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C.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2.地震、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
3.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A.超声波金属探伤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如图所示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赫兹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动物反映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7.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
D.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二、填空题
8.学校最近举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地震会产生_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声音的产生,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
10.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在医院里医生通过B超来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通过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在医院过道内还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以免影响他人。
11.超声波可以测量海底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蝙蝠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_____.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
13.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地震、泥石流、核爆炸等都能产生频率低于______的次声波。
14.盘点历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填“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
6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
s
才能接收到信号.
15.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可以看到烛焰随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传到烛焰处。将扬声器音量调大后,发现烛焰晃动幅度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传递的能量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16.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_____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三、实验题
17.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Hz到_____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_____、_____.
18.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扬声器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扬声器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扬声器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扬声器前面的烛焰在摇曳,是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扬声器,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2)蜡烛越靠近扬声器,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扬声器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这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A
6.C
7.B
8.次声波
能量
9.能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0.液体
340
信息
能量
响度
11.信息
能量
12.回声定位
声呐
13.信息
20Hz
14.液体
8
15.振动
空气
大
16.物体振动
响度
音调
能量
17.10
000
20
000
6
000
m
变大
不能
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8.声音
能量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响度
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