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习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等问题突现,如果人类仍然维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
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而陷
入绝境。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
自然环境,为了使当今世界各国都能获得良好地发展,并使未来
人类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至于削弱,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只有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
2、措施——《21世纪议程》
(1)发布时间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困,改变消费方式,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并促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居住区的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进程。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式,禁止砍伐森林,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山区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海洋,保护淡水资源,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等。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包括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的发展,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加强非政府组织、工人、农民、土著等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包括财政资源及其机制,环境无害化(安全化)技术的推广,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国际体制的健全,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及其机制等。
(2)主要内容
3、《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 重点和重大行动计划,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等。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第四部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大气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
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
图4-12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最长的不到80年,最短的不足15年,这充分说明资源短缺将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资源的替代品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
通过比较浅色条框可以发现:在消费水平不提高的条件下,各种资源的预期寿命要长得多,因此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是缓解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方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及追求目标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 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构成威胁。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的观念
公平的观念
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各类国家都享有发展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的观念。包括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不同的人群享有平等的地位;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能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依托。
在与大自然和谐的背景下,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
材料一:
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材料二: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为什么
2.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活动探究
材料一中的生产致富方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材料二中的生产致富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既保护了环境,又使人们生活富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首先,发展是前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最终解决环境破坏和贫困加剧之间的恶性循环,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资、资金和技术基础,只有发展才能最终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发展不应当狭义地被理解为数量上的增多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消费水平为指标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忽视环境和社会效益,甚至危及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破坏,并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中的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应以保护环境为基础。
第三,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强调时间上的代际公平和空间上的区际公平,其观念中渗透着权利的平等。
课堂测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7年12月11日发布了会议决议草案,草案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所有国家的有效参与,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各方要在国内和通过国际合作做出更多的努力。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B
A. 发展的观念 B. 公平的观念 C. 环境的观念 D. 权利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 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 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C. 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 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B
课堂测验
课堂测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指( )
A. 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 工业、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C. 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D.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
下列思想分别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观念?
(1)大力保护生物群落
(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3)发达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遭国际环保
人士的强烈谴责
课堂测验
环境的观念
公平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1.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
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课堂测验
C
C
课堂测验
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
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
负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C
课堂测验
右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
现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
念(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B
课堂测验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其不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D
1.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
课后作业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可持续发展、
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
的行动?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
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
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经济
生态
社会
2.看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了什么?
说明: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问题,影响了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2)谈谈“我”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努力提高自身的资源、环保意识;自觉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各项活动;积极宣传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