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3.知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线面角问题.
1.我们经常说“立竿见影”.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竿及它在地面的影子.如果某一时刻,你发现竿与影所成的角不是直角,是否可以断定竿发生了倾斜?
2.工人师傅通常把角尺的一边放在工作台面上,再看角尺的另一边与钻头是否密合,然后把角尺换一个方向(不是原来的反方向),照样再检查一次.如果两次检查中,钻头与角尺的边都能密合,那么就可断定钻头与工作台面是垂直的.相互讨论,这是为什么?
1.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 ,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 ,直线l叫做 平面α叫做 .它们的惟一公共点P叫做 .
图形表示(如右图)
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l⊥α
平面α的垂线
直线l的垂面
垂足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b,a⊥α,则 .
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b⊥α
4.平面的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但不和这个平面 ,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 .
相交
垂直
斜足
射影
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 ,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 ;一条直线和平面 ,或在 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
锐角
直角
平行
平面
探究1: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为什么这条直线不一定垂直于这个平面?
提示: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在棱AB上任取一点E,过点E作EF∥AD交CD于点F,则这样的直线能够作无数条.很明显直线AB垂直于平面AC内的这无数条直线,而直线AB 平面AC;直线A1B1也垂直于平面AC内的这无数条直线,而直线A1B1∥平面AC.其原因是,虽然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平面AC内的无数条直线,但是这无数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没有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不满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条件“两条相交直线”.
因此,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这条直线不一定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三个条件:①平面内两条直线;②这两条直线相交;③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这两条直线.在应用判定定理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探究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何用符号语言描述?
提示:a⊥b,a⊥c,b α,c α,b∩c=O,则a⊥α.
探究3:①过一点与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有几条?②过一点与一条直线垂直的平面有几个?
提示:注意到一个事实:①过一点与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一条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典例 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ABC,平面外有一点P,自P向平面作斜线PA,PB,PC,且PA=PB=PC,若点O是△ABC的外心,求证:PO⊥平面ABC.
【错解】如图所示,连接AO,BO,CO.
因为O是△ABC的外心,
所以OA=OB=OC,
又因为PA=PB=PC,PO为公共边,
所以△AOP≌△BOP≌△COP,
所以∠AOP=∠BOP=∠COP=90,
所以PO⊥OA,PO⊥OB,所以PO⊥平面ABC.
【错因分析】 错解仅从三个三角形全等,就认为必有∠AOP=∠BOP=∠COP=90°,这是没有根据的,三个三角形全等只能保证∠AOP=∠BOP=∠COP,没有说这些角都是直角.因此,上述证明是错误的.
【正解】 如图所示,分别取AB,BC的中点D,E,连接PD,PE,OD,OE.
因为PA=PB=PC,
所以PD⊥AB,PE⊥BC,
因为O是△ABC的外心,
所以OD⊥AB,OE⊥BC,
又因为PD∩DO=D,OE∩PE=E,
所以AB⊥平面PDO,BC⊥平面PEO,
于是有AB⊥PO,BC⊥PO,AB∩BC=B,
从而推得PO⊥平面ABC.
易错补练 如图,已知α∩β=l,PA⊥α于A,PB⊥β于B,AQ⊥l于Q.求证:BQ⊥l.
证明:连接AB.∵α∩β=l,PA⊥α,PB⊥β,
∴PA⊥l,PB⊥l.又PA∩PB=P,∴l⊥面PAB.∴l⊥AB.
又AQ⊥l,而AQ∩AB=A,∴l⊥面AQB.∴l⊥BQ.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需注意的几点:(1)定义中的“任何一条直线”这一词语,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虽然这样的定义给线面垂直的判定带来困难,但在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却可以得到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给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带来方便,如若a⊥α,b α,则a⊥b.简述之,即“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这是我们判定两条直线垂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关于这个定理的理解需注意的几点:(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能改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
3.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定义法和定理法.
4.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角)是用斜线和其射影所成的角(平面角)来定义的.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1.直线l⊥平面α,直线m α,则( )
A.l⊥m B.l∥m
C.l,m异面 D.l,m相交而不垂直
解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知,l⊥m.
答案:A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下列各种情况:
①三角形的两条边;②梯形的两条边;③圆的两条直径;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
不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梯形和正六边形中均有互相平行的两条边.
答案:C
3.正方体AC1中,直线A1B1与平面AC所成的角等于( )
A.0° B.30°
C.45° D.60°
解析:∵A1B1∥AB,∴A1B1∥平面AC,
∴所成的角为0°.
答案:A
4.已知PA垂直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若PC⊥BD,平行四边形ABCD一定是________.
解析:如图,∵PA⊥平面ABCD,
∴PA⊥BD.∵PC⊥BD,
∴BD⊥平面PAC,∴AC⊥BD.
答案:菱形(共28张PPT)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要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概念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具有两重性,既是判定又是性质.是判定,指它是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是性质,指: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即“l⊥α,a α l⊥a”.这是证明线线垂直的一种方法.
例1 能够证明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条件是( )
①l与α内两条平行直线垂直;
②l与α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③l与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
④l与α内任意两条直线垂直;
⑤l∥m,m⊥α;
⑥直线m,n确定平面α,l⊥m,l⊥n.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分析】 本题是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的理解,主要需要领会定义中直线的任意性,判定定理中平面内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的.
【解析】 前面的四个命题是直接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定理,显然②④正确;命题⑤说明:如果一个平面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必与另一条直线也垂直;命题⑥中直线m,n确定平面α时直线m,n有相交与平行两种情况,当相交时得l⊥α,当平行时不一定得到l⊥α.∴应选C.
【答案】 C
【规律方法】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一个描述性定义,对直线的任意性要注意把握;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可知:垂直于平面的直线与平面内任意直线都垂直.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一定要注意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相交的.
变式1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
(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
(2)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
(3)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垂直于a的平面内.( )
(4)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
解析:(1)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这无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
(2)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
(3)下面我们将证明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且与直线a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且与直线a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
(4)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b,c且a,b,c共点于O.
∵a⊥b,a⊥c,b∩c=O,且b,c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a⊥α,同理可知b垂直于由a,c确定的平面,c垂直于由a,b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
答案:(1)× (2)√ (3)√ (4)√
要点二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
1.要判定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
2.判定定理在应用时,切实要抓住“相交”二字,它把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即“l⊥a,l⊥b,a α,b α,a∩b=A l⊥α.”
例2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M是圆周上异于A、B的一点,AN⊥PM,垂足为N.
求证:AN⊥平面PBM.
【分析】 要证线面垂直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证线线垂直,已知AN⊥PM,只需在平面PBM中再找一条直线与AN垂直,如BM或PB垂直即可.
【证明】 设圆O所在平面为α,
则已知PA⊥α,且BM α,∴PA⊥BM.
又∵AB为⊙O的半径,点M为圆周上一点.
∴AM⊥BM,由于直线PA∩AM=A,
∴BM⊥平面PAM,而AN 平面PAM.∴BM⊥AN.
这样,AN与PM、BM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
故AN⊥平面PBM.
【规律方法】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常用思路.
(2)线面垂直的定义,既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又是判定方法,但作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并不实用.
变式2 如下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A1C⊥平面BC1D.
证明:连接AC,∵正方体ABCD-A1B1C1D1是正方体,∴AA1⊥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A1⊥BD,BD⊥AC.
∵AA1∩AC=A,∴BD⊥平面AA1C,
∴A1C⊥BD.同理可证A1C⊥BC1.
∵BC1∩BD=B,
∴A1C⊥平面BC1D.
要点三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角)是用斜线和其射影所成的角(平面角)来定义的,因此,其求解策略也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要注意,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不受选择的点的位置限制;作出斜线的射影是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关键.
例3 如图所示,Rt△BMC中,斜边BM=5,它在平面ABC上的射影AB长为4,∠MBC=60°,求MC与平面CAB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BC⊥MC;②BM在面ABC上的射影为AB,MA⊥平面CAB.解答本题需先找到所要求的线面角,关键是找到面CAB的垂线.
【解】 由题意知,A是M在平面ABC内的射影,
∴MA⊥平面ABC,
∴MC在平面CAB内的射影为AC.
∴∠MCA即为直线MC与平面CAB所成的角.
又∵在Rt△MBC中,BM=5,∠MBC=60°,
【规律方法】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
(1)寻找过直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出射影,确定出所求角;
(3)把该角放入三角形中计算.
变式3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求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解:连接BC1交B1C于O,连接A1O,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各个平面为正方形,设其棱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