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2.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答案】1.D
2.A
【解析】1.从图中看,该地在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太阳直射,可判断出该地位于0?~23.5?S之间,D正确;南半球温带地区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B错误;0?~23.5?N之间地区,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会达最大值,C错误。故选D。
2.从图中看Q点为12月22号,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答案】3.D
4.D
【解析】3.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越大。徐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结合上题可知,冬至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室内的面积S达最大值,此时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AB错误;且白昼也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下图表示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5.D
6.A
【解析】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图中①地昼夜等长,②③④地昼短夜长,因此②③④地位于南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除极昼区外,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除极夜区外,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读图可知,①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②地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③④地均昼短夜长,均位于南半球,但④地夜长大于③地,所以④地纬度高于③地。综上分析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①③④②,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以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影响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9月15日晚22时04分,“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来到了广袤苍凉的太空,接替它的“大姐”——“天宫一号”,开始守望神州大地。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已跨入第二阶段。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小题。
7.“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的公转线速度由快变慢
B.天津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
C.苏州日出(地方时)在6点以前
D.里约热内卢(22°54′S)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8.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右图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日地距平比最接近乙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7.C
8.D
【解析】本题以“天宫二号”发射为背景,涉及地球公转线速度、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及综合思维能力。
7.“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时为9月1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地球公转线速度在加快,A项错误;天津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B项错误;北半球昼长夜短,白天大于12h,故日出时间在6点以前,C项正确;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直射22°54′S,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D项错误。故选C。
8.依据题中信息,地球运行至近日点位置时日地距平比为负值,与日地平均距离差值最大,即图中a处;同理,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对应图中b处。“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即10月15日左右,实际日地距离接近且略小于日地平均距离,所以日地距平比为负值,即接近图中d处,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近日点、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情况,近日点为1月初,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远日点为7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慢。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时,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
A.日最短竿影长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10.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7°N
B.7°S
C.17°S
D.17°N
【答案】9.A
10.B
【解析】9.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tanH=竹竿长度/日最短竿影的长度。由材料可知,当地纬度为38°N,竹竿长度已知,观测到日最短竿影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正确。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日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白昼长度无关,B、C、D错误。故选A。
10.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7°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3/8
B.5/8
C.19/24
D.5/24
12.当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
)
A.北京人行道上影子朝向西北
B.巴西大部分地区是骄阳似火
C.索马里沿海地区盛行向岸风
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小麦
【答案】11.C
12.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日界线和日期的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1.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因此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时为北京时间21时57分,接近22时。则24时(0时)为150°E,150°E向东至180°为5日;其他时区为4日,因此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180°向东至150°E,也就是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战全球的330°/360°,最近的是19/24,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ABD排除。故选:C。
12.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为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此时为夏半年,北京日出东北,地方时为6时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向;当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为14时57,此时为北京夏季的上午,太阳位于东偏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A正确;巴西大部分地区此时应在18时以后,当地为冬季,日落早于18时,故其大部分地区已夜幕降临,B错误;索马里沿海地区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C错误;澳大利亚正值冬季,不是小麦的收获季节,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日期划分中有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界线,一条是人为确定的(即180度经线)。自然日期变更线就是当地地方时为零点的那一条经线,没有特定的经线。从自然日期变更线由西向东至180°经线这个范围就是日期新的一天。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左图所示日期与右图中哪一点所示日期相同(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CDOE四点的昼长排序正确的是(
)
A.C>D>O≥E
B.C=D>O>E
C.CD.C=D15.右图中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的时段是(
)
A.①一③
B.②一④
C.③一⑤
D.②一⑤
【答案】13.C
14.B
15.A
【解析】13.根据左图的光照特点可知,整个南极圈全部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为冬至日,①是夏至,②是秋分,③是冬至,④是春分,所以与右图③所示日期相同,所以答案C正确。
14.由于该日为冬至日,所以南半球昼长夜短,而C、D又处于同一纬线上,所以昼长相同,而O位于赤道,所以昼夜平分,所以答案B正确。
15.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是从夏至日,对应于图中的①点,一直到冬至日③,所以答案A正确。
【点睛】需要读懂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能够揭示物候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区
B.华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川渝地区
17.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光照
D.热量
【答案】16.C
17.D
【解析】16.根据图示节气,夏至日6月22日,大暑节气约是7月下旬,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指的是萤火虫出现,天气闷热,进入雨季。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C项正确。此时江淮地区是伏旱,A错。华南地区、川渝地区进入雨季的时间早,B、D错。故选C。
17.一般我国在9-11月份播种冬小麦,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高的地区,温度越低,热量越少,越应较早播种。河南、山东的纬度比北京低,热量条件比北京好,因此其冬小麦播种时间比北京晚,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故D项正确。
【点睛】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划分二十四节气,
每半个月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在一定条件
下对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19.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
A.昼夜温差小
B.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C.季节变化小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18.B
19.C
20.C
【解析】18.黄赤交角为24.24°时,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增大,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也增大,所以热带、寒带范围较现在大,温带范围较现在小,B正确,ACD错。故选B。
19.黄赤交角变动周期约4万年,并非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约4万年,①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最小纬度在赤道,即是0°,④错。故选C。
20.月球的黄赤交角远小于地球,其太阳直射的变化范围小,月球表面环境季节变化小,C正确。月球无大气层,其昼夜温差较地球更大,A错。月球存在黄赤交角,所以依然存在较小范围的极昼极夜现象,B错。月球依然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故选C。
【点睛】热带、寒带与黄赤交角变化情况相同,温度与黄赤交角变化情况相反。如: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南半球的节气为____,地球公转轨道接近____。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纬度、经度)是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求出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
(4)图中F地的夜长为____小时,地方时_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比较这一天E和F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E____F(大于、小于、等于)。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
【答案】(1)
冬至日
23°26′N
(2)
0°
20:00
(3)4
(4)
14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5)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大于
DE
(6)
C
F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有关知识。
(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为南半球的冬至日。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图中地方时为12点的为0°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0°)
(3)0°经线地方时是12: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0经线的地方时早8个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20:00。
(4)做辅助线:做过F点的纬线,昼弧占1/6,所以昼长1/6
12
2=4小时。日落时间为12+1/2昼长=14:00。
(5)读图可知: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递减,图中E和F两地,E距离北回归线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大于F。
(6)热带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包括DE,季节变化明显的是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包括CF。
【点睛】要注意在描述极昼地区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范围的时候,要注意“及其以”,不要写北极圈以北或北回归线以北。
22.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D位置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请在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适当位置分别用字母E、F表示近、远日点。
(3)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这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是城市是____。
(4)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____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填数字序号)
(5)A、B、C、D四天中,南宁二中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____,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答案】(1)如下图所示,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晨昏线及昼夜半球的分布情况,斜线表示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2)如下图所示,图中E点表示近日点所在的位置,F表示远日点所在的位置。
(3)
23°26'S
冬至
哈尔滨
海口
(4)
①
②
②③
(5)
B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本大题以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昼半球和没有被照亮的夜半球通过晨昏线平分开来,在图示D位置标晨昏线,晨昏线平分地球,过地心垂直向下。目前D位置西半边面向太阳为昼半球,东半边为夜半球,斜线表示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如下图所示。
(2)根据地球公转轨道图判断特殊节气位置,连接BD地心与日心,D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判断,A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近日点为1月初,在DA之间,靠近D位置。同理,B位置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判断,C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远日点在7月初,位于BC之间,靠近B位置。如下图所示。
(3)根据左右两侧地球位置中地心与日心连线判断,D位置太阳直射23°26'S,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哈尔滨纬度最高,昼最短,日出最晚,打开路灯最早;四城市中海口最靠近赤道,是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城市。
(4)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昼夜变化状况。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从春分日A到秋分日C位置,①和②期间属于这一区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即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也就是夏至日B到冬至日D,②和③期间属于这一区间。
(5)据前面分析可知,A、B、C、D分别对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南宁二中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即太阳直射点距离南宁二中最近的一天,也就是夏至日B,这天,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为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2.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下图表示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016年9月15日晚22时04分,“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来到了广袤苍凉的太空,接替它的“大姐”——“天宫一号”,开始守望神州大地。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已跨入第二阶段。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小题。
7.“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的公转线速度由快变慢
B.天津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
C.苏州日出(地方时)在6点以前
D.里约热内卢(22°54′S)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8.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右图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日地距平比最接近乙图中的(
)
A.a
B.b
C.c
D.d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时,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
A.日最短竿影长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10.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7°N
B.7°S
C.17°S
D.17°N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3/8
B.5/8
C.19/24
D.5/24
12.当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
)
A.北京人行道上影子朝向西北
B.巴西大部分地区是骄阳似火
C.索马里沿海地区盛行向岸风
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小麦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左图所示日期与右图中哪一点所示日期相同(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CDOE四点的昼长排序正确的是(
)
A.C>D>O≥E
B.C=D>O>E
C.CD.C=D15.右图中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的时段是(
)
A.①一③
B.②一④
C.③一⑤
D.②一⑤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能够揭示物候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区
B.华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川渝地区
17.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光照
D.热量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19.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
A.昼夜温差小
B.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C.季节变化小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南半球的节气为____,地球公转轨道接近____。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纬度、经度)是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求出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
(4)图中F地的夜长为____小时,地方时_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比较这一天E和F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E____F(大于、小于、等于)。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
22.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D位置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请在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适当位置分别用字母E、F表示近、远日点。
(3)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这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是城市是____。
(4)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____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填数字序号)
(5)A、B、C、D四天中,南宁二中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____,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