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9 14:52: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位于希腊莱斯沃斯岛(图1)西海岸的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分布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植被高大茂盛
C.冰川地貌广布
D.地壳稳定
2.推测石化森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熔岩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断层下陷-泥沙覆盖-石化作用-风化侵蚀
C.泥沙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地壳下陷-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图2中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可知,远古植物较为粗壮,表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植被高大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冰川地貌较少,B项正确,A、C项错误;该地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有火山喷发,地壳不稳定,D项错误。故选B。
2.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多火山活动,而石化森林地质公园中石化植物为火山岩石化残留物,故应是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快速将茂密的森林掩埋,从而将植物纤维与外界环境相隔绝,植物纤维在最佳条件下发生石化,随后随着地壳抬升,含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被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侵蚀,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1)根据地层厚度判断地壳运动过程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或沉积时间长,或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或沉积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2)根据地层形态判断地壳运动过程: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这种情况下,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能只看岩层形态。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对应的年代里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升高,中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层,等地壳隆起后,原沉积层被剥蚀殆尽;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地层遭受了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这是由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岩层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
“环崖丹霞”是一种独特的环状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往往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四川马边环崖丹霞以“环崖、顶平、壁陡、麓缓、无瀑”为特征。下左图为四川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图,右图为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丹霞地貌特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
B.“顶平”与构成基岩岩性无关
C.“壁陡”与地壳下沉关系密切
D.“麓缓”的形成主要受流水堆积影响
4.环崖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地壳抬升-流水下蚀-风化崩塌-流水侧蚀
B.重力崩塌-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C.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风化崩塌
D.流水下蚀-重力崩塌-流水侧蚀-地壳抬升
【答案】3.A
4.C
【解析】本题以环崖丹霞为背景,考查丹霞地貌特征的成因、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3.材料“基岩往往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结合右图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环崖”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图示河流曲流发育,故“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A正确;与构成基岩岩性松软,易被流失侵蚀,故“顶平”与构成基岩岩性有关,B错误;“壁陡”说明流水侵蚀严重,应该是地壳上升后侵蚀的结果,因此与地壳上升关系密切,C错误;“麓缓”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侵蚀减弱有关,D错误;故选A。
4.结合右图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流水侧蚀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增强,崖壁变陡;随着下蚀加深,岩石裂隙扩大,后受风化崩塌影响,形成环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第1题,流水侧蚀使河流弯曲,下蚀使河流变深;一般高处侵蚀低处堆积;第2题,;第3题,结合环崖、顶平、壁陡、麓缓的特征和环崖丹霞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
混杂岩是指由成分、时代、来源不同的岩块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地质体,它通常由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台湾山脉东部的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是(

A.俯冲和碰撞
B.抬升和张裂
C.风化和侵蚀
D.沉积和固结成岩
6.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B.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
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
D.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
【答案】5.A
6.D
【解析】5.由图可知,混杂岩处,洋壳向陆地板块一侧俯冲,碰撞挤压产生断裂抬升,A正确;图中是断裂后岩体上升,不是张裂,B错误;混杂岩形成后会受到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但这些外力作用不是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CD错误。故选A。
6.由图例可知,甲处地形为山地,岩石为板岩,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而页岩是沉积岩,故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是:沉积固结形成页岩,页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板岩,甲处受大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地,山地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故选D。
【点睛】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南极“绿洲”是指南极大陆上那些没有被冰封雪盖的露岩,印度洋沿岸的班戈地区就是南极赫赫有名的“绿洲”之一,它是一个由高高冰墙围绕成的像一个扇形屏风的山谷;谷内的岩石表面有许多蜂窝状窟窿;地面砾石表面有一层光泽的由盐类聚集而成的暗棕色外壳;谷内多沙丘,干燥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斜坡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盐霜;沙丘间偶见不冻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班戈谷内岩石表面蜂窝状窟窿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物理风化
B.冰川侵蚀
C.生物风化
D.风力侵蚀
8.推测班戈谷内部分湖泊不结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暗棕色外壳的砾石吸收较多的阳光
B.像扇形屏风的地形阻挡了寒冷气流
C.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
D.沿岸有温暖的洋流,水温较高
【答案】7.D
8.C
【解析】本题以南极“绿洲”为背景,考查影响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影响水体结冰的主要因素。
7.由题可知,班戈谷内没有积雪,说明风力强劲,大风将积雪吹蚀掉,因此岩石表面的蜂窝状窟窿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物理风化形成的是残积物构成的风化地貌,A项错误;班戈谷内没有植物,生物稀少,生物风化作用微弱,C错误;班戈谷内没有冰川,也就没有冰川侵蚀作用,B项错误。故选D。
8.覆盖白色盐霜的沙丘可为湖水提供可溶性盐分,导致湖水冰点(结冰温度)降低,湖泊不易结冰,C项正确。屏风状的山谷对当地风速影响较大,但在极寒的条件下,地形对湖水是否结冰影响不大,B项错误。暗棕色砾石虽然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但该地纬度高,吸收的热量不足以使湖泊不结冰,A项错误。班戈地区沿岸附近没有暖流流经,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第1题,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形成的地貌为整体性地貌,如花岗岩球状地貌;第2题,归纳总结影响水体结冰的主要因素纬度、地形、深度、流动速度、盐度、距陆地的远近等。
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盖时期。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100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所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洞内的冰柱、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图示意冰洞外部日均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洞穴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碎屑刨蚀
B.冰川融水溶蚀
C.岩层水平张裂
D.岩层断裂下陷
10.在自然状态下,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B
10.A
【解析】9.由材料可知,该洞穴所处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且洞内存在冰柱、冰瀑等景观。而冰柱、冰灌等是由冰川融水重新冻结形成,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据此可以推断,在地质历史时期,冰川融水流动过程中对石灰岩进行了溶蚀,形成了该地下洞穴,B项正确。冰川碎屑刨蚀一般形成的是口大肚小的地表回坑,而不是地下洞穴,A项错误;岩层水平张裂一般形成的是裂谷,C项错误;岩层断裂下陷一般形成的是谷地、低地,D项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冰洞是开口朝上的地下洞穴,因此,当洞外温度较低时,冷空气下沉,外部空气可以进入洞内进行空气交换;而当外部温度较高时,洞外暖空气会膨胀上升,难以进入洞穴。冰洞内冰柱、冰瀑等景观终年不化,说明洞内温度终年低于0℃;图中甲时段洞外温度最低,且在0℃以下,此时洞外冷空气能下沉进入洞穴,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A项正确。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温州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考察发现一处山坡上有大量呈球状的裸露花岗岩,另在山下的坡脚和坡麓发现大量碎屑堆积物。完成下列小题。
11.导致该地裸露的花岗岩多呈球状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熔岩冷凝
B.风化作用
C.流水磨蚀
D.冰川搬运
12.坡脚和坡麓的堆积物属于(

A.残积物
B.坡积物
C.洪积物
D.冲积物
13.堆积物成分可能主要有(

①石膏②石英③长石④云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1.B
12.B
13.B
【解析】11.花岗岩熔岩冷凝形成,但裸露的花岗岩,是由于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再受外力作用形成球状地貌,A错误;球状风化:岩石呈圆球状,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花岗岩、辉绿岩以及某些砂岩中,不同方向的裂隙切割岩体,水、气体及各种微生物等沿裂隙侵入,结果产生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由于裂隙交汇处岩块的表面积较大,风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相对也大,使岩块内部未受风化的部分呈球形,因此称球状风化,球状风化的风化碎屑物质被剥离以后,残留的球形岩块称为“石蛋”,花岗岩多呈球状属于风化作用,B正确;流水磨蚀多发生在流水地貌,C错误;冰川搬运多发生在高山地带,D错误;故选B。
12.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坡积物是风化基岩风化的产物,而残积物是侵蚀产物,A错误,B正确;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CD错误;故选B。
13.堆积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风化产物,石膏是硫酸钙,属于沉积岩成分,①不符合,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②③④符合,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张教授在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戈壁滩就是一个天然的‘玛瑙加工厂’——远古时期形成的岩石气孔和缝隙是它的模子,后期岩浆注入为玛瑙提供原料,周边矿物为其着色,①使其成为独立的个体,散落戈壁,②让它翻滚打磨,终成宝石。”左图为“戈壁上长满玛瑙的石头照片”,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为玛瑙形成提供“模子”的岩石按成因属(

A.甲
B.乙
C.丙
D.丁
15.①、②表述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流水作用
C.流水侵蚀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答案】14.A
15.D
【解析】本题以戈壁玛瑙为背景,考查岩石按成因的类型、地壳物质循环各个环节的地质作用。
14.材料“远古时期形成的岩石气孔和缝隙是它的模子”,说明岩石表面有气孔和缝隙,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可判断,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丙为岩浆,故玛瑙形成提供“模子”的岩石对应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根据第1题解析可知,喷出岩裸露地表,经过外力风化作用,岩石崩解破碎,玛瑙成为独立的个体,散落戈壁,故①对应风化作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故风力作用让它翻滚打磨,终成宝石,②对应风力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第1题,注意首先判断模子的岩石类型,再结合喷出岩生成特点排除;第2题,理解独立含义,锁定西北地区。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17.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
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
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答案】16.A
17.B
【解析】16.根据材料,精灵烟囱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凝灰岩由火山灰沉积形成)。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图中丁是岩浆。丙和戊都是岩浆岩,结合隆起信息可知,丙为侵入型岩浆岩,戊是喷出型岩浆岩。甲由沉积物形成,属于沉积岩,所以乙为变质岩。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侵蚀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形成凝灰岩)、风化侵蚀(注意材料信息: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所以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①②④,故选A。
17.图文信息表明,玄武岩位于“精灵烟囱”的顶部,图中显示,开凿的窑洞位于“精灵烟囱”中下部,因此,“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并不是开凿窑洞建设客栈的有利条件,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精灵烟囱”的组成主要是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帽子”是玄武岩,则中下部主要是凝灰岩,凝灰岩由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质固结成岩而成,大多质地疏松,易于开凿,是“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的有利条件,B正确;该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排水性能不是主要考虑问题,排除C;图中显示,当地岩体层理构造不明显,D错。故选B。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8.Q岩石形成前图示范围内最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有(

A.4次
B.3次
C.2次
D.1次
19.最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图示区域中(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答案】18.C
19.B
20.A
【解析】18.由图可知,Q岩石形成前弯曲的砂岩表层被侵蚀,图中断层右侧石灰岩所在岩层的顶部也发生过侵蚀,共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地表侵蚀过程。C正确。故选C。
19.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岩,故可能出现在与岩浆通道接触的石灰岩分布区。乙最可能形成大理岩,B正确。甲丙丁不是石灰岩,ACD错误。故选B。
20.Q岩石在最上层的砂岩形成之后形成,可判断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断层形成于甲岩层弯曲之后,与其弯曲无关;N岩浆喷发出地表后迅速冷凝,冷凝速度快于Р岩浆;图中显示岩浆岩形成在三个不同时期,共发生了三次岩浆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Q岩石在最上层的砂岩形成之后形成,可判断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甲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
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答案】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后;裸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其在地理课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的地理课程性质,反映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高考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考查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亮点。地质地貌形成过程是地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始终是最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注意材料信息“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由此可知,沙山沟两侧沙山所在区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抬升的影响,基岩出露地表,其裸露岩层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形成丘陵台地;而丘陵台地之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主要是颗粒细小的沉积物受风力作用的搬运和沉积,沙粒沉积于丘陵台地之上,形成沙山。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南岛东岸分布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从远处看像一条细细的飘带在大海中飘荡着,故得名玉带滩。调查发现,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不仅没有被海水冲毁,而且其高低、宽窄等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分布着森林,充满神奇色彩。下左图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右图示意玉带滩局部景观。
(1)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
(2)简述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
(2)河流注入海湾水量的变化、海水潮涨潮落、海水侵蚀和河流沉积强度的变化,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以海南岛沙滩半岛为背景,涉及海岸地貌、外力作用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1)依据材料,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玉带滩附近有几条河流入海,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不断的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使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
(2)读图可知,由于分别来自三条河的泥沙量不一致,使得玉帯滩不同区域的泥沙堆积侵蚀量各不相同,且河流水量有季节变化,输送的泥沙量也有所不同,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海水涨潮退潮,不断的侵蚀,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位于希腊莱斯沃斯岛(图1)西海岸的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分布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植被高大茂盛
C.冰川地貌广布
D.地壳稳定
2.推测石化森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熔岩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断层下陷-泥沙覆盖-石化作用-风化侵蚀
C.泥沙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地壳下陷-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环崖丹霞”是一种独特的环状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往往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四川马边环崖丹霞以“环崖、顶平、壁陡、麓缓、无瀑”为特征。下左图为四川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图,右图为马边环崖丹霞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丹霞地貌特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
B.“顶平”与构成基岩岩性无关
C.“壁陡”与地壳下沉关系密切
D.“麓缓”的形成主要受流水堆积影响
4.环崖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地壳抬升-流水下蚀-风化崩塌-流水侧蚀
B.重力崩塌-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C.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风化崩塌
D.流水下蚀-重力崩塌-流水侧蚀-地壳抬升
混杂岩是指由成分、时代、来源不同的岩块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地质体,它通常由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台湾山脉东部的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是(

A.俯冲和碰撞
B.抬升和张裂
C.风化和侵蚀
D.沉积和固结成岩
6.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B.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
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
D.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
南极“绿洲”是指南极大陆上那些没有被冰封雪盖的露岩,印度洋沿岸的班戈地区就是南极赫赫有名的“绿洲”之一,它是一个由高高冰墙围绕成的像一个扇形屏风的山谷;谷内的岩石表面有许多蜂窝状窟窿;地面砾石表面有一层光泽的由盐类聚集而成的暗棕色外壳;谷内多沙丘,干燥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斜坡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盐霜;沙丘间偶见不冻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班戈谷内岩石表面蜂窝状窟窿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物理风化
B.冰川侵蚀
C.生物风化
D.风力侵蚀
8.推测班戈谷内部分湖泊不结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暗棕色外壳的砾石吸收较多的阳光
B.像扇形屏风的地形阻挡了寒冷气流
C.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
D.沿岸有温暖的洋流,水温较高
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盖时期。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100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所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洞内的冰柱、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图示意冰洞外部日均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洞穴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碎屑刨蚀
B.冰川融水溶蚀
C.岩层水平张裂
D.岩层断裂下陷
10.在自然状态下,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温州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考察发现一处山坡上有大量呈球状的裸露花岗岩,另在山下的坡脚和坡麓发现大量碎屑堆积物。完成下列小题。
11.导致该地裸露的花岗岩多呈球状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熔岩冷凝
B.风化作用
C.流水磨蚀
D.冰川搬运
12.坡脚和坡麓的堆积物属于(

A.残积物
B.坡积物
C.洪积物
D.冲积物
13.堆积物成分可能主要有(

①石膏②石英③长石④云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张教授在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戈壁滩就是一个天然的‘玛瑙加工厂’——远古时期形成的岩石气孔和缝隙是它的模子,后期岩浆注入为玛瑙提供原料,周边矿物为其着色,①使其成为独立的个体,散落戈壁,②让它翻滚打磨,终成宝石。”左图为“戈壁上长满玛瑙的石头照片”,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为玛瑙形成提供“模子”的岩石按成因属(

A.甲
B.乙
C.丙
D.丁
15.①、②表述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流水作用
C.流水侵蚀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17.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
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
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8.Q岩石形成前图示范围内最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有(

A.4次
B.3次
C.2次
D.1次
19.最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图示区域中(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甲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
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南岛东岸分布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从远处看像一条细细的飘带在大海中飘荡着,故得名玉带滩。调查发现,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不仅没有被海水冲毁,而且其高低、宽窄等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分布着森林,充满神奇色彩。下左图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右图示意玉带滩局部景观。
(1)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
(2)简述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