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处地壳最稳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马荣火山(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界线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岛屿是台湾岛
B.②处为大洋板块的俯冲消亡地带
C.③处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形成
D.④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碰撞造成的
【答案】1.C
2.A
3.B
【解析】1.由图中地形剖面图可知,①处为火山,②为海沟,④为海岭,地壳不稳定,ABD错误;②海沟、④海岭之间为一板块,③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最稳定,C正确。故选C。
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②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马荣火山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的西侧,马荣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上,A正确、C错误;②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马荣火山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的西侧,D错误;北半球的印度洋板块在90°E以西,马荣火山离印度洋板块较远,B错误。故选A。
3.台湾岛纬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比①高,A错误;②为海沟,为大洋板块的俯冲消亡地带,B正确;③处为海盆,海水较深,生物量小,不利于油气形成,C错误;④为海岭,为板块张裂地带,D错误。故选B。
【点睛】②为海沟,海沟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大陆板块碰撞上升形成岛弧,而大洋板块碰撞后下陷形成海沟。
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酿造老陈醋的原料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梁为主。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图为山西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自然地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河流含沙量少
D.中部地区地质构造为地堑
5.众多醋类企业聚集汾河谷地,其优势区位条件包括(
)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减少原料运输费用③共享该地的市场④加强工业上的生产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4.D
5.C
【解析】4.图中所示中部地区为汾河谷地,其地质构造为地堑。故D正确,整体地势中部汾河谷地较低,东西两侧较高,而非从西南向东北倾斜,A正确,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为半湿润,B错误,该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C错误。故选D。
5.集聚的目的主要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原料运输费用并加强工业上的生产联系,①②④正确。其销售市场广阔,并非仅局限于该地的市场,③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集聚的主要优势有: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原料运输费用并加强工业上的生产联系,加强技术交流,集中处理污染等;工业分散的主要优势有:寻求最佳区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
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M-向斜-山地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M-断层-山谷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M-向斜-山地V-背斜-山地
7.图示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答案】6.D
7.A
【解析】6.据图并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的概念可判断,S处岩石发生断裂,地质结构属于断层,岩层向下移动,形成的是山谷;M处岩石向下弯曲,属于向斜,M处海拔高,是山地;V处岩石向上拱起,属于背斜,V处海拔较高,是山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由图示信息可知,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较大,故为山地,A正确。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但地势起伏小,B错误。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形类型判读: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山地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较大;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但地势起伏小;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
下图是七大洲面积和平均海拔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D、E两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9.C大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形以高大山脉为主
B.深厚冰层覆盖
C.地壳抬升
D.冰山飘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陆的高度
10.关于各大洲的正确说法是(
)
A.刚果盆地位于D大洲
B.亚马孙平原位于E大洲
C.巴西高原位于F大洲
D.阿尔卑斯山脉位于B大洲
【答案】8.B
9.B
10.D
【解析】8.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据此可判断出D大洲为南美洲,E大洲为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错误;马六甲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C错误;白令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9.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据此可判断出C大洲为南极洲,其平均海拔最高并不是地壳抬升和地形以高大山脉为主,AC错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大陆上有深厚的冰层覆盖,B正确;冰山飘浮于大陆四周,主要是漂浮在海洋上,并不能增加大陆高度,D错误。故选B。
10.刚果盆地为与非洲,D大洲表示的是南美洲,A错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E大洲为北美洲,B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F大洲为非洲,C错误;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B大洲表示欧洲,D正确。故选D。
【点睛】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
A.峰丛、鹅卵石
B.峰林、峰丛
C.石柱、石笋
D.峰林、蘑菇石
12.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
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
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11.C
12.D
【解析】11.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C正确。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的景观,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A、B、D错。故选C。
12.沉积岩层下面的先形成,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将N岩层和断层切穿,岩浆侵入应在断层和N岩层之后。同时,断层使得N岩层发生断层,说明断层在N岩层之后。所以先后顺序是: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读某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
)
A.受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C.断裂作用导致岩性疏松破碎
D.槽部受到挤压不易受侵蚀
14.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活动不能影响的环节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陆地和海洋的能量交换②破坏了全球水量平衡③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多样性减少④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B
14.A
15.D
【解析】13.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变,形成褶皱;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错误。甲处地形为谷地,背斜成谷是因为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B正确。甲处岩层为连续性岩层,未发生断裂,C错误。“槽部受到挤压不易受侵蚀”应位于向斜处,而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D错误。故选B。
14.读图可知,②③④⑤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为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面水分蒸发。人类活动不能影响的环节是水汽输送。故选A。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③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④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处的海拔可能是(
)
A.789m
B.932mB
C.1064m
D.1177
17.乙处(
)
A.因流水堆积成山
B.因地壳抬升成山
C.因流水下蚀成谷
D.因地壳陷落成谷
18.据图可知,丙处(
)
A.不能瞭望到李家庄
B.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C.受内力作用影响,与乙处地势相差较大
D.由向斜构造形成
【答案】16.C
17.C
18.D
【解析】16.由甲处附近的等高线可知,甲处的海拔大于1000m,AB错误。图中等高线的间隔为100m,因此甲处海拔不超过1100m,结合选项可以判断,C正确,D错误。故选C。
17.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乙处的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说明该地为山谷,易发育河流,AB错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背斜顶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因此该地最可能是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的山谷,C正确,D错误。故选C。
18.据图可知,丙处海拔较高,李家庄海拔较低,而且丙处和李家庄之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从丙处可以看到李家庄,A错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丙处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乙、丙两处地势差异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丙处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背斜顶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地。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图中断层形成的时间最可能在(
)
A.a地层形成之后
B.b地层和c地层形成之间
C.c地层和d地层形成之间
D.d地层形成之前
【答案】19.A
20.A
【解析】19.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槽部地层较新,两翼地层较老。由图可知,①地地层符合向斜的特征,A正确。②地岩层向上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B错误。③地断层两侧有一定的相对位移,两侧低,中间高的,为地垒,C错误。④地右侧看不出岩层的相对位移,不能确定地质构造的类型,D错误。故选A。
20.图中断层切断褶皱,由①地岩层的分布可知,该褶皱是在a地层后形成,故图中断层应该形成于a地层形成之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
从形态上看,一般是岩层向上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从形态上看,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槽部地层较新,两翼地层较老。地垒和地堑:断层两侧有一定的相对位移,一系列断层中,两侧高,中间低的,叫地堑;两侧低,中间高的,叫地垒。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其中A为____斜,B为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____。
(3)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
(4)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原因是____。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
【答案】(1)
褶皱
背斜
向斜
(2)向斜槽部附近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
(3)
A
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易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
(4)
A
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向斜利于地下水汇聚
(1)根据图示,岩层发生了褶皱弯曲,地质构造为褶皱。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根据图示甲乙两处位于向斜的槽部附近,因此向斜槽部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为山地。
(3)隧道一般修建在背斜处,A处为背斜,因此应选现在A处。与向斜处相比较,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较坚固;而且背斜处不易积水。
(4)油气的密度较小,水的密度较大,因此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A处为背斜,有可能找到油气,B处为向斜,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22.左图为某区域图,右图为该地区东西向典型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地是____(背斜或向斜),并分析山地成因____。
(2)说出河流流经山地段的河谷形态特点,并分析成因。
(3)甲地修建水库大坝,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
向斜
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2)“V”型谷成因:河流流经山地时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
(3)不合理;甲处有断层构造,地质结构不稳定,岩层破碎易渗漏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及其典型地质构造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读图可知,图示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成山,成因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2)读图可知,河流流经山地段的河谷形态特点“V”型谷,说明该河段流经高山峡谷之中,成因是河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落差大,流速快,外力作用以以下切侵蚀为主。
(3)据图可知,甲地为断层地质构造,岩层错动,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碎,易发生渗漏,因此甲处修建水库大坝不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处地壳最稳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马荣火山(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界线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岛屿是台湾岛
B.②处为大洋板块的俯冲消亡地带
C.③处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形成
D.④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碰撞造成的
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酿造老陈醋的原料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梁为主。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图为山西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自然地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河流含沙量少
D.中部地区地质构造为地堑
5.众多醋类企业聚集汾河谷地,其优势区位条件包括(
)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减少原料运输费用③共享该地的市场④加强工业上的生产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
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M-向斜-山地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M-断层-山谷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M-向斜-山地V-背斜-山地
7.图示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下图是七大洲面积和平均海拔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D、E两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9.C大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形以高大山脉为主
B.深厚冰层覆盖
C.地壳抬升
D.冰山飘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陆的高度
10.关于各大洲的正确说法是(
)
A.刚果盆地位于D大洲
B.亚马孙平原位于E大洲
C.巴西高原位于F大洲
D.阿尔卑斯山脉位于B大洲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
A.峰丛、鹅卵石
B.峰林、峰丛
C.石柱、石笋
D.峰林、蘑菇石
12.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
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
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读某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
)
A.受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C.断裂作用导致岩性疏松破碎
D.槽部受到挤压不易受侵蚀
14.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活动不能影响的环节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陆地和海洋的能量交换②破坏了全球水量平衡③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多样性减少④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处的海拔可能是(
)
A.789m
B.932mB
C.1064m
D.1177
17.乙处(
)
A.因流水堆积成山
B.因地壳抬升成山
C.因流水下蚀成谷
D.因地壳陷落成谷
18.据图可知,丙处(
)
A.不能瞭望到李家庄
B.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C.受内力作用影响,与乙处地势相差较大
D.由向斜构造形成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图中断层形成的时间最可能在(
)
A.a地层形成之后
B.b地层和c地层形成之间
C.c地层和d地层形成之间
D.d地层形成之前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其中A为____斜,B为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____。
(3)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
(4)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原因是____。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
22.左图为某区域图,右图为该地区东西向典型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地是____(背斜或向斜),并分析山地成因____。
(2)说出河流流经山地段的河谷形态特点,并分析成因。
(3)甲地修建水库大坝,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