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地球的公转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
1.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举行期间,玉林市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状况是(
)
A.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
B.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C.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当地时间6月14日17:30,2018俄罗斯世界杯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55.5°N,37.7°E)举行开幕式。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开幕式开始时,6月14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
)
A.1/3
B.1/10
C.9/10
D.2/3
4.下列时段中,莫斯科的夜长与开幕当天当地昼长最接近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白露到秋分
C.大雪到冬至
D.小寒到大寒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6.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曙暮光是指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散射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由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光起散射作用而引起的,照亮了低层的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阳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暮光包括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等(见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月20日上海(31°N,121°E)发生航海暮光的当地时间大概是(
)
A.6:36—7:12
B.18:36—19:12
C.1:48—2:24
D.16:4817:24
8.某日,位于北京的某天文台在正东方向开始观察到天文曙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以后天津昼变长、夜变短
B.该日以后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C.北京在正西方向开始观测到天文暮光
D.北京再过12小时观测到天文暮光结束
北京市的张先生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60°N,25°E)游学。赫尔辛基采用东二区的区时,2019年夏时制于3月31日开始,10月27日结束,期间钟表拨快1小时。2019年4月10日北京时间11:22,张先生拍摄了赫尔辛基日出照片并发到微信朋友圈,远在S地的朋友随即点赞并留言说当地刚好进入极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日张先生拍摄赫尔辛基日落照片时,当地钟表上显示的时间为(
)
A.18:58
B.19:18
C.19:58
D.20:18
10.推测张先生朋友所在的S地,每年极夜天数约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④到①逐渐变快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下图表示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9.立春到立夏期间池州(
)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20.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二、非选择题
21.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____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____线(晨线或昏线)。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
(4)这一天,A地昼长____小时,E地夜长____小时。
(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C点是____点。
(6)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____向南北递减。
(7)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圆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填“较快”或“较慢”)
(8)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____。
22.读图“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一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________。
(2)图一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
(3)图一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____。
(4)该日图二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
(5)图三中正确表示图一中c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地球的公转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
1.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举行期间,玉林市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状况是(
)
A.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
B.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C.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1.D
2.C
【解析】1.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选项D符合题意。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春分日至夏至日,不符合题意,排除A。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的期间为夏至日至秋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B。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冬至日至春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D。
2.10月26日至2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我国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有关知识。
当地时间6月14日17:30,2018俄罗斯世界杯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55.5°N,37.7°E)举行开幕式。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开幕式开始时,6月14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
)
A.1/3
B.1/10
C.9/10
D.2/3
4.下列时段中,莫斯科的夜长与开幕当天当地昼长最接近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白露到秋分
C.大雪到冬至
D.小寒到大寒
【答案】3.C
4.C
【解析】3.开幕式开始时,莫斯科当地时间是6月14日17:30分,据此计算出6月15日的0时经线位于135°E附近,0时经线以东至180°为新的一天即6月15日,因此属于6月14日的地区范围为135°E以西至180°经线,约占全球的9/10,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4.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各地昼夜长短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甚至有对称性的规律。根据材料图可判断,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夜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昼长。俄罗斯当地时间6月14日,是芒种到夏至期间,对称节气是大雪到冬至,C选项正确。春分到清明对称节气是秋分到寒露,A、B选项错误;小寒到大寒对称节气是小暑到大暑,D选项错误。
【点睛】将全球分在两个日期的界限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6.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答案】5.D
6.A
【解析】5.从图中看,该地在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太阳直射,可判断出该地位于0?~23.5?S之间,D正确;南半球温带地区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B错误;0?~23.5?N之间地区,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会达最大值,C错误。故选D。
6.从图中看Q点为12月22号,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曙暮光是指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散射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由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光起散射作用而引起的,照亮了低层的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阳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暮光包括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等(见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月20日上海(31°N,121°E)发生航海暮光的当地时间大概是(
)
A.6:36—7:12
B.18:36—19:12
C.1:48—2:24
D.16:4817:24
8.某日,位于北京的某天文台在正东方向开始观察到天文曙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以后天津昼变长、夜变短
B.该日以后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C.北京在正西方向开始观测到天文暮光
D.北京再过12小时观测到天文暮光结束
【答案】7.B
8.D
【解析】7.3月20日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中低纬度地区大致昼夜平分,上海(31°N)日落地方时约为18时。上海航海暮光发生的当地时间在日落后,应在18时之后,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故选B。
8.北京天文台在正东方向开始观察到天文曙光时,地方时约为6时,太阳高度角为地平面以下18°,6小时后太阳位于正南,再过6小时,太阳位于正西方地平面以下18°,此时天文幕光刚好已经结束,C项错误,D项正确。因不能确定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所以不能确定天津昼夜长短和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A、B项错误。故选D。
【点睛】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时刻计算:夏半年时,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半年时,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春秋二分,6点日出,18点日落。
北京市的张先生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60°N,25°E)游学。赫尔辛基采用东二区的区时,2019年夏时制于3月31日开始,10月27日结束,期间钟表拨快1小时。2019年4月10日北京时间11:22,张先生拍摄了赫尔辛基日出照片并发到微信朋友圈,远在S地的朋友随即点赞并留言说当地刚好进入极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日张先生拍摄赫尔辛基日落照片时,当地钟表上显示的时间为(
)
A.18:58
B.19:18
C.19:58
D.20:18
10.推测张先生朋友所在的S地,每年极夜天数约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答案】9.D
10.D
【解析】9.北京位于东八区,赫尔辛基位于东二区,赫尔辛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因此当北京时间11:22时,赫尔辛基的区时为11:22-6小时=5:22。赫尔辛基位于25°E,与东二区中央经线30°E相差5°,因此照片拍摄时,赫尔辛基的地方时为5:22-5°×4分钟/1°=5:02。该地上午白昼时间为12小时-5小时02分=6小时58分,由于下午白昼和上午白昼时间相等,所以该地下午日落的地方时为12:00+6小时58分=18:58,此时30°E(东二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8:58+5°×4分钟/1°=19:18,由于当地此时采用夏时制,期间钟表拨快1小时,最终钟表上显示的时间为20:18,D正确。故选D。
10.张先生拍摄赫尔辛基的日出时,S地刚好进入极夜,即S地在4月10日进入极夜,故判断S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所学知识,从4月10日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北半球的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值,南半球正好相反。因此可以推断,从4月10日至夏至日(时长约为2个月12天),S地始终处于极夜期间。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对称性可知,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S地还有约2个月12天处于极夜期间。因此,S地每年处于极夜的天数约为4个月24天,即大致5个月的时间,D正确。故选D。
【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用减法;一个东经,一个西经,用加法。)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④到①逐渐变快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④时段,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④时段直射点向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逐日递增,④正确,故选D。
12.我国每年国庆时,时间为10月1日,此时秋分刚过,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③,故选C。
13.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此后逐渐加快,1月初达到最快,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在②到③时段逐渐加快,故选B。
【点睛】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即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同时,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昼渐长。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答案】14.D
15.D
【解析】14.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越大。徐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结合上题可知,冬至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室内的面积S达最大值,此时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AB错误;且白昼也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下图表示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16.D
17.A
【解析】16.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图中①地昼夜等长,②③④地昼短夜长,因此②③④地位于南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除极昼区外,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除极夜区外,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读图可知,①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②地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③④地均昼短夜长,均位于南半球,但④地夜长大于③地,所以④地纬度高于③地。综上分析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①③④②,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以夏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影响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9.立春到立夏期间池州(
)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20.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答案】18.C
19.A
20.C
【解析】18.全年共24个节气,可知相邻两个节气相差半个月,每年高考6月7—8日举行,夏至日是6月22日,芒种是夏至之前一个节气,即相差15日左右,时间大约是6月7日左右,所以每年高考举行时,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故选C。
19.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据图,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从南半球经赤道到北半球,所以池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因此答案A正确;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池州的白昼时间是增长的,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迟;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池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导致正午旗杆影子变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本题考查地球上的四季变化。题中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立冬节气属于北半球的深秋季节,因此可能发生“纷纷红叶满阶头”的深秋落叶景观,C正确。“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描写的是春季,“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描写的是夏季,”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描写的是冬季,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在黄道面上绕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呈现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造成了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等的不同。
二、非选择题
21.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____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____线(晨线或昏线)。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
(4)这一天,A地昼长____小时,E地夜长____小时。
(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C点是____点。
(6)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____向南北递减。
(7)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圆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填“较快”或“较慢”)
(8)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____。
【答案】(1)
北
夏
(2)晨
(3)(23゜26′N,90゜E)
(4)
12
0
(5)16
(6)
90°
北回归线
(7)
乙
较慢
(8)
北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解析】本大题以太阳照射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自转的方向及意义、地球公转的速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季。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AE进入白天,AE表示晨线。
(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90°E经线平分昼半球,说明太阳直射90°E,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90°E)。
(4)图中A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E地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
(5)图中C点位于180°经线上,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当北京时间12点时,C点时间为16点。
(6)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从图中看,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地轴北端指向太阳,为夏至6月22日;地球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因此地球运行到乙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8)从图中看,A→B期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2.读图“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一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________。
(2)图一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
(3)图一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____。
(4)该日图二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
(5)图三中正确表示图一中c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_______。
【答案】(1)
(2)
冬至(或12月22日前后)
23°26′S(或南回归线)
(3)AB
(4)
海口
哈尔滨
(5)甲
【解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中国部分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调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图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及地理原理,并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1)晨昏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平分地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画的时候还需要经过地心;太阳光照射的一般为昼半球,未照射的一半为夜半球,所以阴影部分标在太阳光线未照射到的一半。
(2)从图一中可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
(3)同一日期昼夜长短相同的地方应该处于同一纬线,图一中,A和B都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AB两地的昼夜长短相同。
(4)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所以图二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为纬度最低的海口。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二中的四城市,哈尔滨的纬度最高,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相差最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5)图一中c地位于南回归线,而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甲图符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