北京
【答案】8.C
9.A
【解析】8.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线照射到阳台的地面面积越小,照射阳台地面向上的高度也就越小,晾衣架需要下放的绳索长度越大。选项中的城市,上海的纬度最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绳索下放长度也应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说明此时该城市地方时为12时,利用该城市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1小时,可算出该城市经度为105°E。选项中各城市,只有兰州的经度最接近105°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的用法: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则用“+”
)。
一桥飞架粤港澳,天堑变通途!下图为摄于2019年10月24日9时的港珠澳大桥当地日出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片拍摄时,再过多长时间全球大致处于同一个日期(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2\12小时
11.图中轮船航行的方向是(
)
A.偏南
B.偏北
C.偏西
D.偏东
12.此后三个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北京的日出时间先推迟再提前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南半球极昼范围先减小再增大
【答案】10.C
11.B
12.B
【解析】10.180°经线为24点时,全球大致处于同一个日期。图片拍摄时,北京时间是9点,此时180°经线是13点,再过11个小时才到24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10月2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广东地区日出东南,正午之前,太阳都位于东南方向不断向正南方向移动,读图可知,轮船行航向为偏北,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10月24日到1月24日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A错误;北京的昼长先变小后变大,因此日出时间先推迟后提前,B正确;中间经过近日点,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错误;南半球极昼范围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日界线与日期判读
(1)自然日界线(即子夜日界线)是地方时为零时(24时)的经线,与人文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共同把全球分成两天。
(2)自然日界线和人文日界线的判断
顺地球自转方向,若是由旧的一天到新的一天,则为自然日界线;若是由新的一天退回到了前一天,则为人文日界线。
(3)自然日界线是一条时时刻刻都在移动的线,与地球的运动方向相反(自东向西),跨越自然日界线日期的变化为自西向东加一天,自东向西减一天,与人文日界线相反。
(4)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当180为0:00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伊朗首都德黑兰(35°45'N,51°30'E)夏季白天炎热干旱,晚上天气清凉;冬季冷凉、干燥。某设计公司在德黑兰建造了一座“追日屋”,房间可旋转,外观像木盒,前后两面为活动玻璃门窗。下图示意“追日屋”的房间旋转状态景观(图中①②③为同一房间的不同旋转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房间旋转的顺序、季节和时段的搭配,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冬季6—12时
B.①→②→③ 夏季12—18时
C.③→②→① 秋季12—18时
D.③→②→① 春季6—12时
14.当德黑兰“追日屋”朝向为②状态时,6月22日悉尼(33°51'S,151°12'E)“追日屋”的朝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答案】13.D
14.C
【解析】13.①时房间朝南,说明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②时房间朝向东南,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③时房间朝向东,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方,根据太阳日运动轨迹判断房间旋转顺序为③→②→①,AB错误;时间段可能为上午时间段6—12时,C错误、D正确。故选D。
14.德黑兰“追日屋”朝向为②状态时,当地时间为上午;悉尼与德黑兰两地经度相差约100°,通过计算可知,悉尼地方时比德黑兰早约7个小时,故悉尼(33°51'S
,151°12'E)此时的时间为6月22日下午,太阳应偏西,AD错误;6月22日,悉尼地处南半球,昼较短,从下午到日落,太阳位于悉尼的西北方,故悉尼的“追日屋”朝向西北,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东方日出,西方日落。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30°S
D.30°N
16.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昼夜均分
【答案】15.A
16.B
【解析】15.读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既有朝向正南,也有朝向正北,表明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影长为0的时候直射),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内,CD错。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只有少数时间朝向正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A正确,B错。故选A。
16.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接近冬至日。而郑州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一年最大值,A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正值冬季,郑州该季节受西北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B正确,C错误;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明确某地正午太阳的方位,如果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于该地所在纬度以南,则正午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正头顶)偏正南方天空,正午日影则朝向正北。如果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于该地所在纬度以北,则正午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正头顶)偏正北方天空,正午日影则朝向正南。
下图示意北半球极昼面积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节气正确的是(
)
A.甲—春分
B.乙—夏至
C.丙—秋分
D.丁—冬至
18.从甲到丙阶段(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北京的白昼逐渐增长
C.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差值逐渐缩小
D.极昼面积从北极圈到北极点逐渐扩大
【答案】17.A
18.B
【解析】17.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极昼面积为0,图中甲之后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增大,所以图中甲为春分,A正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极昼面积最大,据图可判断丙对应夏至,BC错误;冬至时北半球没有极昼面积,D错误。故选A。
18.从甲到丙阶段,正是从春分到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A项错误,北京的白昼逐渐增长,B项正确。此阶段北半球各地(除发生极昼的地区外)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增大,南半球各地(除发生极夜的地区外)黑夜渐长,白昼渐短,昼夜长短差值也不断增大,赤道地区永远是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差值没有变化,C项错误。北极地区发生极昼时,极昼范围从北极点开始向北极圈扩大,过了夏至日,从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昼夜长短及变化的判断:太阳直射哪一个半球,哪一个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地区之外,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外一个半球则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移动,哪一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图示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芒种到白露期间(
)
A.芜湖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济南市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西沙永暑岛(9°37'N)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20.图示“二十四节气”中,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个节气日日期都相差180天
B.芜湖市两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济南市两日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
【答案】19.C
20.D
【解析】19.芒种到白露期间,从芒种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之后到白露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芜湖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这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时较快,7月初远日点时较慢,芒种到白露之间有7月初,所以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B错误;北半球在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夏至和冬至昼夜长短的差值最大,芒种到夏至期间,昼夜长短差值增大,夏至之后到白露昼夜长短差值减小,C正确;芒种到白露期间,西沙永暑岛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所以正午旗杆影长是先变长,后变短,再变长,D错误。故选C。
20.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知,中心处为太阳,图中的黑点为节气,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例如夏至和冬至对称,清明和寒露对称,春分日和秋分日对称,可知除了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之外,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因为节气出现的时间不固定,例如夏至日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并不一定每次出现在6月22日,所以两个节气日日期相差180天说法错误,A错误;两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应该是两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而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日,除春秋分日之外都不是直射同一纬线,B错误;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也应该是两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而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日,除春秋分日之外都不是直射同一纬线,C错误;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济南市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济南市昼短夜长,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因太阳直射纬度相同,只是半球不同,所以济南市两日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D正确。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的判断方法:太阳直射哪一个半球,哪一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移动,哪一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另一个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冬至日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十年。
材料二:下图为“金砖五国轮廓图和会议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晨昏线位置示意图”。图中①、②、⑥、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特征____。
(2)B地位于C地的____方向,金砖五国轮廓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
(3)会议期间,厦门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为____,地球公转速度逐渐____。
(4)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节气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____。
(5)右图中PQ为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日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6)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____。
【答案】(1)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面积大;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2)
西南
南非
(3)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加快
(4)
夏至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5)
晨线
0°
(6)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解析】本题以金砖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地球运动,及地图和洋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图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
(1)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看出,从经纬度来看,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面积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半球,地处西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2)从图中经纬度位置来看,B地的经度约为45°W,纬度约为15°S,C地经度约为120°E,纬度约为40°N,据此可判断出B地位于C地的西南方向。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最大的应该是实际距离最小的国家,从材料中的图可看出,各国图上面积相差不大,但南非的国土面积最小,同样的图上距离代表的实际距离最短,所以金砖五国轮廓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南非。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会议期间是2017年9月3日至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厦门位于北半球,所以厦门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为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9月3日至5日,位于7月初(远日点)到1月初(近日点)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4)根据材料,“下图为“金砖五国轮廓图和会议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晨昏线位置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会议开幕时即9月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④位置与③位置之间时,9月3日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再结合图中①、②、⑥、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判断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5)根据材料可知,最后一个图的右图为会议开幕时晨昏线位置示意图,开幕时在9月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说明该图晨昏线的西边部分为夜半球,晨昏线东边部分为昼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图中晨昏线时,由黑夜进入到白昼,所以PQ为晨线。从图中可看出,Q点刚好为出现极夜现象的点,所以该日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6)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摩尔曼斯克港虽地处北极圈以北的寒带地区,但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作用的影响,成为终年不冻港。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段,该时段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将逐渐_________。
(2)在地球公转轨道①②③④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有_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在ABCD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_____和_____。
(4)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称为一个_____年。地球公转到A位置与B位置时,线速度较快的是位置_____。A、B、C、D这四个位置,哪个位置公转速度接近最快_____。
【答案】(1)
④
扩大
(2)①④
(3)
23?26′N(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B
D
(4)
恒星
B
C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读公转轨道图可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④段,此段时间内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逐渐北移,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应逐渐扩大。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在冬至日到春分日、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符合的是①和④;该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长。
(3)根据公转的轨道位置,A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在春秋二分时,即B、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一个恒星年;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为6月22日前后,B位置时为9月23日,A位置离7月初远日点近,线速度慢,B位置离7月初远,线速度较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0A、0B为日界线,0点为极点,在P点看北极星高度为7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N,135°W
B.20°N,0°
C.20°S,135°W
D.20°S,0°
2.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
)
A.缩小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B.扩大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缩小期间,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D.扩大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P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由M日至P日,北极点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5.有关图中a、b两点(大气上界)的日照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
B.aC.a=b
D.不能确定
下图为南半球四地在12月22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
7.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住宅小区的阳台上多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通过调节绳索长度让晾衣架上的衣物得到充足的太阳照射(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北半球夏季,下列城市中晾衣架绳索下放长度最大的是(
)
A.沈阳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9.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该城市可能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天津
D.北京
一桥飞架粤港澳,天堑变通途!下图为摄于2019年10月24日9时的港珠澳大桥当地日出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片拍摄时,再过多长时间全球大致处于同一个日期(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2\12小时
11.图中轮船航行的方向是(
)
A.偏南
B.偏北
C.偏西
D.偏东
12.此后三个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北京的日出时间先推迟再提前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南半球极昼范围先减小再增大
伊朗首都德黑兰(35°45'N,51°30'E)夏季白天炎热干旱,晚上天气清凉;冬季冷凉、干燥。某设计公司在德黑兰建造了一座“追日屋”,房间可旋转,外观像木盒,前后两面为活动玻璃门窗。下图示意“追日屋”的房间旋转状态景观(图中①②③为同一房间的不同旋转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房间旋转的顺序、季节和时段的搭配,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冬季6—12时
B.①→②→③ 夏季12—18时
C.③→②→① 秋季12—18时
D.③→②→① 春季6—12时
14.当德黑兰“追日屋”朝向为②状态时,6月22日悉尼(33°51'S,151°12'E)“追日屋”的朝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30°S
D.30°N
16.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昼夜均分
下图示意北半球极昼面积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节气正确的是(
)
A.甲—春分
B.乙—夏至
C.丙—秋分
D.丁—冬至
18.从甲到丙阶段(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北京的白昼逐渐增长
C.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差值逐渐缩小
D.极昼面积从北极圈到北极点逐渐扩大
图示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芒种到白露期间(
)
A.芜湖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济南市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西沙永暑岛(9°37'N)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20.图示“二十四节气”中,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个节气日日期都相差180天
B.芜湖市两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济南市两日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十年。
材料二:下图为“金砖五国轮廓图和会议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晨昏线位置示意图”。图中①、②、⑥、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特征____。
(2)B地位于C地的____方向,金砖五国轮廓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
(3)会议期间,厦门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为____,地球公转速度逐渐____。
(4)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节气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____。
(5)右图中PQ为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日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6)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____。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段,该时段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将逐渐_________。
(2)在地球公转轨道①②③④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有_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在ABCD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_____和_____。
(4)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称为一个_____年。地球公转到A位置与B位置时,线速度较快的是位置_____。A、B、C、D这四个位置,哪个位置公转速度接近最快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