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动与静

文档属性

名称 2.1动与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7-22 09: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动与静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材分析: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知道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难点:合理选择参照物,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的神奇,生活中的神奇,了解了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历程,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以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很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展示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第18页运动的世界部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
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 。
环节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
学生活动:课前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课上展示收集的作品。
1.人们描述运动的各种方式?
(1)诗人,用 和 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 和 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
(3)音乐家用 和 来表现运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环节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提出问题: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那科学家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 __及_______ __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9页交流与讨论:小明两次看到的都是不动的花花,可却说花花跑的真快,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花花的 发生了改变。花花的位置相对于 发生了改变。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汽车 公路上的树 飞快的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 地球 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月亮 云层 在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常说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花花)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树或院墙)位置的改变。
我们选择的树与院墙就叫做 。
概念总结: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 。
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 。
小试牛刀: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舱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船舱 D.正在天上飞的鸟
方法要点小结: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思考讨论: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环节四: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画(如电梯、空中飞行的飞机加油、同步通信卫星等)。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以__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以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空中飞行的飞机是______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空中飞行的飞机又是________的。说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总结: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状态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小试牛刀: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上的人是 的;以竹排为又参照物,竹排上的人是 的。
方法要点小结: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2.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抛出去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船在水面上运动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3.《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六、课后达标题:
A组:
1.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是以_____为参照物.
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当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3.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B组: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肯定不同
B.判断任何物体的运动情况,都要选地面为参照物
C.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静止是绝对的
D.汽车驶过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以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是运动的
5.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则此人____________运动。
C组:
6.观察右图中的烟和小旗,分析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
探究性作业:
1.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地球和太阳 B.月球和地球
C.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七、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