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后培优练(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9 14:52: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流经A处形成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冲积平原
2.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较低
B.线路①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C.②线路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答案】1.B
2.B
【解析】1.A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地区,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形变得平坦开阔,河流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沉积,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在一起,形成洪积扇平原,“v”字形河谷位于高山峡谷之中,三角洲平原和冲积平原分别位于河流入海(湖)口和河流中下游地区,ACD错误,故选B。
2.a村到b村公路位于山区,需要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分布,则道路坡度小,从图中可知①线路虽然长一些,但是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成本低,运行安全,②线路虽然短,但需要开挖穿山隧道,工程量大,成本高,线路选择不合理,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某地区规划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需要结合课本关于交通线布局的知识即可作答。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
4.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

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
【答案】3.C
4.D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了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的分布。由材料可知,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C正确。故选C。
4.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在相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公路长度,降低公路的平均坡度,因此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为了减缓坡度,D正确;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延长了公路长度,占用的土地更多,因此不是为了保护植被、节约耕地和缩短距离,A、B、C错误。故选D。
【点睛】考察山区交通线的选择。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6.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7.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在蛇曲两侧
【答案】5.C
6.A
7.D
【解析】5.根据图示可知,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由于地势减缓,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久而久之出现了蛇曲的景观,故C正确,ABD错误。
6.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甲处为凹岸,应该对应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应该对应堆积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7.曲流多在地形较为平坦处,容易发洪水,一般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A正确;对曲流筑堤束水,影响流水的自然侵蚀和堆积,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B正确;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C正确;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般的居民点多在凸岸一侧分布,D错。本题选不正确的,所以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
9.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
【答案】8.A
9.A
10.C
【解析】8.图中的河流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故A选项正确;阶地是河流沉积层在地壳.上升后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选项错误;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故C选项错误;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A。
9.图中①河漫滩位置继续有河流泥沙的沉积,平坦面仍在扩大。②、③、④已经拾升形成阶地,没有洪水位淹没就没有泥沙沉积,不会有面积扩大。故A正确,B、C、D错误。
10.分布在①河漫滩,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故A选项错误;阶地②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并且植被丰富不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分布的理由,故B选项错误;阶地③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最适宜分布耕地及居住地,故C选项正确;阶地④地势太高,居住不方便,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知识。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1.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12.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
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
【答案】11.A
12.D
【解析】11.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地形,故A正确。
12.根据所学知识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延长路程,从而降低坡度,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故D正确,为少占耕地,建高架就可以了,不一定建回旋路,故A错,修路就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可避免,故B错,无法避免自然灾害,故C错。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南北走向),“悬挂”于崖壁的天然凹槽处。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示意悬空寺所在山谷形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悬空寺的选址对其能“千年不倒”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是(  )
A.凹槽阳光被遮挡可避免风化
B.较高的位置可阻挡雨水冲刷
C.港湾形山谷减少风力的侵蚀
D.山体遮挡可避免了洪水侵袭
14.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泥沙沉积
D.峡谷河流侵蚀下切
【答案】13.C
14.C
【解析】13.从悬空寺的选址分析其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应从风化、侵蚀角度进行分析。凹槽处遮挡阳光,缩短阳光照射时间,减少风化但风化仍不可避免,A错误;阻挡雨水冲刷是因其地处凹槽位置,B错误;港湾形山谷风速减小,起到避风港的作用,风力侵蚀减弱,C正确;洪水侵袭的避免是因其位置较高,D错误。故选C。
14.若峡谷两侧山地下沉或峡谷底部地壳抬升,则可能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变近,但材料和图中缺乏相关信息,无法判断,A、B
错;河流侵蚀下切,会使悬空寺与谷地距离增大,D错;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再加上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河流含沙量大,谷地泥沙沉积不断堆高,使谷地与悬空寺距离变近,C对。故选C。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慢、侵蚀为主,②处流速快、堆积为主
B.①处流速慢、堆积为主,②处流速快、侵蚀为主
C.①处流速快、侵蚀为主,②处流速慢、堆积为主
D.①处流速快、堆积为主,②处流速慢、侵蚀为主
16.图示聚落形成条件不包括
A.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
B.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
C.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D.凸岸三面环水,古时可作防御之用
【答案】15.C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侵蚀为主;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堆积作用为主,据此分析选C。
16.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是修筑港口的条件,不是聚落形成的条件。图示聚落位于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之用;且该处水流较缓,便于取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淤积,不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不高,选A。
【点睛】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陆域和水域,陆域主要影响筑港,地势平坦,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而水域主要影响船舶的停靠,海域深,且风浪小,船舶停靠方便、安全;如风浪太大,会给停靠的船只带来危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腹地和依托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客货量流量大,港口发展快;城市为港口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港口建设优良,吸引力大,利于港口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7.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①气候
②土壤
③地形
④河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头,地势平坦④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⑤临近河流,交通使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答案】17.C
18.B
【解析】17.根据图示位置分析,聚落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较高,可减少洪水灾害,地形平坦,便于耕作。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河水,③④对,C对。气候、土壤不是最主要因素,①②错。A、B、D错。
18.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①对。当地气候因素不能改变,不是主要原因,②错。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便于生产,③对。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④对。原始村落选址,水运不是主要原因,⑤错。B对,A、C、D错。
下左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d河岸处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B.流水对c岸侵蚀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C.相对于a岸和b岸,d河岸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D.b处河道泥沙淤积,航道较浅
20.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垂直河岸,节省成本
B.通风散热
C.疏风防寒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答案】19.
A
20.
B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作用,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9.据图可知:河流在ac段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暴雨多,河流泥沙含量大,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A正确;河岸c位于凹岸,易被侵蚀,其原因主要与惯性有关,B错。河岸d与a都位于凸岸,但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a最不易决堤,C错。b处位于河流流向右岸,属于侵蚀岸,不易泥沙淤积,D错。故选A。
20.读图乙可知:图示区为平原区,不必考虑等高线,A错;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C错;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B对;该镇巷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错,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甲、乙、丙三类地质构造的名称。
(2)甲、乙、丙三类地质构造中易储存地下水的为____,不利于建大型工程的是____。
(3)丁地山脉的类型为____,指出该类山地的组成。
(4)图示区域交通线路多修建在____。
【答案】(1)甲:背斜,乙:向斜,丙:断层。
(2)乙;丙
(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
(4)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其对交通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读图分析能力。
(1)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甲处岩层向上弯曲,应该是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应该是向斜;丙处出现岩层断裂、错位,应该是断层。
(2)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应该是向斜,向斜(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丙处出现岩层断裂、错位,应该是断层;断层(丙)处地层不稳定,不宜修建大型工程。
(3)丁处山地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据图可以看出,该类山地主要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
(4)图示区域为山区,交通线路多修建于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区,如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解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以及冲积扇剖面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颗粒物特征以及城市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区域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整合分析调用的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为黄河冲积扇,所以其沉积物颗粒从洛阳北至商丘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当黄河水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多,沉积厚度越大,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少,沉积厚度越小。
(3)河流冲积平原,靠近河流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扇平原靠近河道,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便于耕作,农产品丰富;冲积平原靠近河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水产品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流经A处形成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冲积平原
2.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较低
B.线路①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C.②线路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
4.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

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6.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7.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在蛇曲两侧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
9.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1.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12.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
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南北走向),“悬挂”于崖壁的天然凹槽处。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示意悬空寺所在山谷形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悬空寺的选址对其能“千年不倒”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是(  )
A.凹槽阳光被遮挡可避免风化
B.较高的位置可阻挡雨水冲刷
C.港湾形山谷减少风力的侵蚀
D.山体遮挡可避免了洪水侵袭
14.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泥沙沉积
D.峡谷河流侵蚀下切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慢、侵蚀为主,②处流速快、堆积为主
B.①处流速慢、堆积为主,②处流速快、侵蚀为主
C.①处流速快、侵蚀为主,②处流速慢、堆积为主
D.①处流速快、堆积为主,②处流速慢、侵蚀为主
16.图示聚落形成条件不包括
A.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
B.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
C.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D.凸岸三面环水,古时可作防御之用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7.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①气候
②土壤
③地形
④河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头,地势平坦④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⑤临近河流,交通使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下左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d河岸处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B.流水对c岸侵蚀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C.相对于a岸和b岸,d河岸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D.b处河道泥沙淤积,航道较浅
20.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垂直河岸,节省成本
B.通风散热
C.疏风防寒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二、非选择题
21.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甲、乙、丙三类地质构造的名称。
(2)甲、乙、丙三类地质构造中易储存地下水的为____,不利于建大型工程的是____。
(3)丁地山脉的类型为____,指出该类山地的组成。
(4)图示区域交通线路多修建在____。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