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图1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1月农业水热条件差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两地7—12月降水量均逐月增加
D.两地气温年较差均较小
2.两地纬度相同,但6—8月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C.乙地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答案】1.D
2.C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气温较高,水热条件较好,A项错误;图中显示,乙地降水最少的月份降水量也超过100毫米,因此乙地是全年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项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降后增,不具有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的特征,C项错误;图中显示,两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正确。故选D。
2.根据图2岛屿的地理位置和轮廓特征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6—8月,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经过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暖湿气流进入马达加斯加岛后,遇到岛屿上的山脉阻挡抬升,在乙地所在的山地东侧形成丰富的降水,而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属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C项正确。故选C。
【点睛】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山地迎风坡;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雾是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的天气现象。下图为绍兴市区某次大雾前后T1~T9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可能出现大雾弥漫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5~T6
C.T7~T8
D.T8~T9
4.此次大雾发生时(
)
A.气压升高,利于雾气上升
B.风速较小,不利雾气扩散
C.相对湿度较大,利于水汽蒸发
D.气温日较差大,不利水汽凝结
【答案】3.C
4.B
【解析】3.大雾弥漫时相对湿度大,由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最大,有可能成雾,此时风速小,形成的雾不易消散,因此最可能出现大雾弥漫,故选C。
4.气压升高,下沉气流增强,不利于雾气上升,A错误;由风速变化线,可知,风速较小,不利于雾气扩散,B正确;相对湿度大,会抑制蒸发,C错误;大雾发生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也强,气温日较差小,D错误。故选B。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核;降温过程(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入侵、或者暖空气运动到冷空气上、地面辐射降温);稳定的大气状态(弱风或者静风状态,逆温,对流弱);充足的水汽等。
下图反映了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并结合大气和洋流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该月份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势起伏④植被覆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5.A
6.D
【解析】5.读图可知,南纬30°—40°之间的南美洲大陆西岸风速很小,由于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风速小,说明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当地应为夏季,南半球1月属于夏季月份,A正确;BCD与图示信息不符。故选A。
6.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且属于低纬度,由于安弟斯山脉的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速较小;丙地位于中纬度,盛行西风迎风坡,风速很大,可见大气环流的差异和地势起伏是导致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②③正确;都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海陆位置相同,植被覆盖率对风速影响不大,①④错。故选D。
【点睛】南美洲西海岸气候分布特点:南美洲的气候分布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存在明显的气候差异。安第斯山脉西侧地区距离太平洋沿海距离较近,所以气候呈现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分布。从低纬至高纬依次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
)
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
C.数值自东向西减少主要受地形影响
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
8.图中山脉为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其大体一致的有(
)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④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⑤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7.D
8.C
【解析】7.据图分析,图中山脉为阴山,山脉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以南比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图中等降水量线中间密集,两侧稀疏,东南500、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较密集,B错误;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错误;山坡南部等值线向西凸,说明山坡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是阴山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主要受地形影响,D正确;故选D。
8.图中山脉为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符合;是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④符合;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分界线,⑤符合;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①②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它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而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地形: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比较多,背风坡降水比较少。洋流: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图示意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地形剖面、7月气温、1月气温、年降水量
B.年降水量、7月气温、1月气温、地形剖面
C.地形剖面、年降水量、7月气温、1月气温
D.年降水量、地形剖面、1月气温、7月气温
10.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
)
A.3200米
B.3900米
C.5700米
D.6000米
【答案】9.B
10.A
【解析】9.北美沿北纬45度地区,西部为高山区,西部沿海和东部地区海拔相对较低,且西部山地西侧受盛行西风影响,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出现在山地西侧的山腰地带。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年降水量,④为地形剖面。海拔高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1月气温应低于7月气温,所以②表示7月气温,③表示1月气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①为年降水量曲线,④为地形剖面。①曲线的最高点向下作垂线,与④曲线有一个交点,该交点所对应的海拔约为3200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要对北美洲地形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北美洲分为三大地形单元,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高山区,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45°N处于中纬西风带,西部高山区的西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近日,某网友在乘飞机跨越秦岭时的一张航拍图冲上微博热搜。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1.推测该网友拍摄照片时,其镜头朝向(
)
A.向南
B.向东
C.向西
D.向北
12.下述网友对秦岭及附近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壮观的南北分界线”
B.“秋天时,一侧郁郁葱葱一侧落叶纷飞”
C.“我们关中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的汉水谷地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
【答案】11.C
12.D
【解析】1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秦岭为东西走向,对暖湿气流北上,干冷空气南下都有阻挡作用。北方降水较少,水汽比秦岭以南少,云雾少。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暖湿气流,暖湿气流在北上过程中受秦岭的阻挡抬升降温冷凝形成的丰富云层,因此有丰富云层的一侧是南方,因此该网友拍摄照片时,其镜头朝向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秋天时郁郁葱葱;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天时落叶纷飞,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半湿润地区,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科隆群岛由火山喷发形成。主要岛屿上既有仙人掌、灌丛,又有高大树木,植被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图为科隆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题。
13.科隆群岛位于(
)
A.大洋洲;南极洲板块
B.南美洲;美洲板块
C.大洋洲;太平洋板块
D.南美洲;南极洲板块
14.推测科隆群岛海拔较低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凉爽干燥
C.高温干燥
D.温和湿润
15.科隆群岛上的高大树木主要分布在(
)
A.低海拔沿海地区
B.低海拔平坦地区
C.较高山地迎风坡
D.较高山地的阳坡
【答案】13.D
14.B
15.C
【解析】13.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侧,科隆群岛不属于大洋洲,AC错误;科隆群岛东侧为南美洲大陆,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了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科隆群岛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故科隆群岛位于南极洲板块,D正确、B错误。故选D。
14.科隆群岛尽管地处赤道附近,但能受到秘鲁寒流影响,故海拔较低地区,受海洋上的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凉爽干燥,B正确;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AC错误;寒流降温减湿,气候比较干燥,D错误。故选B。
15.高大树木对水分条件要求高,较高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C正确;低海拔沿海地区受寒流降温减湿影响,气候干燥,不适宜高大树木生长,A错误;低海拔平坦地区,对风的抬升作用不明显,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较高山地的阳坡,蒸发强,降水不一定多,D错误。故选C。
【点睛】科隆群岛的气候成因: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处在寒、暖流交汇处,受海洋影响大,故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
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一深水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贝加尔湖的成因及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流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构造湖,地壳断裂陷落,集水而成
C.火口湖,古火山口集水而成
D.堰塞湖,滑坡阻断河流而形成
17.贝加尔湖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周围地形以平原为主
B.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C.湖水盐度高,湖中生物稀少
D.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18.关于贝加尔湖湖面结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南部封冻期短于北部
D.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答案】16.B
17.B
18.C
【解析】16.据图可判断,贝加尔湖南北狭长,两侧湖岸陡峭,符合构造(断层)湖的基本特征,所以贝加尔湖是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所产生的凹陷,后积水形成,B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河流有注入有流出,说明该湖泊为外流湖,A错误。火山口湖,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与图示不符,C错误。材料信息,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一深水湖,即使有滑坡体进入河流也会在湖底沉积,不易形成堰塞湖,D错误。故选B。
17.读图,根据地理位置和等高线信息综合判断,贝加尔湖流域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误。由纬度信息可知,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B正确。贝加尔湖为淡水湖,湖中鱼类资源丰富,C错误。每年1月至5月,湖面结冰,自6月开始,气温回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多,降水增加,使河水对湖泊的补给水量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水位增高,秋冬季节水位下降,因此湖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错误。故选B。
18.由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A错误。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晩于边缘,B错误。南部纬度较低,封冻期短于北部,C正确。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D错误。故选C。
【点睛】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为世界第一深水湖。
二、非选择题
19.下图为某大洲地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大洲为____洲,其地势特点为____。
(2)图中暖湿风①来自于____洋,受其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____
(3)来自北冰洋的干冷风可直达墨西哥湾沿岸,是因为该大洲中部地形以____为主:受其影响,在冬季时易造成大面积的____(气象灾害)。
【答案】(1)
北美
东西高中部低
(2)
太平洋
多
(3)
平原
寒潮
【解析】本大题以北美洲地理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北美洲的地势特点、濒临的大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大洲的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其地势特点为东西高,中部低。
(2)北美洲西临太平洋,故图中暖湿风①来自太平洋,受其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多,其原因是甲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3)来自北冰洋的干冷风可直达墨西哥湾沿岸,是因为北美洲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干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畅通无阻,受其影响,在冬季时易造成大面积的寒潮。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是“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之一.这里水源丰富,物产富饶,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按照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有关宜居城市的评价内容,伊犁河谷与昆明宜居区、天府宜居区、中原宜居区、江南宜居区共称中国五大宜居区。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及周边区域。
(1)说明伊犁河谷水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气候的影响。
(3)与昆明宜居区相比,伊犁河谷突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周边高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丰富;河谷地区汇集山地降雨和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河流,地表水较丰富。
(2)地形向西开口,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三面环山,山脉阻挡了周边荒漠地区热浪的侵袭;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温夏凉;地形相对高度大,导致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3)伊犁河谷地广人稀,物价低,生活便宜;独特雪山草原景观,环境优美;农牧业发展优势显著,物产丰富;地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政策优惠,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潜力大。
【解析】本题以伊利河谷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伊犁河谷降水成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地区发展条件等相关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考查伊犁河谷地区水资源丰富原因,从图中所给的信息来获取,读图伊利河谷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周围高山冰川广布,河流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而山地西侧有开口,再观察纬度,地处中纬西风带,西风可以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携带至此,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因此可以分析得到伊犁河谷地区汇集山地降雨和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河流,因而地表水较丰富。
(2)先读图分析出礼盒河谷的地形特点,再结合伊利的气候特点降水充沛,气候宜人,即可分析地形对于气温和降水和风的影响,读图可以看出伊利河谷的地形呈喇叭口向西敞开,因而西风受地形阻挡形成丰富降水;北东南三面为山,则北部山脉可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冬季气温受冷空气影响小;南部高山可阻挡塔里木盆地内的风沙侵袭;地处内陆三面环山则可以减小周边荒漠的热浪侵袭;由于河谷周边高山环绕,使得气温年较差较小,且垂直差异明显。
(3)主要考查区城比较能力,从自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工业、交通、政策、劳动力等)各方面都可以比较;与昆明相此伊犁位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因而物价水平较低;具有独特雪山草原景观,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从农业工业方面看,伊利农牧业发展优势显著,物产丰富;从交通方面看伊利地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政策优惠,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潜力大。
【点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势高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2、地形起伏,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
3、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4、山坡方向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图1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1月农业水热条件差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两地7—12月降水量均逐月增加
D.两地气温年较差均较小
2.两地纬度相同,但6—8月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C.乙地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雾是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的天气现象。下图为绍兴市区某次大雾前后T1~T9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可能出现大雾弥漫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5~T6
C.T7~T8
D.T8~T9
4.此次大雾发生时(
)
A.气压升高,利于雾气上升
B.风速较小,不利雾气扩散
C.相对湿度较大,利于水汽蒸发
D.气温日较差大,不利水汽凝结
下图反映了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并结合大气和洋流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该月份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势起伏④植被覆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
)
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
C.数值自东向西减少主要受地形影响
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
8.图中山脉为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其大体一致的有(
)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④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⑤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下图示意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地形剖面、7月气温、1月气温、年降水量
B.年降水量、7月气温、1月气温、地形剖面
C.地形剖面、年降水量、7月气温、1月气温
D.年降水量、地形剖面、1月气温、7月气温
10.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
)
A.3200米
B.3900米
C.5700米
D.6000米
近日,某网友在乘飞机跨越秦岭时的一张航拍图冲上微博热搜。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1.推测该网友拍摄照片时,其镜头朝向(
)
A.向南
B.向东
C.向西
D.向北
12.下述网友对秦岭及附近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壮观的南北分界线”
B.“秋天时,一侧郁郁葱葱一侧落叶纷飞”
C.“我们关中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的汉水谷地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
科隆群岛由火山喷发形成。主要岛屿上既有仙人掌、灌丛,又有高大树木,植被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图为科隆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题。
13.科隆群岛位于(
)
A.大洋洲;南极洲板块
B.南美洲;美洲板块
C.大洋洲;太平洋板块
D.南美洲;南极洲板块
14.推测科隆群岛海拔较低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凉爽干燥
C.高温干燥
D.温和湿润
15.科隆群岛上的高大树木主要分布在(
)
A.低海拔沿海地区
B.低海拔平坦地区
C.较高山地迎风坡
D.较高山地的阳坡
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一深水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贝加尔湖的成因及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流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构造湖,地壳断裂陷落,集水而成
C.火口湖,古火山口集水而成
D.堰塞湖,滑坡阻断河流而形成
17.贝加尔湖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周围地形以平原为主
B.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C.湖水盐度高,湖中生物稀少
D.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18.关于贝加尔湖湖面结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南部封冻期短于北部
D.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二、非选择题
19.下图为某大洲地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大洲为____洲,其地势特点为____。
(2)图中暖湿风①来自于____洋,受其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____
(3)来自北冰洋的干冷风可直达墨西哥湾沿岸,是因为该大洲中部地形以____为主:受其影响,在冬季时易造成大面积的____(气象灾害)。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是“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之一.这里水源丰富,物产富饶,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按照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有关宜居城市的评价内容,伊犁河谷与昆明宜居区、天府宜居区、中原宜居区、江南宜居区共称中国五大宜居区。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及周边区域。
(1)说明伊犁河谷水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气候的影响。
(3)与昆明宜居区相比,伊犁河谷突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