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第4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第4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16: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七年级

4.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知识链接
我们前面介绍了汉乐府诗,格律诗(绝句与律诗),今天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文体——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两类文体,一是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
知识链接
元杂剧特点:
(1)以唱为主,说白只是起很次要的作用;
(2)元杂剧一本四出,因此一般篇幅短小;
(3)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五大类;
(4)从音乐的角度看,元杂剧的曲调与词有密切的关系。
散曲特点:
(1)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
(2)从语言上看,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3)从格律上看,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知识链接
散曲的分类:
从体式上分为两类:小令,散套。
小令:
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散套:
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天净沙·秋思
王湾
学习目标
1、
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诗歌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抑扬的声调;
二看:弄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三赏: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四体会:体会作者情感。
如何赏诗
作家作品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背景链接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词牌名
题目
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还漂泊在天涯。
秋风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你从《天净沙·秋思》这个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秋”点明了写作的时间——秋天。“秋思”可以拆开来组词——秋天的思念,秋天的思绪。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散曲表达的就是在秋天产生的思念的愁绪。
2、《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3、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此句卒章显志,抒发了羁旅之悲,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4、全篇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如何划分?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此句写景的表达效果。
诗人眼前出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飘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恬美,安逸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作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漂泊他乡的诗人内心彷徨无助的游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框出现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令“断肠人”心碎肠断的催化剂,使静美的图景倍添悲凉的气氛。
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作者通过前面清雅安适的田园人家就和浪迹天涯的游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运用白描勾勒、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至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情景交融,从而生动地表现了游子的悲愁。
全曲前三句都在写景,人物并未出场,但每一处景物都意味着抒情主人公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是他所见之景。
古道,是他行旅经过的地方;西风,正吹在他的身上;瘦马,是他旅途中唯一的伙伴。这些景物,虽然没有提及思乡之情,却紧紧扣住了“愁”。可以想象一下:秋日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倦鸦归巢,小桥流水旁的民居炊烟袅袅,或许正在准备晚餐。这几句描绘出了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而远处荒凉的古道上,一个异乡人牵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孤独地前行。他看着西山落日,想到自己今夜不知在哪里投宿,漫漫长夜不知如何熬过,或许他有家,但是行旅在外,有家也难归,不禁令人心碎断肠,只能长叹一声“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延伸
一、你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拓展延伸
二、将本曲扩写成散文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能回得了呢 过了小桥,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泊,飘泊……
范文:
课堂练习
诗歌默写填空
1、《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3、《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是: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背诵诗歌,并体会作者情感。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