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北京时间2018年3月5日9时在北京举行开幕会,3月20日上午闭幕,会期12天,完成下面小题。
1.召开开幕会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
A.4
日20时
B.4日22时
C.5日20
时
D.5日22时
2.会议召开期间,南雄昼夜情况及昼长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昼变短
B.昼短夜长
昼变长
C.昼长夜短
昼变短
D.昼长夜短
昼变短
【答案】1.A
2.B
【解析】1.在北京举行开幕会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18年3月5日9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五区位于东八区以西13个时区,即晚13个小时,因此召开开幕会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5日9时减去13个小时,即4日20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会议召开期间为3月5日~20日,此期间处于春分日(3月21日左右)之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直射点在南半球,包括广东南雄县在内的北半球各地均昼短夜长,排除CD;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广东南雄县的昼长变长,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
A.a
B.b
C.c
D.d
4.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天气变化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太阳运动
【答案】3.B
4.C
【解析】3.夏至日当天北京的昼最长,因此路灯的照明时间最短。对比图中四个日期,b日期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项正确;a、c照明时间相同,且均在6点关灯,18点开灯,故为春秋分,A、C项错误;d照明时间长,白昼短,为冬至,故D项错误;故选B。
4.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答案】5.D
6.D
【解析】5.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越大。徐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结合上题可知,冬至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室内的面积S达最大值,此时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AB错误;且白昼也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左图为某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变化图,甲地位于30°N。右图为甲地某同学家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图。完成下面小题。
7.左图中乙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40°S
D.40°N
8.春分日,为使热水器取得最好的效果,正午时刻该同学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3°26′
B.30°
C.66°34′
D.60°
【答案】7.A
8.B
【解析】7.结合甲地纬度30°N和正午太阳高度70°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再根据该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低为60度可计算出乙地纬度为40°N或20°S。由左图可知,乙地昼长小于12小时,故乙地位于南半球,纬度为20°S。故选A。
8.当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时,热水器可最大程度地获得太阳辐射能。读右图可知,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α+H=90°。春分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H为60°,因此,α为30°。故选B。
【点睛】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正午太阳光线和集热板垂直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下图为某赤道纪念碑(位于赤道)的照片,纪念碑四周刻有E、O、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字母,正对着小女孩的纪念碑一侧上刻着“E”,小女孩右侧地面上的线条代表赤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女孩所在半球及行走方向是(
)
A.北半球向东
B.北半球向西
C.南半球向西
D.东半球向东
10.摄该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最可能是(
)
A.5时
B.10时
C.15时
D.18时
【答案】9.C
10.B
【解析】9.据图文信息可知,正对着小女孩的纪念碑一侧上刻着“E”,表明小女孩位于纪念碑的正东方向,其行走的方向为正西,A、D项错误。再以小女孩与赤道纪念碑的相对位置来看,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小女孩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因此小女孩位于赤道以南,即位于南半球,C项正确、B项错误。
1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小女孩的影子在脚的左前方,指向西南,判断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应该是上午,C、D项错误。该地位于赤道,6时日出,A项错误。结合选项可知,10时的可能性最大,B项正确。
【点睛】太阳方位的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的方位是随季节变化的。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右图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12.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右图)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答案】11.D
12.C
【解析】11.依题意,右图中②栋10层只要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就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19°S附近时,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为4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9°S到23°26′S时,福州正午太阳高度小于或等于45°,此时右图中②栋10层是不能直接接受光照的,再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可知,太阳直射点从19°S移动到23°26′S再移动到19°S时需要一个多月,故右图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1个月,D项正确。故选D。
12.北京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考虑采光条件,尽量减少南侧楼房对北侧楼房太阳光线的遮挡,故应降低南侧楼房高度,C项正确。因为道路的限制,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较困难,A项错误;缩小楼间距,会使北侧楼房得到的光照更少,B项错误;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不能改变北侧楼房被遮挡的情况,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有关楼房采光问题,通常求出一年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都能满足采光要求,其他时间也就都能满足。同样楼高,纬度越高的地方楼间距越大,如果是同样的楼间距,就只能降低南楼的高度,这样才能满足北楼的采光要求。
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14.地球公转速度为②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答案】13.C
14.D
【解析】1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即公转速度最慢时,对应远日点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线速度约为30.3千米/秒;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线速度约为29.3千米每秒。所以图中②位于近日点附近,日期接近1月初,12月22日即冬至日符合条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有快有慢,七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此后逐渐加快,一月初达到最快,此后逐渐变慢,七月初又达到最慢。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赤道附近
1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15.B
16.A
【解析】15.地球五带中,北温带和南温带的四季变化最明显,B正确;热带地区纬度低,阳光直射现象,全年高温,四季变化不明显,AD错误;北寒带纬度高,有极昼极夜现象,气温低,终年气候寒冷,四季变化不明显,C错误。故选B。
16.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为30°,热带范围扩大,C错误;极圈度数减小为60°,寒带范围扩大,A正确,D错误;温带范围缩小,B错误。故选A。
【点睛】回归线和极圈为地球五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相等,黄赤交角与和极圈度数互余。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7.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答案】17.B
18.C
【解析】17.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赤道面与地轴垂直。因此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图②,故B正确。故选B。
18.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因此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太阳光直射的范围为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回归线的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温带指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区,因此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温带范围从23°31′到66°29′,较之前减小。极昼和极夜的天数受地球公转快慢的影响,与黄赤交角无关,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不会影响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极昼极夜的范围从极圈到极点之间,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本题要求选择不会出现的一项,C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9.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D位置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请在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适当位置分别用字母E、F表示近、远日点。
(3)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这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是城市是____。
(4)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____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填数字序号)
(5)A、B、C、D四天中,南宁二中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____,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答案】(1)如下图所示,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晨昏线及昼夜半球的分布情况,斜线表示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2)如下图所示,图中E点表示近日点所在的位置,F表示远日点所在的位置。
(3)
23°26'S
冬至
哈尔滨
海口
(4)
①
②
②③
(5)
B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本大题以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昼半球和没有被照亮的夜半球通过晨昏线平分开来,在图示D位置标晨昏线,晨昏线平分地球,过地心垂直向下。目前D位置西半边面向太阳为昼半球,东半边为夜半球,斜线表示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如下图所示。
(2)根据地球公转轨道图判断特殊节气位置,连接BD地心与日心,D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判断,A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近日点为1月初,在DA之间,靠近D位置。同理,B位置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判断,C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远日点在7月初,位于BC之间,靠近B位置。如下图所示。
(3)根据左右两侧地球位置中地心与日心连线判断,D位置太阳直射23°26'S,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哈尔滨纬度最高,昼最短,日出最晚,打开路灯最早;四城市中海口最靠近赤道,是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城市。
(4)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昼夜变化状况。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从春分日A到秋分日C位置,①和②期间属于这一区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即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也就是夏至日B到冬至日D,②和③期间属于这一区间。
(5)据前面分析可知,A、B、C、D分别对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南宁二中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即太阳直射点距离南宁二中最近的一天,也就是夏至日B,这天,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为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0.如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字母)。
(2)B城市位于____。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的城市是____(字母)。
(4)处于夏季的城市是____(字母)。
(5)由南向北排出四个城市的顺序____。
(6)3个月后,B城市的昼长约为____小时。
(7)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8)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____。
(9)D城市白昼增长的时期为____至____。D城市白昼最长时太阳直射在____纬线上。
【答案】(1)A
(2)北极圈或其以北地区
(3)C
(4)C
(5)C、A、D、B
(6)12
(7)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8)D、A、C
(9)
12月22日
次年6月22日
23°26′N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涉及地球自转线速度、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昼长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A地12月22日昼夜平分,应该位于赤道地区,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
(2)B地12月22日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应该在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的城市在南半球。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C地昼长大于12小时,C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4)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C地昼长大于12小时,C位于南半球,所以为夏季。A位于赤道,常年高温。B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D位于北极圈至赤道之间,BD处于冬季。
(5)根据上题的综合结果,所以判断由南往北的顺序是CADB。
(6)此图为12月22日的图,3个月后为春分,全球昼夜平分。B城市的昼长约为12小时。
(7)A城市昼夜等长,当BCD昼夜相同时,只可能为二分节气,所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8)B城市白昼为24小时,则为北半球夏至,A昼长为12小时,C昼长小于12小时,D昼长大于12小时、小于24小时,因此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D、A、C。
(9)D位于北极圈至赤道之间,位于北半球,D城市白昼增长的时期为太阳直射点北移的时间,即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D城市白昼最长时为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北京时间2018年3月5日9时在北京举行开幕会,3月20日上午闭幕,会期12天,完成下面小题。
1.召开开幕会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
A.4
日20时
B.4日22时
C.5日20
时
D.5日22时
2.会议召开期间,南雄昼夜情况及昼长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昼变短
B.昼短夜长
昼变长
C.昼长夜短
昼变短
D.昼长夜短
昼变短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
A.a
B.b
C.c
D.d
4.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天气变化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太阳运动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左图为某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变化图,甲地位于30°N。右图为甲地某同学家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图。完成下面小题。
7.左图中乙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40°S
D.40°N
8.春分日,为使热水器取得最好的效果,正午时刻该同学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3°26′
B.30°
C.66°34′
D.60°
下图为某赤道纪念碑(位于赤道)的照片,纪念碑四周刻有E、O、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字母,正对着小女孩的纪念碑一侧上刻着“E”,小女孩右侧地面上的线条代表赤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女孩所在半球及行走方向是(
)
A.北半球向东
B.北半球向西
C.南半球向西
D.东半球向东
10.摄该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最可能是(
)
A.5时
B.10时
C.15时
D.18时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右图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12.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右图)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14.地球公转速度为②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赤道附近
1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7.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二、非选择题
19.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D位置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请在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适当位置分别用字母E、F表示近、远日点。
(3)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这天,广州、北京、海口、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这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是城市是____。
(4)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____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和____期间,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填数字序号)
(5)A、B、C、D四天中,南宁二中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____,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20.如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字母)。
(2)B城市位于____。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的城市是____(字母)。
(4)处于夏季的城市是____(字母)。
(5)由南向北排出四个城市的顺序____。
(6)3个月后,B城市的昼长约为____小时。
(7)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
(8)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____。
(9)D城市白昼增长的时期为____至____。D城市白昼最长时太阳直射在____纬线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