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2.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答案】1.D
2.A
【解析】1.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高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从图中可看出,大西洋热量亏损值在40°N—60°N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上题分析可知,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40°N-60°N。热量亏损值大,主要从热量收入少和支出多两个角度来分析。大西洋40°N—60°N海域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海水热量支出较多;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对太阳辐射削弱强,热量收入较少;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热量收入较少。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CD为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A选项纬度低不符合实际,40°N-60°N纬度较高,故不可能是其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影响热量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洋流、锋面气团、下垫面、海陆位置、天气状况、海陆风、山地阴阳坡等。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环流的形成看,B海域(
)
①由于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由于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泛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能释放大量潜热,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箭头(
)
A.a
B.b
C.c
D.d
5.不能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是箭头(
)
A.a
B.b
C.c
D.d
【答案】3.D
4.C
5.A
【解析】3.据图可知,B海域处于大西洋东岸,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主要是受到信风的驱使所致,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偿,水温低,②正确,①错误;水温低导致气温降低,大气收缩下沉,④正确,③错误;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c为上升气流,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C正确;图中箭头a、d表示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海拔,气温变化不大,不可能释放大量潜热,也不能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AD错误;箭头b为下沉气流,空气中水汽难以饱和,不会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B错误;故选C。
5.据图分析,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主要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交界处,bcd在海洋和大气交界处,能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不符合题意,BCD错误;箭头a是高空中大气间热量的传递过程,不参与海洋和大气之间能量的交换,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
【点睛】海洋与大气直接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共同组成了“海洋-大气系统”。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总辐射能约70%被海洋吸收。这些能量又以多种形式输送给大气,并驱动大气运动。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与大气相比,海水的热容量大得多,热量传递所耗费的时间也长得多,因此海洋就成为地球上气温的“调节器”。
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6.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
A.
B.
C.
D.
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8.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答案】6.D
7.B
8.C
【解析】本题目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海水温度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知识内容,对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6.结合图中信息即热力环流知识内容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低,进而导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而西岸水温与东岸相反,气流上升,因而热力环流模式为D项。
7.结合所学海气相互作用内容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方向相反,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导致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秘鲁渔场适宜冷海水的鱼类迁徙甚至死亡,捕鱼量减少,因而排除A项、C项和D项;东侧水温上升较多时,可能会出现高于西侧的情况,进而导致沃克环流相反情况,即东部出现上升气流,故答案选择B项。
8.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降低,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导致沃克环流增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故排除A项、B项和D项,综上所述,最终答案选择C项。
【点睛】沃克环流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东西两侧的洋面大气环流,正常情况下西侧水温和气温高于东侧,洋面大气水平运动从东侧吹向西侧;厄尔尼诺现象为正常情况的相反情况,拉尼娜现象为正常情况的加强情况。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0.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答案】9.C
10.C
【解析】9.正常年份大量温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C。
10.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水域温度异常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东侧海域)则相反,温度相对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这样,亚洲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之间气压梯度力就会减小,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减弱,所以,我们出现暖冬现象。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11.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3.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1.D
12.D
13.B
【解析】11.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故选D。
12.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大气环流影响较小,B错误。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D正确。故选D。
13.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最低且为负值,故净辐射值最低,B正确。①③④纬度偏低,热量收入多于②海域,净辐射值高于②海域,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以太阳高度角、云量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影响较大。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收入大于支出,净辐射值较高。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答案】14.D
15.B
【解析】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水温升高,但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秘鲁鯤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鯤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从而引起以秘鲁鲲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陷入萧条,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巴西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巴西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A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鲲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秘鲁鲲会向南方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鯤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B正确,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沙尘的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西北季风
17.据图可知(
)
①沙尘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致雨
②沙尘导致非洲土壤盐碱化
③降落大洋的沙尘促进海洋藻类生长
④沙尘将加剧全球变暖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6.A
17.B
【解析】16.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可知,图中0°-30°N之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进而可以使哈拉沙漠的沙尘自东向西达到大西洋和南美等地上空。沙尘在经过大西洋上空时,大西洋上空丰富的水汽遇到大量的凝结核,在削弱光照气温降低时,更容易冷凝形成降水。结合图示可知撤哈拉沙漠地处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将哈拉沙的土自东北向西南吹送,经过大西洋一直可以到达南美洲,A正确。西南季风应位于北印度洋地区,撤哈拉沙漠的沙尘向西经过大西洋,该地区不会受西南季风的影响,B错误。东南信风处在南半球0°-30°S之间,C错误。西北季风位于冬季的亚欧大陆,D错误。故选A。
17.由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沙漠位于大西洋地区,地处热带海域,海水蒸发旺,大气中水汽丰富,沙尘经过大西洋上空时,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大气降温,水汽附着在沙尘上冷凝形成降水,降水几率大大增加,①正确;沙尘飘走不会会导致非洲土壤荒漠化加剧,而不是土壤盐碱化,②错误,AD错误。降落大洋的沙尘,由于营养物质丰富,促进海洋藻类生长,③正确;即①③正确,B正确。
大气中沙尘增多,大气逆辐射强,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及植被遭到破坏,④错误,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和风以及大气对太阳射的削弱作用。撒哈拉沙漠中卷起的沙尘经过大西洋上空时,水汽附着在沙尘上冷凝形成降水,降水几率大大增加;降落大洋的沙尘,由于营养物质丰富,促进海洋藻类生长。
冰缘区的物理风化以冻融作用为主。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岛上冻融作用明显。据观察,长城站附近岩性一致的区域,西侧坡的冻融作用弱于东侧坡,海岸边的冻融作用弱于几百米外的山坡。下图是“长城站位置及2002~2014年风频示意图”,选表是“1985-2014年长城站各季节大风风向分布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N-E区间
S一E区间
S--W区间
N-W区间
春季
112
239
165
505
夏季
53
207
42
209
秋季
87
413
97
431
冬季
124
374
172
421
18.长城站附近区域冻融作用较强的时间是(
)A.3~6月
B.7~9月
C.10~11月
D.12-2月
19.长城站附近区域,西侧坡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量较大
B.纬度较低
C.太阳辐射强
D.坡度较陡
20.长城站附近区域,海岸边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
B.苔藓、地衣较少
C.岩层较薄
D.气温变化速率小
【答案】18.D
19.A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18.根据题意可知,海岸边的冻融作用弱于几百米外的山坡,冻融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低且温差较大。夏季时候南极地区的温差达到最大,且根据风频图和风向分布天数表格,夏季整体风力较小,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小,所以此时冻融作用较强,时间应该为12月-2月,D项正确。春秋季节的偏西风较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冻融作用较弱,冬季温度太低且偏西风较强,冻融作用较弱,ABC项错误。故选D。
19.西侧坡多大风,气温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形成大的降雪,积雪较厚对地表形成一个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冻融作用较弱,A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较高,且东西坡的纬度相当,B项错误。太阳辐射方面,南极地区东西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全年基本相当,差异不大,C项错误。坡度陡缓上,东侧破坡度更陡,D项错误。故选A。
20.海边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海洋海水比热容高,吸收热量慢,散失热量也慢,最终导致海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偏小,因此冻融作用较小,D项正确。地势高低对温差的影响相对海陆位置较小,A项错误。南极气候寒冷,苔藓、地衣较少,B项错误。岩层厚度方面,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不受到岩层厚度的影响,C项错误。故选D。
【点睛】冻融作用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
二、非选择题
21.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
(2)P处是世界大渔场之一,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
【答案】(1)
降低
P处降水量增多,盐度降低
(2)强大的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下层海水带往上层;沿海多雾,光照不强,为浮游生物及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3)全球气候出现异常;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干旱;喜冷水的鱼类、海鸟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
【解析】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为材料,涉及洋流的相关知识,主要有盐度的变化、渔场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等,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1)图中显示,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温度偏高,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量增多,从而稀释海水盐度,P处的海水盐度会降低。
(2)P处形成世界大渔场的原因应从上升流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正常年份,P处洋流为上升流,强大的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下层海水带往上层,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渔场;寒流的降温作用,使近海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多雾天气,光照不强,为浮游生物及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利于渔场形成。
(3)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应从对全球气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说明。如全球气候出现异常;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干旱;喜冷水的鱼类、海鸟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常年份,在赤道及其以南的太平洋低纬度海区,受洋流的影响,西太平洋水温较高,东太平洋水温较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东南信风)返回西太平洋。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大洋尺度的热力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
材料二Nio3.4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点水域,它位于热带太平洋的中东部。下图为根据2002年4月后监测该地区的水温变化,做出的预报模型。
(1)描述2020年6月以来Nio3.4地区水温的变化,并判断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还是拉尼娜现象。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发生时常给我国带来“寒冬”的原因。
【答案】(1)水温先下降后上升,发生了拉尼娜现象。
(2)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沃克环流增强,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气流上升剧烈,气压降低,与亚欧大陆的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多,导致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1)据图可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Nio3.4地区的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偏低,发生了拉尼娜现象。水温距平值为负且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海域水温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2)我国冬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为低压。当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沃克环流增强,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气流上升剧烈,气压降低,与亚欧大陆的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多,导致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风的势力增强。
【点睛】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后培优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2.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环流的形成看,B海域(
)
①由于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由于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泛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能释放大量潜热,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箭头(
)
A.a
B.b
C.c
D.d
5.不能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是箭头(
)
A.a
B.b
C.c
D.d
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6.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
A.
B.
C.
D.
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8.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0.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11.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3.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沙尘的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西北季风
17.据图可知(
)
①沙尘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致雨
②沙尘导致非洲土壤盐碱化
③降落大洋的沙尘促进海洋藻类生长
④沙尘将加剧全球变暖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冰缘区的物理风化以冻融作用为主。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岛上冻融作用明显。据观察,长城站附近岩性一致的区域,西侧坡的冻融作用弱于东侧坡,海岸边的冻融作用弱于几百米外的山坡。下图是“长城站位置及2002~2014年风频示意图”,选表是“1985-2014年长城站各季节大风风向分布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N-E区间
S一E区间
S--W区间
N-W区间
春季
112
239
165
505
夏季
53
207
42
209
秋季
87
413
97
431
冬季
124
374
172
421
18.长城站附近区域冻融作用较强的时间是(
)A.3~6月
B.7~9月
C.10~11月
D.12-2月
19.长城站附近区域,西侧坡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量较大
B.纬度较低
C.太阳辐射强
D.坡度较陡
20.长城站附近区域,海岸边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
B.苔藓、地衣较少
C.岩层较薄
D.气温变化速率小
二、非选择题
21.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
(2)P处是世界大渔场之一,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常年份,在赤道及其以南的太平洋低纬度海区,受洋流的影响,西太平洋水温较高,东太平洋水温较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东南信风)返回西太平洋。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大洋尺度的热力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
材料二Nio3.4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点水域,它位于热带太平洋的中东部。下图为根据2002年4月后监测该地区的水温变化,做出的预报模型。
(1)描述2020年6月以来Nio3.4地区水温的变化,并判断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还是拉尼娜现象。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发生时常给我国带来“寒冬”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