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聪明孝顺的小明陪着奶奶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小明把声音调大一点,以便让年迈的奶奶能听清楚。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频率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唐诗《琵琶行》中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辨别出是琵琶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下列有关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会逐渐减低
B.响度会逐渐降低
C.音色会改变
D.原声的传播速度大于回声的传播速度
5.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
没有发生改变(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科技馆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把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介质
7.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我的祖国》,歌声响彻礼堂。“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B.甲、乙、丙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C.甲、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D.甲、乙、丙的响度相同,音调相同
9.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0.把橡皮筋绷在直尺上,用两支铅笔将橡皮筋垫起拨动橡皮筋产生声音,下列操作能改变声音响度的是( )
A.改变橡皮筋的粗细程度
B.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
C.改变拨动橡皮筋的力度
D.改变铅笔之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11.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
12.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柴门闻犬吠”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来辨别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琴弦发声的______(后两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同一声源发出的甲 乙两种特性如表所示 由表格可知,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______
(选填“低”或“高”)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______
(选填“大”或“小”)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14.如图所示,用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时,就能够听见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先拨动细的橡皮筋,再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的橡皮筋,则听到两次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5.国庆长假期间物理老师来到南昌的“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游玩,看到了如图所示完整的石质的编磬和铜质的编钟,能分辨它们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___________
不同,大小不同的编磬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___________
不同。
16.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发出声音最高的是______。
17.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钢尺/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音调/音色/响度)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______逐渐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三、实验题
18.八1班同学做了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4)为了进一步探究声音与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小华逐渐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看到塑料尺的振动______(变快/不变/变慢),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
(变高/不变/变低).但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随后他又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响度/音调/音色)
(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张小华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B
7.B
8.D
9.C
10.C
11.音调
响度
12.振动
音色
音调
13.高
小
14.振动
音调
15.音色
音调
16.丙
17.钢尺
响度
音调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18.振动
一
乙
变慢
变低
振动的太慢,产生了次声波
音色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