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9 14:52: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2.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图1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1月农业水热条件差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两地7—12月降水量均逐月增加
D.两地气温年较差均较小
4.两地纬度相同,但6—8月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C.乙地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6.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约为(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8.太白山上海拔3500—3700米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下图示意我国阴山山脉东、中、西三段部分地区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脉东、中、西三段的基带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10.与阳坡相比,该山脉阴坡垂直自然带较丰富,主要原因是阴坡(

A.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
B.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
D.相对高度较大,空间广阔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内陆凯巴布高原,呈蜿蜒曲折的东西走向。据调查,峡谷南、北两壁自然带谱迥异,北壁为森林、草原、冰雪风光,南壁植被稀少,只有匍伏生长在干涸石山上稀少的耐旱松柏,而谷底为荒漠,动植物稀少。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自然带谱迥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与坡度
B.气候与海拔
C.土壤与降水
D.光照与风速
12.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壁山腰生长有森林,主要得益于北壁(

A.水热充足
B.坡度较小
C.距海较近
D.土壤肥沃
13.导致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动植物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光热严重不足
B.地势低洼,洪水泛滥频繁
C.气候干旱,水源严重短缺
D.侵蚀强烈,土壤肥力较低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15.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导致该大陆同纬度甲、乙两自然带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17.图中丙、丁两自然带相比(

A.丙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丁
B.丙自然带季节变化较丁大
C.丁自然带热量条件优于丙
D.丁自然带年降水量多于丙
下面是非洲南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岛屿东侧降水量较大,与之有关的环流因素是(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风带
D.赤道低气压带
1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图中乙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城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5300米以上积雪覆盖率变化的原因。
(2)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呈下降趋势,试推测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
22.下图是我国西北的天山(左图)与喜马拉雅山(右图)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天山北玻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什么分异规律。
(2)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明显多于北坡的原因。
(3)简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中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差异及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2.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可以推测,日温差较大时,多为晴朗天气,光照强,枫叶中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颜色浓艳,所以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风力、地形、土壤对日温差影响小,与枫叶变红程度没有正相关关系,ACD错误。故选B。
2.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枫叶变红较早,根据材料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而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夏秋季节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红叶持续时间更长,C项正确;西北坡和东北坡为夏秋季节的背风坡,降水少,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AB错误;辽宁东部山区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坡的降水较东南坡少,干瘪较东南坡早,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以此并结合辽宁省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即可知枫叶的变红早晚及持续时间。
图1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1月农业水热条件差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两地7—12月降水量均逐月增加
D.两地气温年较差均较小
4.两地纬度相同,但6—8月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C.乙地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答案】3.D
4.C
【解析】3.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气温较高,水热条件较好,A项错误;图中显示,乙地降水最少的月份降水量也超过100毫米,因此乙地是全年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项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降后增,不具有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的特征,C项错误;图中显示,两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正确。故选D。
4.根据图2岛屿的地理位置和轮廓特征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6—8月,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经过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暖湿气流进入马达加斯加岛后,遇到岛屿上的山脉阻挡抬升,在乙地所在的山地东侧形成丰富的降水,而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属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C项正确。故选C。
【点睛】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山地迎风坡;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6.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答案】5.C
6.A
【解析】5.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故选C。
6.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约为(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8.太白山上海拔3500—3700米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7.B
8.D
【解析】7.图中虚线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找出最高点,然后向横轴做垂线,交点即为所求海拔高度,约为1300米,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
8.太白山位于秦岭主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没有冰雪带,A错误;读图3500-3700高度段,坡度面积小,说明其坡度较陡,B错误;在接近3800米处,坡地面积为0,为山顶,因此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但晴天多,光照时间较长,故C错误;由图可知海拔3500—3700米坡地面积小,生物生存的范围小,加上山顶区水热条件差,因此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D正确。故选D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为读图,注意横轴、纵轴分别代表的内容。图中虚线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图中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的大小与坡度是负相关的关系。就本题而言,坡地面积、水热条件是影响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阴山山脉东、中、西三段部分地区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脉东、中、西三段的基带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10.与阳坡相比,该山脉阴坡垂直自然带较丰富,主要原因是阴坡(

A.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
B.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
D.相对高度较大,空间广阔
【答案】9.A
10.C
【解析】9.阴山呈东西走向,该山脉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东、中、西三段的基带分别为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差异造成的,A正确。东、中、西三段的基带的纬度和海拔差异不大,所以热量差异不大,BD错。光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故选A。
10.根据图中山脉的经度分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阴山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区域整体降水偏少,北坡为阴坡,阴坡降水少,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垂直自然带较丰富,C正确;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北坡为阴坡,光照时间短,为夏季风的背风坡,A、B错误;据图可知,阴山山脉阴坡和阳坡高度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在气候偏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土壤蒸发量较大,而阴坡土壤蒸发较小,水分条件更好,更适合植被的生长,如天山北坡存在针叶林。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内陆凯巴布高原,呈蜿蜒曲折的东西走向。据调查,峡谷南、北两壁自然带谱迥异,北壁为森林、草原、冰雪风光,南壁植被稀少,只有匍伏生长在干涸石山上稀少的耐旱松柏,而谷底为荒漠,动植物稀少。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自然带谱迥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与坡度
B.气候与海拔
C.土壤与降水
D.光照与风速
12.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壁山腰生长有森林,主要得益于北壁(

A.水热充足
B.坡度较小
C.距海较近
D.土壤肥沃
13.导致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动植物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光热严重不足
B.地势低洼,洪水泛滥频繁
C.气候干旱,水源严重短缺
D.侵蚀强烈,土壤肥力较低
【答案】11.B
12.A
13.C
【解析】11.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热组合状况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基础;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壁为来自太平洋水汽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且地势较高,抬升作用较强,降水较多,位于向阳坡,水热条件较好,利于多种植被的生长;而南壁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以耐旱植物为主,所以影响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自然带谱迥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海拔,B正确。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壁自然带谱迥异与坡度、土壤、风速的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B。
12.读图并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中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决定森林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水分。德拉诺峰的南坡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北壁,属于向阳坡,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因此,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利于森林生长,A正确。北壁山腰生长有森林与坡度关系不大,B错误。“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内陆凯巴布高原”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距海较远,C错误。峡谷坡度较大,不利于土壤的发育,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
13.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谷底地势低,距海远,受南壁的影响,峡谷谷底地处盛行风的雨影区,气温高,降水稀少,不利于动植物生存繁衍,C正确。纬度较高,光热充足,A错误。地势低洼,降水少,无洪水泛滥,B错误。位于谷底,土壤肥力较低,但不是峡谷谷底动植物稀少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土壤与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同一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15.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4.C
15.D
【解析】14.
据图可知,樟树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物质循环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不能抑制树干水分蒸发,①错;环境干旱,为适应干旱,根系应该发达而非枯萎,②错;树木适应干旱,要减少水分蒸发,可以通过收缩气孔和大量落叶的方式减少植物的蒸腾,③④对,故选D。
【点睛】根据图示,樟树树干液流量在晴天中午时最大,其次是阴天,雨天树干液流量最小,说明光照和温度时影响树干液流量的重要因素,干旱时期,由于樟树缺水,树干夜流量会减弱,为减少树干夜流损耗,樟树气孔收缩,树木落叶。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导致该大陆同纬度甲、乙两自然带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17.图中丙、丁两自然带相比(

A.丙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丁
B.丙自然带季节变化较丁大
C.丁自然带热量条件优于丙
D.丁自然带年降水量多于丙
【答案】16.B
17.D
【解析】16.读图可知,甲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乙自然带中,与甲同纬度的区域位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水热条件和刚果盆地不同,形成热带草原带,所以地形类型差异是导致了其自然带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读图可知,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为热带荒漠带,丁地为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生物量和自然带季节变化丙小于丁,AB错误。热量条件丙优于丁,C错误。年降水量丁多于丙,D正确。故选D。
【点睛】从图中海陆轮廓和经纬度确定该地为非洲南部大西洋沿岸区域,要避免与澳大利亚西部混淆。
下面是非洲南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岛屿东侧降水量较大,与之有关的环流因素是(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风带
D.赤道低气压带
1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图中乙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
【答案】18.B
19.D
20.A
【解析】18.图示非洲南部地区,东侧岛屿是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岛屿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马达加斯加岛不受东北信风、西风带以及赤道低气压带影响,ACD错误。所以选B。
19.甲在非洲大陆东部,纬度低,但海拔高,上升气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不是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ABC错误。所以选D。
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中,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构造湖,A正确;不是应为冰川作用、风力作用以及流水作用形成的,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地形雨,加上纬度位置较低以及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非洲大陆东部是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但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东非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在裂谷带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许多构造湖。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城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5300米以上积雪覆盖率变化的原因。
(2)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呈下降趋势,试推测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
【答案】(1)海拔1100米以下不变:1100米—5300米下降:海拔5300米以上增加。原因:海拔5300米以上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大,面积增加
(2)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度的影响小;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积雪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到他处,积雪覆盖度下降
(3)夏季(或夏秋季)。山体及沟谷多松散堆积物:地形起伏大,多沟谷;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解析】本题以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背景,涉及高山积雪的影响因素及泥石流成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读图可知,海拔1100米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零,说明海拔1100米以下覆盖面积不变;1100米—5300米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说明积雪覆盖面积减小,海拔5300米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不断上升,说明积雪覆盖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夏季水汽充足,海拔5300米以上地区,降雪量大,面积增加。
(2)根据图像信息,冬季该山地高海拔地带的积雪覆盖面积变化下降。从材料可知,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较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度的影响小,故气温并不是冬季该山地高海拔地带积雪覆盖度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其他方面来看,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积雪升华量越大,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小。其次受到风力影响,冬季高海拔地区多大风,积雪会被强风搬运,导致一处的积雪覆盖度面积下降。
(3)冰川泥石流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高山地区地势起伏大,冰崩雪崩所带来的丰富的冰碛物、寒冻作用产生的岩屑和沟谷及两岸的松散固体物质较多,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形成洪水,冲蚀冰碛物及松散堆积物,形成冰川泥石流。
22.下图是我国西北的天山(左图)与喜马拉雅山(右图)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天山北玻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什么分异规律。
(2)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明显多于北坡的原因。
(3)简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中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差异及原因。
【答案】(1)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垂直地带性)
(2)南坡纬度低,水热量条件较好;且相对高度大于北坡,所以南坡自然带明显多于北坡。
(3)天山海拔低于喜马拉雅山;天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或喜马拉雅山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4)南坡低于北坡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
【解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不同的自然带为背景,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结合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可知,沿着垂直方向的更替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自然带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纬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作答。南坡比北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由图可知,南坡相对高度大于北坡,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坡自然带明显多于北坡。
(3)同一自然带高纬度地区由于热量条件变差,所以分布在低海拔的地区。天山的海拔低于喜马拉雅山,而且天山纬度高,因此气温较低。
(4)雪线分布主要考虑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因素是降水,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