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一)P63—6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教学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法学法:教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再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再认识分数的意义,应用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小棒若干、练习本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导入,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数,大家还会用分数表示各部分吗?
2.、出示图例,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用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图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可为什么同样是1/4,涂色部分的大小、形状却不一样呢 本节课我们将进步探究分数,再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二、探索新知(一)活动一:
1.、出示两个图形:请同学们涂色表示其中的
,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1.课件呈现出两个图形:一个被平均分成4等份的正方形和4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请同学涂色表示其中的3/4,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图2汇报:图1是把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分,涂其中的3份,就是3/4图2是把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3个就是表示3/4
2.、出现12根排列整齐的骨头,请同学们其中的
,并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说一说。(把12根骨头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4份,每3根为一份,这样圈出其中的3份,就是,也就是9根骨头。)3.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单位“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3.、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单位“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二)活动二:
1.、导入: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
2.、引导画一画:这两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
,那你能猜测出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并在班级展示画法。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形状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
8
个正方形组成的)。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都是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归纳: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小正方形,所以原来的图形只要有8个小正方形就可以了,图形的形状可以不同(三)活动三:1.、提问:图形的形状不同,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分数,表示数量是不是一点相同呢?教师两只手拿着不同样多的小棒,请两位同学拿出其中的
,看谁拿的又快又对。2.、学生动手拿一拿,并说一说。(因为老师左手拿了6根小棒,拿出 ”就是将6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3根;老师右手拿了10根小棒,拿出 ,就是将10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1份就是5根。)3.、出示题目: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看了各自书的1/3,就是把各自看的书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他们分别看了其中的一份。由于不知道他们所看书的总页数,所以他们看的页数无法比较。)小结: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巩固练习:
课本第64页的练一练。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表示4/6或2/3;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涂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4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 表示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课件出E图Q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3题,并说一说它们一样多吗。学生圈一圈,并说一说圈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并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草莓的2/3一样多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多。布置作业。配套基础训练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一)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2.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多。七、教学反思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拿铅笔、画一画等活动,在各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下构建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4.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课后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图形写出分数,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从具体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圈圈、涂一涂等活动,认识整体“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从而认识分数的意义通过“画一画”,明确只要有8个小正方形就符合条件,但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