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经历观察、推理、归纳、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辅助环节)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城市街心花园的场景,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来继续观察信息窗2的情景图,看看在这幅图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呢?(教师课件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美化家园”花坛每排43盆花,共21排;喷泉里平均每行32个喷头,共30行。
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我们又能提出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盒喷水头?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板书:“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盒喷水头?
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学会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到28页,重点看方框内的部分,思考:
(1)“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盆数和共有几排数都知道了,怎么求总数呢?)
(2)竖式计算时,想一想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你计算的结果正确吗?想办法验算一下。
(4)想一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看看第2个问题还有没有别的竖式写法呢?
5分钟后看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问题
二、自学自测(看一看,做一做)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把课本上空下的填上,师巡视,表扬认真的同学,同时把控时间。
检测反馈(做一做),学生看书后,教师及时观察学情,调查一下看会人数的比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机出示检测题:
(1)43×22=
(2)52×11=
用学到的方法计算。独立做题,坐姿端正。
三、互助纠错(改一改)
1.出示答案。教师一体机出示正确答案。
2.学生互改。学生根据正确答案判断对错。
3.教师评价教师统计正确率。并表扬优秀同学。
4.互改互教,做对的学生教一教做错的同学。
四、师生合作(议一议)
1、展错,将做题有错误的同学作业用一体机投在屏幕上,
2、小组讨论:错在哪里?以防再错。(重在方法上)
3、师生合议。解决问题。
(1)学习验算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需要哪些信息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式并写竖式计算。
质疑: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顺序、方法及竖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竖式的写法----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的顺序----从个位乘起。
学生交流后,小结: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师质疑: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把43和21的位置交换一下再相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用交换因数的方法再乘一次试试)
学生尝试后,教师多媒体展示:
4
3
2
1
×
2
1
验算
×
4
3
4
3
6
3
8
6
8
4
9
0
3
9
0
3
师小结:在学习加法时我们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来验算,现在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乘法。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要养成自我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2)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接下来,
我们要解决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盒喷水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式并尝试计算。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做法:
3
2
×
3
0
0
0
9
6
9
6
0
教师质疑: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竖式写法呢?
学生交流后,尝试计算。3
2
×
3
0
9
6
0
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好的做法。
(2)优化计算方法。
质疑: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师生小结第2种做法的注意事项:
●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相乘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完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归纳小结(理一理)
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生2:我学会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把它们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因数变成一位数),乘完后积的末尾再加上1个0。
生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应注意:
⑴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⑵相乘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⑶乘完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六、训练达标(练一练)
1.做教材28页的第2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多媒体出示)
23×33
13×21
43×12
21×24
温馨提示:
①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②验一验,怎样检验计算的结果?比一比,看两种方法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目的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2、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2×20
23×30
31×20
温馨提示:
①看一看,以上算式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列竖式时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说说简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目的引导学生明白两位数乘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计算的结果再乘10。)
3、教材28页的第4题(多媒体出示)
友情提示:
①观察图片,说一说图意,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想一想,22个袋子能装多少千克玉米?如何列式呢?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并解答。
(目的通过此题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和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的验算的方法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4
3
2
1
×
2
1
验算
×
4
3
4
3
6
3
8
6
8
4
9
0
3
9
0
3
把两个因数进行交换位置后在相乘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效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又使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先练一练,以此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